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寄语 | 丁荣贵教授:以有组织的科研促进可控的创新

来源:山东大学MBA教育中心    作者:原编    责任编辑:范思雨    01/14/2025

5088


以有组织的科研促进可控的创新


创新需要灵感,需要自由的思想,需要能够容忍失败,需要鼓励个性发挥的工作环境,这些观点从创新规律的角度、从老师们个人的角度看是完全合理的,但学院却承担不起因不可控的成果交付时间而错失的发展机会和成长节奏,承担不起只有“论文内循环”而漠视管理现实难题的“创新”带来的社会负面印象。我们鼓励具有纯粹学术价值的科研,更支持对学院发展、对管理实践有指导价值的科研,因为我们是以应用性学科为主体的学院。有组织的科研必须既符合创新规律又满足学院需求,必须是个人和组织相互尊重、相互成就的。无论是老一辈科学家在“两弹一星”中的实践还是近年来华为等优秀企业在研发中的案例都证明了,有组织的科研是能够有效将这两种对立矛盾的统一起来并予以解决的。


有组织的科研需要从科技活动的分类开始。目的不同则分类不同,分类不同则管理的方式和成效也不同。以往科研活动的分类大多是从科研自身的特点分类的,有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或原创性研究、解决“卡脖子问题”等。有组织的科研,需要从管理的角度对科研进行分类,需要从科技投入、成果交付和价值激励机制设计的角度进行分类。管理学院要想产出更多、更高水平的对国家战略和学院主攻方向有贡献的创新成果,项目化科研分类和工程化成果交付是有组织科研的基础措施。

学院有组织的科研可以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学院知道自己要什么成果也知道哪些人有能力实现这些成果。对这类项目将采用委托研究的方式,即直接将项目委托给特定的人员。这类项目的价值明确且风险小,是学院的重点保障项目、是学院的主攻方向,学院会力争做到要钱有钱要人有人,管理的重点在于确保科研人员的精力能够集中到项目上来以确保交付,措施在于加强过程保障将其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第二类是学院知道自己要什么成果但不知道哪些人有能力实现这些成果。对它们可以采用招标的方式,也就是揭榜挂帅的方式,由老师们通过展示自己的能力去竞争获得项目资助。这类项目价值明确但有较大的交付风险性,学院将通过提供有足够激励性的资金总额加上过程风控的方式予以管理,会加强成果交付与激励的关联性,会等待一定比例的成果交付后再兑现相应的报酬。

第三类是学院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成果但知道谁有能力和潜力,学院相信某些老师能够实现令学院惊喜的成果。这种情况可以采取鼓励探索的方式,投入的资金总额并不限定,可以采用逐步投入的方式,其管理的重点在于通过敏捷的迭代交付来逐步明晰和聚焦成果方向。方向越明确、对学院未来发展的贡献越大,后续投入和支持力度也就越大。这类项目是学院自身不断更新、确保可持续成长或领先的关键。

第四类是学院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成果也不知道哪些人员有能力交付这些成果。对这类项目采用的是自由探索的管理方式,即学院提供一些天使资金,由老师们自由申报,经过同行评议后予以资助。这类项目实际上是学院为未来做的不确定性战略投资,其管理重点在于对有科研潜力人才的发掘和学院新兴研究领域的培养。一旦时机成熟这类项目将被纳入前三类项目的管理通道。


对于前两类科技项目学院会大力支持,对于后两类项目学院会尽力鼓励。我们会通过这四类项目的不断交错迭代转换来完善科技创新生产关系以促进老师们创新成果产出的可控性,也会通过这四类项目来发现、尊重和发挥不同人的价值以促进人才的个性化成长。钱学森认为:“搞一个技术东西出来的话,是七分管理,三分技术。管理是重要的,没有管理是出不来技术的。”管理学院作为以管理为专业的学院,更应该在有组织的科研中领先一步。


缺乏为老师们的个性发展提供组织支持的尊重不是真正的尊重,而是推卸责任的放任;缺乏对老师们的科研创新提供组织保障的期待不是真正的期待,而是碰运气式的幻想。学院会为老师们承担起贡献新质生产关系价值的责任,老师们也要为学院和国家承担起贡献新质生产力价值的责任,在这样相互成就机制下的科研才是可控、可持续发展的有组织科研。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中国MBA教育网 问题反馈平台

您的身份

  • 院校老师
  • 备考生
  • 其他用户

如何称呼您

  • 先生
  • 女士

您提交的反馈意见

您的联系方式

您的每一个有效信息都至关重要
服务热线: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