School Introduction

学校简介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创建于1956年,是由原北京经济学院和原北京财贸学院于1995年3月合并、组建的北京市属重点大学。建校69年来,学校秉承“崇德尚能,经世济民”的校训精神,坚持内涵、特色、差异化发展道路,发展成为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为重要特色和突出优势,法学、文学、理学和工学等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北京市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学校本部位于丰台区花乡,以全日制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为主,占地面积293245平方米。红庙校区位于朝阳区红庙,以贯通培养和留学生教育为主,占地面积58378平方米。学校共设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经济学院、会计学院、劳动经济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管理工程学院、财政税务学院、法学院、金融学院、统计学院、外国语学院、华侨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经济管理学院、体育部、国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商务学院、数据科学学院等20个教学单位

5+1

一级学科

博士学位授权点

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

4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个)

12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个)

18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领域)(个)

25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个)

14

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个)

Overview of the College

学院概况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成立于2005年,由城市经济系、公共管理系、首都经济研究所和不动产研究所整合组建而成。学院学科历史悠久,专业积淀深厚。其中,行政管理专业可追溯至1981年全国首创的工商行政管理专业;城市管理专业创建于1984年,是国内最早创办该专业的五所院校之一

学院以服务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使命,秉承“学科立院、学术兴院、学生为本、学以致用”的办学方针,聚焦超大城市治理、韧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发展等前沿领域、着力培养具有“三型三化”(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数智化、自性化)特质的公共管理拔尖人才。

作为首都社会经济和公共管理人才培养重镇,学院始终立足超大城市治理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以卓越的科研成果和人才培养成效,为首都和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已成为国内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高地。

专业44年,学院20

1981年

(工商)行政管理专业

1984年

城市管理专业

2005年

城市学院

2011年

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

学科布局和专业调整

2个

博士学位授权点

· 应用经济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工商管理

区域经济二级学科

城市经济与战略管理交叉学科

区域经济、城市经济与战略管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6个

硕士学位授权点

· 应用经济学

· 公共管理

区域经济学

行政管理、土地资源管理、教育政策与管理

城市经济与战略管理

公共管理专业硕士(MPA)

4个

本科专业(方向)

· 公共管理

行政管理(数字政府)

城市管理(智慧治理)

城市管理(智慧国土)

城市管理(区域经济管理)

学科专业体系完备,已形成本硕博贯通培养格局。

2024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

城市管理:B+,财经类院校第3位。

行政管理:B+,财经类院校第9位。

土地资源管理:B+,财经类院校第3位。

行政管理和城市管理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行政管理学是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

培养特色:

Dean’s Greeting

院长寄语

在全球化、数字化与智能化浪潮奔涌的新时代,构建高水平公共治理人才队伍,是推进我国现代化治理的关键基石。作为植根首都、服务全国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我校MPA项目依托深厚的经管学科底蕴和鲜明的应用型大学特色,精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与首都发展脉搏,致力于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和国际化视野的高层次复合型公共管理人才。

首经贸MPA项目始终坚守“崇德尚能,经世济民”的校训精神,以解决复杂公共问题、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使命。我们充分发挥地处首都的区位优势与政产学研融合平台资源,汇聚校内外名师与各界专家,将前沿公共管理理论与首都乃至国家改革发展的鲜活实践紧密结合,项目着力构建“理论-实践-能力”三融合培养体系,强化学生在公共政策分析、城市治理、危机应对、市场监管等领域的核心能力,并通过案例数学、实践基地、国际交流等多维度途径,锻造学生扎实的实践能力和开阔的战略视野。

历经深厚积淀,首经贸MPA项目已发展成为兼具鲜明财经特色与广泛影响力的公共管理人才培养高地。我们不仅为各级政府部门及公共组织输送了大批精通管理、善于决策、勇于担当的精英人才,更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优化首都营商环境、推动城市精细治理等关键领域持续贡献“首经贸智慧”,期待您通过首经贸MPA的学习,成长为新时代公共治理的卓越践行者、创新推动者与价值引领者,为提升首都治理效能贡献核心力量!

