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在家庭还是职场,从经济独立到思想独立,从个人发展到社会贡献,女性从不同维度不断突破边界,书写着“不被定义”的篇章。女性力量如玉般温润,也镌刻着岁月留下的坚韧与绽放。“她们”从不囿于锋芒毕露的姿态,而是将温柔淬炼成铠甲,以包容重塑刚强。
值此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北大汇丰MBA特别推出“她予光”系列专访,探寻身边的“她”力量。对话一束光公益项目核心团队,看她们如何打开世界的一扇窗,让光芒照进乳腺癌患者的心里,从一个人的点点微光,凝聚成为破晓的霞光万丈,共同见证身边熠熠生辉的女性力量。
她是自己开公司的朱总,是2023级MBA同学经常提起的娟姐,也是一束光公益项目的发起人。朱惠娟收到“她予光”首期专访邀约的那一刻,感叹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正如一束光公益项目的初衷:成为一束光,照亮别人,照亮自己。
十年前的一点火星,点燃了十年后女性公益的理想。彼时的朱惠娟刚进入假发相关行业,接触了一定比例的假发刚需客户——化疗患者。朱惠娟了解到,乳腺癌作为中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平均每年新增42万患者,一旦发现患癌,化疗是超过95%患者的选择。但化疗带来的脱发,给患者、特别是女性患者心里蒙下了一层厚重的阴霾,在一次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对方向朱惠娟倾诉道:“患癌是对人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攻击,感觉那段时间天空都是灰暗、没有光亮的。”这句话在朱惠娟心里埋下了一点火种。
加入北大汇丰后,朱惠娟萌生出开展公益活动的想法,她在调研中发现学院并不缺乏公益项目,学生会也设有公益部门,但是聚焦于长期性、可延续性的女性公益项目尚处于空白,她想,为什么不将自己擅长的事情与公益项目相结合呢?这才有了这个和深圳粉红丝带关爱中心合作发起的、为乳腺癌女性患者捐赠假发的公益行动——一束光。“送给她们一顶假发,让她们在治疗过程中可以完全融入社会,让这顶假发成为照亮她们痊愈之路的一束光。”
朱惠娟介绍说,不同档次的假发品质差异很大,只有全人发全手织的高品质假发才能保证舒适和逼真,更适配敏感的化疗患者。但在制作过程中,平均10-12个人的头发才能做成一顶高品质的假发。到目前为止,一束光已经收到了来自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2500束头发。Girls help girls,已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大家用实际行动在践行的初衷。当乳腺癌患者收到捐赠的假发时,不仅收获了外形的提升、佩戴的舒适度,更多的是来自十多位爱心人士的支持与鼓励,帮助她们以积极的心态对抗疾病、迎接挑战。
为保证假发制作的完整性,被捐赠的头发要求最短30cm,这意味着从短发开始留长的话,要经历3-5年的时间。捐赠头发的人中有正在读书的学生,有起早贪黑等待工资到账就寄送头发的打工人,有自发宣传提供免费剪发服务的发型师,有和癌症战斗了数年重新恢复健康的病友,这一刻,“一束头发”跨越了性别年龄时间距离身份地位,将大家的心汇聚在一起,成为了足以抵御苦难的强大武器。
有人在随头发寄送的卡片中对乳腺癌患者表达了祝福,希望她们能够痊愈;也有人在公众号平台留言呼吁更多爱心人士加入进来,“我的身边也有很多伟大而乐于奉献的女性,我的妈妈、我的姐妹、我的领导,她们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我也希望能够为‘她’做些什么。当知道留长头发就可以帮助这些乳腺癌患者时,我选择剪掉自己留了多年、哪怕是在孕期也不愿剪掉的长发,希望给乳腺癌患者与病魔抗争的勇气。”
一束光公益活动得到了北大汇丰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在 “发现身边的她力量”校友论坛上,学院领导亲自参与一束光女性公益项目揭牌,北大汇丰《数据新闻与信息可视化》课程的同学们也制作了8个短视频来共同推动乳腺癌患者关爱宣传,目前一束光团队正在与北大汇丰的老师组织和策划爱心音乐会,持续落实爱心活动。
