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青春献给正在备战沙九的你
青/春/的/力/量
不/是/时/光/的/力/量
而/是/梦/想/的/力/量
参加了两次亚沙,一直想为自己的亚沙写点什么,因为自己对文字的慵懒,也就一直能拖就拖,可是,时光荏苒,那些记忆也就越来越碎片化了。于是,我想利用茶余饭后之时,给我的亚沙写上两行,以待老去的时候,还有这点文字,以飨曾经的那段青春年华。
有一种美叫任性
腾格里,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时,我还以为是歌手腾格尔,一首《天堂》扑面而来。不对,我要去的是沙漠,不是草原。南方人,天生对西北就有着莫名的偏见,我总认为,西北雨水少,干燥,沙尘飞扬,屋顶该是平的,当我亲眼目睹阿拉善左旗时,我简直被这塞外江南给震撼了。屋顶斜跨,街道整洁有序,碧野万里,处处绿意盎然,阳光虽烈,烈不过当地人的待客热情。两次到访阿拉善,让我对西北风貌的偏见彻底改观。
▲阿拉善左旗
为什么说腾格里沙漠的美是任性的。因为但凡你能想象到的,不能想象到的,那里都有,就好比一个血气方刚的十八岁少年,想一出是一出,冷不丁就给你惊喜。我虽是海边长大的娃,对于沙子的细腻还是深有体会的,然而当你赤脚迈步在沙漠里,那种感觉就像满记甜品的冰豆腐花,一口顺滑到底,这沙子一定是被苍天反复筛选过的,细如粉末。
▲沙七第一次感受腾格里的沙
我虽见过繁星点点的星空,当你仰躺在腾格里的沙丘仰望夜空时,你似乎顿时对浩瀚无垠这四个字有了真正的理解,繁星点点,挤满星河,流星划破长空栈道,伸手可摘。我虽对沙漠的天气易变早有所闻,但也被逼得手忙脚乱。沙七一路热浪滚滚,一天艰难跋涉,落日余辉渡金了沙头,入夜后,奇寒无比,刺骨穿心。上一秒还沉浸于音乐节热烈狂欢的气氛中,下一秒却要火急火燎地挪窝,因为,沙尘暴要来了。那晚,诺大的避难所人满为患,善后的我们把帐蓬挪到屋外墙角下。漫漫长夜,帐篷外地动山摇,脑海里不停描绘沙尘暴的模样。腾格里沙漠很美,却如此任性。时间会飞逝,容颜会变老,这段回忆或许将会陪我变老,成为记忆深海中一枚璀璨的宝石。
▲沙七慌忙避难
有一种代价叫无知
俗话说,无知者无畏,可有的时候,无知的代价是惨痛的。沙七是我与亚沙的初恋,朦胧而清澈。和大多数恋爱中的男女一样,急迫地想为对方付出,渴望着被认可,最后却总是因为莾撞而煎熬。我的亚沙亦是如此。由于缺乏对亚沙赛的充分了解,沙七的赛前训练一开始就埋下了失败的伏笔。跑步,户外集训一样不落,汗水湿了胸巾又干,可当我们整装出现在沙七气势恢宏的点战场时,我们中的大多数却感觉不到意气风发,相反,肩上满满的压力,令我们在松软的沙丘上倍感艰难。是的,赛前我们对组委的5Kg强制负重没有正确认识,或者说,认识的不够深刻。当时天气异常酷热,强制负重加上我们随身携带的干粮和饮用水,身上的实际负重远超想象。后来在沙八的训练内容上,我们加入了户外负重训练的要求,提前感知,提前调整并适应,同时对比赛背包的容量也进行了全面评估,既要能装下强制负重和必要随身携带物品,也要便于队员保持较好的行进速度,最终选定了一款25L性价比较高的背包。在沙八的赛场上,这次战略调整发挥的作用不言而喻。
▲沙七鹰之队
另一个无知的代价是对比赛时间的把握。沙七之前,我们仅仅知道并坚信在规定的总时间内完成当日比赛距离即可,挫败再一次将这支本已不堪重负的队伍打击得体无完肤。实际的比赛规则不是这样的!每一位参赛队员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每一个CP点,否则就地中止其比赛,当天成绩为0。我想,对于大多数有幸参加过沙七的小伙伴们来说,CP4应该是你人生中一次灰色的回忆吧,回忆里浸透着无尽的无奈和遗憾,大多数小伙伴因为超时止步于此。我也是其中之一,但因为我到达CP4时超时不多,仍继续前行,并最终走完了全程,后来我才知道,很多小伙伴在那里被组委会强制收容了。第一天的失利,导致很多小伙伴丧失了比赛的斗志,在后续的赛程中变得随性洒脱,这是沉重的代价。后来在沙八的训练过程中,我们也加入了对时间的关注,并在比赛之前,针对每个CP点的距离和地形等情况,制定了每一段CP点严格的配速和时间要求,并由每个机动小组的组长带领组员严格执行,这是兰大沙八能够获得沙鸥奖的重要成功因素,是用沙七惨痛的代价换来的。