Project Overview

项目简介

我校是全国第五批MPA培养院校。自2012年开始招生以来,充分利用公共管理、区域经济、土地资源、城市经济、社会保障、房地产经营与管理等学科整合优势,依托国家级重点学科(劳动经济)、北京市重点学科(区域经济)、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行政管理、社会保障,利用独特的“经管交叉”“服务都市”“首都特色”的学才资源和师资优势,已经形成国际视野与国内优势相结合,理论功底与实践能力同并重、学真知与真学识相融合的培养特色,逐步成为立足京津,覆盖华北,辐射全国的MPA人才重要培养基地,被誉为京津地区性价比最高的MPA培养院校之一。

MPA教育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年富力强、视野开阔、兼具学术研究、应用研究风格和注重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为学生安排 AB 角导师。既有曾经在政府部门、企业担任管理职务的专职教授,又有来自政府和非政府公共部门的特聘教授和兼职导师,以及海外留学归来的学科骨干和特聘讲座教授。

近年来,与罗格斯·新泽西州立大学、乔治梅森大学、法国电信大学等著名学府签署了合作协议。与国家发改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人社部、自然资源部、北京市委市政府及下属各委办局合作关系密切,为国家培养了 600 余名优秀公共管理人才。

项目优势

顶尖学科

学科交叉融合,聚焦城市治理。依托国家级/北京市重点学科(劳动经济、区域经济、行政管理、社会保障)等学科整合优势。

师资雄厚

教师视野开阔、实践经验丰富、兼具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优势。

特色教学

双轨制师资体系,开创实战教学。多门精品课:理论+实践,专精+广博,人文经典+现代技术等。

平台稳固

四大特色教学实验系统,及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六大学术平台。

国际视野

定期与国外多所著名大学、科研机构等开展学术交流。已与乔治梅森大学等著名学府签署合作协议,并成功派送学生公费访问。

Major & Specialization

专业方向

学院整合利用多学科资源,打造多层次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其次,依托应用经济学招收区域经济学方向博士;依托我校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等相关优势学科资源,招收“城市经济与战略管理”博士点交叉学科方向,带动公共管理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MPA项目充分利用学科交叉融合,聚焦城市治理。

目前设置以下5个专业方向

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

土地资源管理

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

城市治理与区域发展

市场监管与社会治理

Curriculum

课程设置

MPA核心课程实行课程组、AB角制度,每门核心课都由2名或以上教师担任主讲。充分发挥我校立足首都和服务都市的两大资源优势,采用理论讲授、案例分析、情景模拟、专题讨论、社会调查、沙盘推演、特色论坛、实验演练等多种教学方式;注重学生职业发展规划和研究方向结合、理论学习和实践调研结合、知识掌握与解决问题结合;充分重视教学环节和管理环节的精心设计和严格管理,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本专业的知识、方法和技能,具备从事相应专业管理的能力。

MPA专业学生培养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39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36学分,社会实践2分,参加研讨和系列讲座课1学分。课程总学分为36学分,其中核心课为21学分,专业方向必修课为8学分,选修课不少于7学分。非全日制学生参加周末课程学习。全日制主要为周末授课,根据教学计划安排需要参加平时的教学任务和学校(院)安排的学术活动。

≥36学分

课程学时、学分合计

2学分

专业实践与创新

1学分

举办研讨和系列讲座

学位论文或

必修核心课

专业方向必修课

专业选修课

类 别 课程名称 学 分
必修核心课 学位教育必设课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
研究生综合英语 2
学术规范和论文写作 1
专业必设课 公共管理 3
公共政策分析 3
社会研究方法 2
专业核心课 政治学 2
公共经济学 2
宪法与行政法 2
公共伦理 2
必修核心课学时、学分小计 21
类 别 课程名称 学 分
专业方向必修课 公共管理大数据分析 1
土地利用管理 1
生态文明与生态环境优化 1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1
公共领导力 1
智慧城市管理 1
区域经济专题 1
政府监管与AI应用 1
必修方向课学时、学分小计 8
类 别 课程名称 学 分
专业选修课 数字化政府绩效管理 1
数字治理专题 1
住房制度与政策 1
城市规划与城市更新 1
国外公务员制度 1
公共组织研究 1
城市发展战略专题 1
首都圈规划 1
社会工作管理 1
教育政策与管理 1
社会保障前沿问题研究 1
质性研究方法 1
专业拓展与职业教育 1
案例调查与写作 1
选修课学时、学分小计 ≥7