项目发展至今,朱惠娟收到了太多的善意,但也不乏质疑,这些都成为了激励她继续前行的动力。目前,她仍在不断寻求合作的快递公司,共同投身于公益,践行企业家社会责任。在北大汇丰,通过自身以及发动身边的人关注并参与公益事业的人越来越多,在学习商业理念的同时,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达则兼济天下”成为了大家心照不宣的共同心愿。
作为一束光公益项目的联合发起人,在兼顾一束光的同时,于飞也是北大汇丰MBA同学会的秘书长。“北大汇丰是一个有爱的平台,大家都有着为社会做贡献的情怀,以多种方式拓宽人生的边界,寻求人生的意义。”同学会的主要工作是通过组织各项活动联络校友,而公益正是这些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模块。在一束光公益项目发展的过程中,同学会的平台对项目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助力。于飞介绍说,纳入同学会的公益部后,一束光公益项目便能实现持续运转,在北大汇丰一级又一级的学生之间传递。借助同学会的平台,一束光可以实现和大湾区其他商学院公益组织以及社会机构联动,参与大湾区商学院公益论坛,借助平台之力实现快速发展,收获更大的影响力。
苦难是生活的别样经历,它也许可以剥夺人们所拥有的事物,却无法打倒一群人坚强的意志。于飞分享了一束光项目第一位受捐人成允的故事,成允与爱人在深圳打拼,抚养着两个孩子,是无数奔波劳累的普通人中的一员。原本平凡又温暖的家庭却因她确诊乳腺癌遭受重击,丈夫为了兼顾家庭和赚钱开始打零工,家庭经济更为拮据。初次见到成允,她戴着一顶劣质化纤假发在医院接受化疗,在收到捐赠的假发后,还没来得及好好欣赏,就十分着急地准备赶回家照顾孩子。于飞那时才了解到,成允的孩子因脑瘫导致生活无法自理,即使在化疗期间,成允也在坚强地分担起家庭的责任。手术成功以后,成允没有因病痛而消沉,而是迅速投入到生活中。“从这些罹患乳腺癌的女性身上,我们看到的更多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力量,她们在面对命运的重击时,仍然选择成为一个坚强的母亲和妻子,成为不愿向苦难低头的自己”。
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成允身体康复后主动申请成为一束光公益项目的第一名志愿者,随着一束光影响范围的逐步扩大,她承担起假发中心统计信息的工作,爱心从全国汇聚而来,在这里实现了传递,形成了完整的闭环。
在帮助这些乳腺癌患者时,于飞总能反过来被她们治愈。她们虽然生活并不宽裕,在第一次见面时因为脱发,有的人戴着帽子,有的人买了化纤假发,但相同的是每个人都保持着积极的心态,在努力自救,没有人因为罹患癌症而放弃自我。有的人从患病、治疗到痊愈的过程中,都不愿离开工作岗位,不希望给身边的人带来负担。有的受捐者向于飞提出希望拥有一顶长的假发的期望,时刻保持着对美的追求。每当这一刻,于飞都能深刻体会到对生命的敬畏。“无论大家在何种领域从事什么工作,都能从生活中汲取正能量,然后不断将这些正能量和善意传递出去,给予他人光明和希望。”
尽自己微薄之力,推动女性公益事业的发展,从而源源不断地影响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于飞开始对自己人生的意义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对生命常怀敬畏,无论顺境逆境,都选择无畏前行。
在传媒、互联网、金融、创业等各个领域摸爬滚打的叶妙荫也是一束光公益项目的联合发起人之一,她的生活和工作经历十分丰富。如果不是主动阐明,很难想到她儿时曾有过将近十年重病罹患的经历,正是这一经历让她对很多乳腺癌患者所面临的困境感同身受。在北大汇丰开学第一课上,老师谈到“要向社会尽责”。当这几个字初次呈现在面前时,她坦言没有太多实感,“其实在我们刚迈入社会的头几年里,社会责任这个词好像距离我们还很遥远,但是当娟姐把一束光这个项目拿到我面前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机会近在眼前,帮助那些还在与病痛斗争的人,这是我义无反顾加入一束光的原因。”
