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数据 近四年全国考研报考形势分析

来源:中国MBA教育网    作者:中国MBA教育网    责任编辑:李昕    11/21/2018

11942


在今年7月初,教育部发布了2015~2018年的考研数据分析报告,较清楚反映目前考研形势,据悉今年网报人数达285万,较去年增加19.7%,历史为镜,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数据来洞悉一下考研的未来走势。


微信图片_20181121105309-1.jpg


01


报考人数持续增长



微信图片_20181121105312-2.jpg


近几年考研人数连年增高,屡创新高,考研竞争激烈程度增加。


通过近些年的调查和分析,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本科就业压力大,考研可提升就业竞争力

 ·名校情结

 ·在职研究生纳入统考,往届考研人数增加


02


各省报考人数的增长


微信图片_20181121105318-2.jpg


山东作为生源大省,2018年考研人数达213803人,同比增长14.54%,为历年最多。


2018年,四川省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再度飙升,有效报名人数达到了119523人,较2017年增加了37583人,增幅为45.87%。


黑龙江省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共计报名79242人,比2017年增加了12053人,增幅为17.9%,这是该省研究生报考人数连续第三年增长。


2018年河北省共报考120580人,比2017年增加17525人,增幅为17.0%。报名人数和增幅均创历史新高。


03


应届生考研比例涨幅平稳


往届生读研比例增幅明显


微信图片_20181121105322-4.jpg


对在职人员来讲,考取双证不必脱产学习,充分满足了工作、学习两不误的需求。2017年在职研究生纳入统考后,在职考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04


部分省市专硕报考人数超学硕


微信图片_20181121105325-5.jpg


近年来,由于招生计划增加的影响,除了总体报名人数呈上涨趋势之外,专硕的报考人数增长明显,多地甚至出现专硕报考人数超过学硕的现象。


随着专硕培养规模壮大及认可度提升,在全国报考北京招生单位的考生中,瞄准专硕的考生比例逐年提升,2015年为43%,2016年为46.3%,2017则首次超过50%,达到52.2%,到了2018年,这个比例则高达54.7%。


05


女生考研比例超半数



微信图片_20181121105329-6.jpg


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增长的同时,女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不断提高,女生成考研群体主流。


06


全日制、非全日制统一招生



微信图片_20181121105341-7.jpg

微信图片_20181121105346-8.jpg


以北京、河北为例。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统一招生两年以来,报考非全日制的考生占比逐年增多。


2016年9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教研厅[2016]2号)。这意味着人们耳熟能详的在职研究生纳入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实行并轨统考。

非全日制研究生在新政策发布之后,明显提高了考试难度,尤其对于在职考生而言,意味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相应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含金量也必然提高,非全日制研究生顺利毕业后,将拥有“双证”(学历证书和研究生学位证书),和全日制研究生相同。因此,非全日制研究生成为了众多在职考生的首选。


07


MBA/MPAcc/法律硕士报考热门


微信图片_20181121105350-9.jpg

数据以北京为例


2018年,工商管理专业报考人数居首,为19749人,占北京考研总数的11.18%。随后为会计专业的13124人和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的12957人,


2016年,报考“工商管理”的人数为13395名,居各专业报考人数之首,报考会计的人数为9369名,报考“法律硕士(非法学)”的人数为7608名(不含推免生),分别居第二位和第三位。


由此可见,工商管理、会计、法律硕士(非法学)连续数年成为报考专业的前三甲,依然是最热门的专业。


08


热门院校报录比



微信图片_20181121105355-10.jpg

微信图片_20181121105406-12.jpg

微信图片_20181121105359-11.jpg

微信图片_20181121105411-13.jpg


报录比指的是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之比,报录比越大说明该专业考研难度越大。近几年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使硕士研究生报考的竞争度变小 ,录取率提高。


但是,一些热门专业,如经济类、管理类等专业的报录比相对较高,考研难度依然很大。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中国MBA教育网 问题反馈平台

您的身份

  • 院校老师
  • 备考生
  • 其他用户

如何称呼您

  • 先生
  • 女士

您提交的反馈意见

您的联系方式

您的每一个有效信息都至关重要
服务热线: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