* 以上课程体系会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略有调整。

Faculty

师资阵容

现拥有MPA专硕导师45名,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25人、讲师9人。100%以上的导师拥有博士学位和海外学习经历,视野开阔、实践经验丰富、兼具学术与应用研究优势。其中,1人获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称号,1人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1人被聘为北京市市政府参事等。MPA授课教师承担国家和省部级各类科研项目百余项,接受各类政府委托、咨询项目近五百项,出版近百部学术专著,在国内外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数百篇,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批示近60项、省部级领导批示近100项,产生了重要学术和政策影响。同时聘有兼职指导教师有政府部门或非政府公共机构的高层官员、领导,经验丰富,研究能力强。包括:北京市政协科技委员会原主任申建军研究员、北京印刷学院原院长曲德森教授、北京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王连峰研究员等一批有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管理经验的知名人士。

公共政策分析

麻宝斌/教授、博导

研究领域:政治学理论、社会正义与政府治理、公共治理理论与实践

张杰/教授、博导

研究领域:城市经济管理、产业发展战略、中央商务区CBD

刘业进/教授、博导

研究领域:制度经济学、演化经济学

姜金秋/副教授

研究领域:教育经济学、教育政策评估

王世强/副教授

研究领域:数字经济、社会治理现代化

国土空间治理与城市更新

彭文英/教授、博导

研究领域:资源环境经济、土地利用管理、生态文明建设

李强/教授、博导

研究领域:国土空间规划及治理

张鹏岩/教授、博导

研究领域:资源利用与城市治理

徐虹/副教授

研究领域:城市经济学、土地与房地产经济

张昕/副教授

研究领域:土地资源管理与房地产经济

程建/副教授

研究领域:土地经济与土地管理

张扬/副教授

研究领域:国土空间治理与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

城市治理与智慧城市

吴康/教授、博导

研究领域:区域与城市经济、城乡规划与国土空间治理、大数据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毛琦梁/副教授、博导

研究领域:城市与区域经济学、经济空间组织演化

颜燕/副教授、博导

研究领域:城市与区域经济学、地方公共财政、房地产经济学

王霖琳/副教授

研究领域:智慧城市治理、土地规划与治理、GIS应用

史晨辰/副教授、博导

研究领域:城市管理、公共政策、复杂系统建模、城市韧性与可持续发展

姜超/副教授

研究领域:城市犯罪空间治理

王晖/副教授

研究领域:城市规划、城市经济和城市管理

武永春/副教授

研究领域:公共经济城市建设投融资

区域协同治理

叶堂林/教授、博导

研究领域:区域经济、京津冀协同发展

张贵祥/教授、博导

研究领域:区域经济与区域规划、生态城市规划、生态补偿、首都城市与京津冀

龚维进/副教授

研究领域:区域经济增长与空间不平等

孙瑜康/副教授

研究领域:区域经济、产业经济、科技创新

单吉堃/副教授

研究领域: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赵文/副教授

研究领域:城市与区域发展

市场监管与公共服务创新

刘智勇/教授、博导

研究领域:公共治理与政府能力建设、市场监管、中外公共政策比较

宋心然/副教授

研究领域:政府监管与法治、平台治理等

王蕾/副教授

研究领域:监管绩效、公共治理

闫志刚/副教授

研究领域:政府监管

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

潘娜/教授

研究领域:基层治理、人才战略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等

张帆/副教授

研究领域:数字公共治理、政府运行保障、基层治理

杨曦/副教授

研究领域:高校人才培养、大学生就业

崔高鹏/副教授

研究领域:教育政策、大学治理、大学服务职能、中小学教育资源布局

Research & Practice

科研与实践

MPA培养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深化和实践能力的拓展,不断加强教学、科研平台的建设,积极为师生搭建基地(中心)和研究平台。为培养MPA学生的实际管理能力和解决城市复杂系统问题能力,学校提供3D虚拟仿真、数字城市、城市运行与应急管理、国际会议模拟演练4大教学实验系统;以及学院提供特大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首都高端智库)、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研究基地等六大学术平台。此外,学校还与一大批政府机关、企事业等开展深度合作,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系统、国家土地资源管理系统、房地产管理系统和行业、京津冀城市综合管理规划部门、北京市及所属区县部分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建立17个联合培养实习实践基地。

