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航教授:百年奋进历程,从“新”赋能未来丨上财商学院常务副院长做客中国MBA教育网“遇见机遇,预见2021”

来源:上海财经大学MBA    作者:原作者    责任编辑:廉小恬    04/16/2021

7072

【中国MBA教育网讯】


开篇语


2021是我国“十四五”开局之年,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也是中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新征程的重要窗口期、机遇期。当前,金融科技、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飞速发展,产业变革和转型升级成为时代主旋律,外加灰犀牛和黑天鹅事件层出不穷,在此背景下,世界期待着怎样的中国?中国期待着怎样的商学院和商学教育?商学院又在期待着怎样的变革和发展?


百年商学,智领未来。2021年是上财商学院成立100周年、上财MBA成立30周年、上财iMBA成立25周年。这对上财商学院意味着什么?新格局背景下以MBA为代表的高等商科教育发展路在何方?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常务副院长魏航教授作为首场嘉宾,做客中国MBA教育网新栏目《遇见机遇,预见2021》,与中国MBA教育网记者展开了深度对话。


以下为文字实录:


1.jpg


2021关键词:周年、过去与未来


中国MBA教育网记者:


2021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上财商学院成立100周年、上财MBA成立30周年、上财iMBA成立25周年。在如此重要的时间窗口,属于上财商学院的关键词有哪些?


魏航院长:


第一个关键词是“周年”——我们商学院100年、MBA教育30年和国际合作项目iMBA25年。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反映了上财商学院在发展过程中的三个重要时刻。


2.jpg


第一个时刻,我们看到上财是中国最早开始培养商业人才的高校。上财的前身为上海商科大学,是国内第一所商科大学,其中普通商业系、工商管理系、国际贸易系为当今上财商学院本科教育之发端。100周年,对于商学院和工商管理教育的发展都有着重大意义。


第二个时刻,我们看到上财是中国最早开始开办MBA项目的九所高校之一。MBA的创办对于上海财经大学高级工商管理教育来说非常重要,是商学院发展的重要环节,同时也见证了商学院的发展。


第三个时刻,我们看到上财与美国韦伯斯特大学合作开办iMBA已有25年。与韦伯斯特大学的合作,体现了商科教育的国际化发展,继而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为中国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新视野和新方式。


100年前,我们的先贤高瞻远瞩,看到了上海成为中国未来商业和金融发展核心城市的潜力,从南京来到上海,培植商业人才。1990年浦东新区开发开放,1991年,在浦东新区开发开放的第二年,中国开始探索MBA教育,上财商学院开始培养新型工商管理人才,以满足改革开放的社会经济发展。一路走来,上财MBA进入了而立之年。


由此引出另外两个关键词:“过去”和“未来”。“周年”不仅承载着无法忘记的“过去”,更包含着无限可能的“未来”。我们面向未来,要思考如何像100年前的先贤迁移商科到上海,如何像三十年前的MBA教育先行工作者探索MBA一样,更好地定义未来教育、研究和学院发展。


我们更要思考,跨越百年的商学院和商科教育应该如何发展;而立之年的MBA教育应该如何进取;走过25年的中外合作办学iMBA应该如何出发——回首“过去”,开创“未来”。


与国家发展并进,归于本土化发展


中国MBA教育网记者:


商学院的100年、MBA教育的30年、iMBA的25年,都见证与反映了中国商科教育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有哪些重要时刻和历程值得被铭记或传承?


魏航院长:


上财商学院的起步、成长和发展,自然而然地经历了100年来中国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核心节点。


1921年,上海财经大学商科东迁上海,从促进商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形成四大使命:培植商业人才、创新商学研究、赋能商业实践、传播商业文明。这对中国当时的商科教育发展起到了启蒙作用。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大部分院系调整,主要采取前苏联计划经济为主体的模式,以工业经济推动商科建设。当时,上财以工业经济系、贸易经济系为主要载体,培养国家所需的专门人才。


1978年,我们延续50年代以后的计划经济模式,从工业经济区、贸易经济区角度出发培养人才。同时,应改革开放发展的需要,新增对应的教学内容。


3.jpg


90年代,浦东新区开发开放,上财作为最早进行MBA人才培养的高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通过实际行动推动商科教育发展。随着商科发展理念的转变,院系名称进行了调整,教材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都进行了优化,同时我们也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教学方式。


2010年以后,上财商学院大规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师资队伍质量和规模明显提升,促进学院研究能力、学科能力的提升。学院先后通过CAMEA认证,AMBA、AACSB和EQUIS三大国际认证。在学科排名、商学院科研排名上更是名列前茅。