作为见证者,她看到了无数女性在历经生活的磨难后,仍选择迎接光明,捐献自己的爱心并从中收获力量。“很难说捐赠者与受捐者谁才是真正的受益人,因为这是一种双向的互动,通过自己的行为给他人带来希望,从而让自己在面临困境时也有勇气向前。”
“我们实现了从0到1的建立,但要想未来走得更远,还需要大家的不断努力。”叶妙荫的毕业论文是围绕一束光公益项目开展的研究,她表示,公益项目要实现长期发展,一是要扩大覆盖面,以服务有需求的患者为最终目标,覆盖更多有需求的人;二是深化服务,以捐赠假发为主要的爱心锚点,未来可以尝试向乳腺癌患者的心理支持、康复指导不断延伸,为患者患病之后的生活提供更多帮助;三是增加公益机构的影响力,持续通过社交媒体和线下活动,提高公众对乳腺癌患者的关注;四是坚持可持续发展,不断延续一束光的初心。
叶妙荫透露,未来一束光想要做一个关于《一束头发的旅程》的纪录片,记录一束头发是如何从捐赠人那里发出,跨越江河湖海,来到假发生产线上,又是如何送达乳腺癌患者手中的。她谈到,纪录片的想法源自公众号里“千万个祝福”栏目,里面写满了捐赠人对乳腺癌患者的祝福与鼓励:“倘若我这留了10年的长发能够让获得头发的你恢复漂亮和自信,这将是我剪下这段长发最重要的意义“;“爱心就像头发,剪掉可再生,传递却能无限蔓延,希望能陪你走到云开雨霁、彩虹初绽的那天”;“我相信我们都有无数种可能,都有我们值得奔赴的未来。祝我们铮铮又昂扬,扎根大地,挺起脊梁!”这一束束头发和留言让情感实现了双向传递,很多乳腺癌患者在康复之后陆续加入一束光成为志愿者,大家虽素未谋面,但陪伴彼此,互相扶持,被光照亮的同时,也让自己成为了光源。
向良妍是一束光核心团队中唯一的2024级成员,她在接受采访时提到最多的两个字就是“传承”。作为女儿,同时也作为妈妈,女性在感情的捕捉和链接上有着更多的温情,她能够深刻地感知自己爱与被爱的能力,也希望将这份爱传递。“每一顶假发对患者的帮助不仅仅在于减轻经济上的压力,更多的是给予她们信心和心理上的关爱。”
最早对乳腺癌的认知,源于她的亲人。向良妍的家婆曾两次面临罹患乳腺癌,却都坚强地挺了过来。家婆第一次患乳腺癌是在她40岁时,经历了7年的恢复期,不幸复发。那是向良妍第一次面临身边最亲近的人罹患重症的情况,无措和担忧席卷而来,是家婆反过来宽慰她,“别担心,所有的过程我都已经经历过一遍了,大不了就是再来一回。”她的那种重来一遍的心态给了向良妍极大的触动。她知道乳腺癌患者在术后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的化疗,身体状态也不如从前,能够挺过一次就很不容易,家婆在历经命运的坎坷时仍选择坦然面对,源于她内心的坚韧,也是她对命运的抗争。向良妍鼓励那些正在忍受病痛折磨的女性:“现在的医疗水平十分发达,如果不幸成为了概率中的人,要相信只要坚持挺过去,就一定能看到希望。”
“以平等的视角去看待身边患病的人”,这是另一位曾患其他重症疾病的同事带给向良妍的启发。这位同事在术后重返工作岗位后,每天需要做透析,向良妍最初想的是让大家都照顾她,帮她减轻工作量,但一次有个重要项目需要出差,向良妍本来想安排其他人代替,这位同事还是主动请缨,由于项目还有其他机构的同事一起,按公司规定住宿需要两人一间,她告诉向良妍希望两人分到一间,因为不希望项目组知道她患病透析的事后,给她过多同情甚至否定她的工作能力,希望大家用正常人的视角去看待她。那时向良妍才明白,真正的帮助也许不是特殊对待,而是以平常心给予更多尊重、信任和支持。
向良妍谈到,做公益这件事,是一个细水长流、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希望自己能将23级师姐们创办这个公益项目的初衷与热忱不断传递下去,也希望每一位身处苦难中的女性能为自己打开一扇窗,让光亮照射进来。“在北大汇丰,我们学习的是如何更有效率地去破解难题,商业思维倾向于解决供需平衡的问题,而公益作为一项长期事业,如何将关爱切实送达更多有需要的人,形成高效的流程组织,这也是需要我们在学校里不断研究的命题。”
女性的成长从来不是单兵突围的战役,正如海潮中万千水滴相互托举才能形成磅礴之势,我们每个人既是自我命运的主笔,也可以成为他人路途中的一束光。当我们不再囿于一方小天地,放眼山川,回馈社会,便能感知世界的辽阔。前行路上,愿每位女性都能在彼此眼中看见星辰大海,在相互扶持中抵达自己未曾想象的高度。因为真正的女性力量,永远生长于携手同行的路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