学术训练营

案例淬炼营

实践躬行营

职业登峰营

MPA大讲堂、专题研讨、研究方法沙龙、国内外高端学术会议、项目成果交流等。

案例分析及案例大赛、案例情景模拟、专题讨论、沙盘推演、无领导小组讨论、仿真模拟演练等。

在MPA项目培养过程中,我院始终强调理论与实务的深度融合,高度重视案例教学和案例开发工作,立足中国公共管理实践,聚焦公共管理学科前沿热点打造精品案例工程。MPA项目拥有案例编写和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队伍,积极建立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开展实践教学和案例教学活动。通过专门开设《案例调查与写作》课程,系统传授案例研究方法论和写作规范;将社会实践环节明确结合“撰写案例”为核心任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深入剖析真实公共管理问题;大力推动校内案例大赛,营造浓厚的学术实践氛围。每年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等全国性赛事,通过“课程-实践-竞赛”的递进式培养模式,有效贯通了理论认知、调查研究、案例分析与实战竞技的全过程,提升学生在复杂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核心能力。

项目课题调研和案例追踪,多层级、多部门、覆盖城乡的实习实训基地,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和乡镇等。

MPA项目高度重视实验教学与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着力强化学生的公共管理实务能力和公共精神。除学校集中实验中心外,拥有学院利用财政专项资金投入上千万元建成的“城市运行与应急管理实验中心”;拥有北京市工商局、贵州省麻江县等多个签约实习基地,深受学生欢迎。项目更紧密围绕公共管理学科前沿与实务需求,紧密结合课题调研、案例研究及专业发展,深入党政机关、街道社区和乡镇等一线,使学生在校期间能深入党政机关和街道社区、乡镇等基层一线,零距离感知公共部门的运作、工作要求与实践作风,有效锤炼公共政策分析能力、公共服务技能,并深刻培育学生敢于担当的家国情怀、甘于奉献的敬业精神、勇于创新的担当意识以及牢固的为民服务宗旨,切实提升符合国家治理现代化需求的MPA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带领学生走访贵州省黔东南州麻江县河坝村、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暑期调研、大兴区国际氢能示范区、雄安新区开展实地调研、丰台区方庄街道、朝阳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西城区广安门外街道等。

Campus Life

校园生活

在首经贸MPA的校园生活中,学习远不止于课堂。MPA项目着力打造“三化”(多元化、开放化、个性化)的校园生活氛围,并内外兼修,注重学生才华展示与价值精神的培育。这里拥有国际化视野、跨学科合作机会以及多元社交平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浸润着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充满活力,包括精彩纷呈的学术沙龙、文化艺术活动、体育竞赛、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等,为学生搭建了展示才华、开拓视野、淬炼品格的广阔舞台。

校内活动

文 艺

体 育

International Exchange

国际交流

我校积极响应国家教育国际化战略,以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将国际化理念深度融入MPA培养的全过程。近年来,学院积极与国外多所著名大学、科研机构等开展学术交流。已与美国的罗格斯·新泽西州立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乔治梅森大学、克利夫兰大学、密苏里大学等,法国的法国电信大学等分别依托 3+2本硕连读项目、1+1+1 双硕士项目、暑期夏令营项目等建立了长久合作关系。其中2024级MPA学生赵昕雅已获留基委国家公派留学美国乔治梅森大学“1+2”双硕士培养项目。

为提升师生国际视野,我院先后邀请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墨尔本大学、美国特拉华大学、北爱尔兰大学等知名专家来我院访问讲学,增进学术交流与合作。我院先后派送教师赴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等知名学府访学深造。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双向互动,营造了我院浓厚的国际化文化氛围。

Alumni Message

校友寄语

还记得首经贸那片美丽的月季花墙,花开花落,而我在MPA班完成了最珍贵的蜕变。还记得初入学时的懵懂,是首经贸MPA严谨的课堂夯实了我的学术根基。老师们用扎实的学术能力、严谨的教学态度,引导我用多元视角思考问题,让我成长为能独立承担区级、市级课题的科研骨干。来吧来吧,报考首经贸MPA班吧,在这里,你收获的不仅是学术上的专业成长,更是未来的无限可能!