下一个阶段,商科教育将转变借鉴和模仿国外先进经验的模式,更加注重本土化教学,关注中国的经济和管理问题,形成区别于国外的商科教育发展模式。


4.jpg


发挥智库作用:为政府、企业提供人才支撑


中国MBA教育网记者: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上财商学院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魏航院长:


服务社会是学校的共有使命。在“十四五”规划阶段,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坚持培植商业人才、创新商学研究、赋能商业实践、传播商业文明的四大使命,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此外,上财商学院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起到智库作用。商学院培养的商科人才,正积极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劲支撑。学院老师对货币汇率、人民币国际化、资本项目的开发等都有着一定见解,参与上海的企业决策咨询,为区域发展和政策制定建言献策。


孕育“新”概念,从“新”出发


中国MBA教育网记者:


今年上财商学院以“新财经·新商科·新精英”为MBA30周年发布会的主题,我们如何理解“新”的定义?


魏航院长:


习总书记提到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中已孕育出“新”的内容,我们需要理清将“新内容”落实到商学院发展和人才培养过程的思路。目前,商科受到新的冲击,MBA30周年发布会的三“新”是从以下三个角度出发的。


第一,世界环境在变新。从国际视野来看,政治格局、地缘政治影响着整体经济。

第二,技术在变新。互联网、人工智能的发展渗透到生活各个层面。

第三,人才范畴在变新。例如,区块链的衍生对新的专业人才提出要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上财商学院定义了“新财经·新商科·新精英”。其中,新财经从更大范畴可理解为经济放缓、贸易放缓、投资放缓,同时量化宽松带来的新财经情况。


而整个商科领域范畴发生了新变化,从战略、会计到市场营销、运营管理,再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模式不再适应当下环境,也让我们不断产生新的思考商科人才培养内容范畴、教学手段和模式要变化,教学对象也发生巨大变化。学院需要考虑,未来10年、20年甚至30年,商界精英应该储备哪些知识内容,学生更愿意从上财商学院获得哪些促进自身长远发展的素养。


为此,学院设计了一套自己的“打法”,叫做“一二三四课堂”。第一课堂学知识,第二课堂做实践,第三课堂拓展人脉资源,第四课堂实现自我价值。


教育培养“新”模式:追求教学系统的提升


中国MBA教育网记者:

正因为世界环境、技术、人才范畴发生新变化,才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上财商学院在教育培养方面的“新”,体现在哪些方面?


魏航院长:

了解新的世界,了解地缘政治、技术机遇与挑战、人才需求维度等都将被纳入我们当下的课程设置中。现在的知识主要是从大工业生产角度去补充的。排除地缘政治,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也在推动和持续影响着当下环境。工业时代下的管理知识需要向数智时代转变,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需要颠覆性和革命性的变化。


去年开始,学院已经开始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内容上大量投入对数智的教学,同时分为战略、财务、市场营销、运营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模块。


今年商学院专门成立数智商学研究院,邀请上海及全国地区数智科技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头部企业作为我们的理事单位。学院的实验室也正在筹备,已大致成型,通过配套专门设施,与美国MIT数智科技实验室连接,提供更加沉浸式的教学体验,追求更加完善的教学体系。


商科教育的保障:四大角度出发


中国MBA教育网记者:

结合未来全球经济发展趋势,您认为商科教育应该做出哪些人才培养方面的质量保障?


魏航院长:

从商科教育发展来讲,我认为有四件事情需要关注:


第一,视野。全球展现出逆全球化的趋势,全球经济有放缓的“架势”,全球化视野仍需要加强。


第二,本土化。相比国际化,更迫切的是本土化。在关注外部环境的同时,还要盯着自己的脚下,关注中国问题和关注中国发展过程中的实践,还要关注中国特殊情形。


第三,理论结合实际,提高教学质量。一方面,学院的老师们要去关注世界;另一方面,教育手段要改变,要适用于当下,也要面向未来。利用新的技术手段,让学生体验企业决策、体验情景。


第四,培养社会责任。一个健康长久发展的企业与个人不能“唯利是图”,商科教育要平衡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对于社会经济理念、社会经济公平、社会经济健康运行以及环境发展改善的认知升级。


5.jpg


百年奋进历程,从“新”赋能未来。在100年和30年的历史节点,如何能够在回顾过去的基础上面向未来,这是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和MBA教育最核心的关注点。百年上财,百年商学,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将始终秉承“建成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的世界一流商学院”愿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深化数智变革与创新,积极推动商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出更多的上财智慧和力量。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中国MBA教育网 问题反馈平台

您的身份

  • 院校老师
  • 备考生
  • 其他用户

如何称呼您

  • 先生
  • 女士

您提交的反馈意见

您的联系方式

您的每一个有效信息都至关重要
服务热线: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