——2018级金梅,北京市丰台区承泽小学,骨干教师

作为首经贸MPA的校友,我曾和你们一样满怀憧憬走进首经贸的校园。两年半时光里,这里给了我知识、视野和一生挚友,更让我明白:首经贸不仅是一所学校,更是一个让普通人闪闪发光的舞台!在这里,你能遇到倾囊相授的老师、志同道合的伙伴,更能依托北京区位优势,闯出自己的一片天。期待在金秋遇见优秀的你!

——2020级黄山松,商务部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政策和规划司

毕业九载,再回母校续读MPA,补全学业蓄能人生。感恩这段旅程中,每位师长的悉心指引,每位同窗的温暖相伴。前方的天空,有晴空万里,也难免遭遇颠簸。要像驾驭航程一样:相信积累的力量,保持清醒的航向,无惧未知的气流。每一次突破与抵达,都是对坚持的礼赞。愿所有首经贸MPA人,无论飞向怎样的广阔天地,都能守得住赤子初心;在探索人生航迹的路上,勇敢定义属于自己的巡航高度!

——2020级吴昊,天津航空有限责任公司飞行员

以公心经纬天下,以治学致臻未来。公共管理之学,非止于经世之术,更在于济民之道。三载春秋,我们于政策分析中锤炼理性之刃,在组织变革里体悟制度之美;从危机管理的惊涛学会掌舵,于公共伦理的思辨守护初心。首经贸 MPA 赋予我们的,不仅是政策设计的缜密、资源配置的智慧,更是“计利当计天下利”的胸襟,“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赤诚。

——2020级杨海涛,国家税务总局天津市税务局

从首经贸的图书馆到职场上的格子间这段路,我走的不算轻松,但每一步都算数。这背后有学识渊博的老师指点迷津、有才华横溢的同学鼎力相助,当然也离不开自己坚定的信念和每一次的挑灯夜战。我们这一生会打开许多扇门,家门、校门、国门,每一扇门都是理想征程的更进一步,是人生长途中的蜕变与成长,首经贸MPA这扇门,是新生之门,亦是胜意之门,透过这扇门,你们将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拥抱更精彩的人生!这扇门,为你们而敞开!

——2021届高原,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从事管理咨询业务

青春是奔跑时耳畔的风,是课堂上碰撞的思辨火花,是深夜赶论文时的那杯咖啡,更是我们怀揣理想、扎根公共服务的赤子之心。在MPA的岁月里,我们以知识为剑,以情怀为盾,在各自的领域书写着“明德为公”的青春答卷。无论你正在基层一线耕耘,还是在政策舞台发声,愿我们永远保持那份“少年感”——对世界的好奇、对公平的执着、对创新的热忱。欢迎报考首经贸MPA,MPA赋予我们的不仅是专业能力,更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累了彼此撑腰,笑了共享荣光,前路漫漫,我们终将在更高处重逢。

——2021级袁悦,北京市东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东城区卫生健康监督所)办公室副主任

在首经贸MPA的求学时光,让我深刻领悟到:无论置身何种境遇,都应保持谦卑求学之心,坚持终身学习,让求知成为人生幸福的底层逻辑!愿未来的学弟学妹们抛却焦虑,在知识的浩瀚海洋中破浪扬帆;勇于逐梦,携着从首经贸MPA汲取的知识养分,在奔赴未来的征程上笃志前行!

——2022级MPA王浩,教育科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转眼间我即将踏上新的征程,结束这段美好的校园时光。感谢母校的辛勤栽培,是老师们用知识的灯塔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是同学们的陪伴让我在求学的道路上不孤单。这段时光,是我成长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人生中不可复制的青春记忆。希望未来的学弟学妹们加入首经贸,让梦想在知识的沃土中生根发芽,让未来在创新的火花中绽放光芒。在这里,在这里你们将收获知识、友谊和成长,开启一段精彩纷呈的人生旅程!

——2022级黄纯刚,北京新保利大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

能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完成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MPA)的学习,是我人生中最珍贵的经历之一。作为拥有十余年工作经验的职场人,重返校园的机会让我倍感珍惜。漫步在花园式的校园中,每一次学习与思考都让我收获满满。研究生学习期间,使我深刻体会到:成长源于脚踏实地的积累,成功来自知行合一的坚持。愿学弟学妹们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轨迹,让知识与智慧在这里生根发芽。衷心祝愿母校薪火相传,英才辈出,在新时代谱写更辉煌的篇章!

——2022级鹿瑞芳,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25级博士研究生

未来的学弟学妹们,你们好!欢迎大家报考首都经济贸易大学MPA,我相信不论大家以什么样的初心重新踏上学习的道路,都会在首经贸收获到你想要的体验!好好珍惜这两年半的时光,每一段路都不白走,我们都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

——2024级赵昕雅,已获留基委国家公派留学美国乔治梅森大学1+2双硕士

Admission Information

报考信息

招生基本信息

报考条件

报名方式

考试科目

培养方式和年限

录取及档案关系

招生基本信息

专业代码:125200

招生院系: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方向: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土地资源管理、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城市治理与区域发展、市场监管与社会治理(报考时不区分研究方向)

报考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2)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专科)毕业学历或本科结业后,达到本科毕业同等学历并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

(4)在境外获得的学历证书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

报名方式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网上确认两个阶段。所有考生均须进行网上报名,并在网上确认网报信息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同时按规定缴纳报考费,逾期不再补办。考生可在规定时间登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s://yz.chsi.com.cn/)进行网上报名。每年9月下旬网上预报名,10月中下旬网上正式报名。考生可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市)报考点报名、现场确认。12月中下旬下载准考证。

考试科目

初试按教育部规定,全国统考。

初试科目: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总分200分),英语二(总分100分)。

复试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组织,实行差额复试。复试包括笔试、面试和体检。

复试内容:政治与时事、英语、专业知识、心理测评。

培养方式和年限

学习方式:非全日制为周末授课。全日制主要为周末授课,根据教学计划适当安排平时的教学任务,学生按要求参加学校(院)安排的学术活动。

学制:3年。

学费:全日制:13000元/年,非全日制:18000元/年。

录取录取及档案关系

我校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按照考生入学考试的成绩(含初试和复试),结合综合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择优录取,优先录取第一志愿考生。考试诚信状况及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我校公共管理硕士学习形式为全日制与非全日制,非全日制考生录取类别为定向就业。录取后需提交定向就业协议。定向考生人事档案不转入我校,不转户口,不参加就业派遣。

Q & A

考生问答

  • 报名需要学位吗?

    答:不需要,但需要满足相应条件。

  • 报名与考试具体时间何时公布?

    答:一般8月份国家公布招生政策,9月下旬网上预报名,10月中下旬正式报名。届时我院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均会公布。

  • 报考流程包括哪些?

    答:网上预报名—正式报名—网上确认缴费—下载准考证参加初试—参加复试—资恪审查—录取。

  • 2026年招生计划是多少?

    答:计划全日制18人、非全日制35人,具体以实际招生人数为准。

  • 录取分数线大致多少?

    答:以国家基本分数线为基础划定录取分数线,近五年我校录取线为国家线。

  • 可获得什么证书?

    答:完成课程学习,通过论文答辩,符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位授予相关规定,可获得国家承认的硕士学位证书及研究生学历证书,可通过教育部学信网查询。

  • MPA上课时间安排?

    答:非全日制为周末授课。全日制主要为周末授课,根据教学计划适当安排平时的教学任务,学生按要求参加学校(院)安排的学术活动。

  • 近三年报考和录取情况?

    年份 报名人数 复试人数 录取人数
    2023年 371 40 40
    2024年 417 63 62
    2025年 640 90 90

Contact Us

联系我们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硕士

咨询电话:010-83951563

Email:MPA141@126.com

2026年MPA招生咨询QQ群:313383598

通讯地址:北京丰台区张家路口121号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MPA教育中心)

邮政编码:100070

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公众号

2026年MPA招生咨询QQ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