▲沙七鹰之队
有一种方法叫合适
▲心有不甘,再战沙八
到底什么样的训练方法才适合亚沙?可能大家的观点都不一样,有的直接就是高起点、高标准、高投入,像一些头部院校,有资金支持、人才支持、场地支持,有一套自己的训练方案,每年在亚沙赛场上一骑绝尘,连年夺金摘银。而对于大部分院校来说,亚沙就是一群有着共同追求共同梦想的小伙伴们的一场自我挑战、自我突破。由于没有头部院校的条件优势,大部分院校选择了跑步这个选拔标准,跑马选手当然是理想的对象。我们见过在沙漠里折戟的跑马选手,毕竟沙漠与平地差别巨大,我们也见过平时不跑马,但爬山能力超好的女生取得好成绩。不管哪种训练方法,我认为关键是要适合自己的团队。
我们兰大队伍分散在兰州本部、南通、广州、深圳及其他城市,平时想要同步集训都变得遥不可及;我们没有体育特长生,选拔标准一旦定得高,连参赛要求的人数都可能凑不齐,这些都是我们无法忽视的基本情况。既然我们平时只能异地训练,跑步这种最简单最易操作、相对具有可比性的运动,理所当然地成为了选拔项目,而且跑步好的队员在耐力上相对有优势,这也是亚沙赛场所需要的基本素质要求。但跑步不是唯一的标准,尤其是在训练后期,负重的户外训练,如爬山、长距离远足更为重要。在沙八的训练中,我们深圳的小伙伴就特别侧重这一块,我们常常风雨无阻地负重到深圳周边进行拉练,三水线、七姑娘山、惠东大南山、香港麦理浩径等著名户外路线,都有我们的脚印。我们常常背着十几斤的背包,天未亮出发,太阳下山甚至到晚上才下山。我属于跑步不行的那种选手,平时的跑步仅作为维持体能的常规运动,更多的是去户外,不断去适应,去调整。事实证明这样的训练是非常有效的,我们大多数的队员都在户外训练中成长,我们能完成亚沙赛的任务,大多数人通过这种方法也可以。
也许有部分朋友很不屑,认为只要跑得远,跑得快,亚沙一定没问题,我想这种人分两类,一类是大神级别的,他们确实实力超凡,而另一类是自找苦吃的,当你在腾格里沙漠,背上5kg以上的背包时,别说跑步了,大多数人能坚持走完路就已经很不错了。所以我个人觉得,兰大想继续夺取沙鸥,除了赛场上团结协作,最最重要的就是赛前的户外训练一定不能少,少点侥幸心理,多些经历和总结,才是正道。
▲沙八鹰之队再出发
有一种成功叫天助自助者
▲沙八三天两夜点点滴滴
沙八的胜利凯旋,让我们这些沙七的小伙伴热泪盈眶,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
在庆功宴上,酒过三巡,微醺,我问好友胡罡,作为沙八领队,两次征战亚沙的关键小钢炮,沙八取胜最关键因素是什么?彼曰,是人,是我们全体队员坚定信念,战胜困难的结果。
对于这个答案,我选择了保留意见。人确实很重要,但我认为第一取胜关键是天气。我对比了沙七沙八三天比赛时段的天气。沙七是酷热难当,走在沙丘上,迎面扑来的热浪让你异常痛苦,就好比众人围着吃火锅,而锅中的水蒸汽似乎就钟爱你一人一样。在那种天气下,补给显得格外重要。我仍记得,每到一个CP点,伸手要来一瓶矿泉水,双膝跪地,一瓶矿泉水一饮而尽,拎起另一瓶矿泉水继续赶路。而沙八却是另一番景象,气温偏凉,走在沙漠上,甚至身体还感觉到微冷,清爽的天气让大部分参赛选手储蓄了力量,由于补给不再是第一要素,选手们大多会选择冲锋,如入无人之境,成绩普遍偏好。除却天气,我认为第二取胜关键是赛事规则的改变。沙七的路线设置是有争议的,选手们普遍感觉实际路程比赛事设置路程要远,那个恶梦般的CP4若干年以后还会是沙七沙友闲聊时的热聊话题。沙七的CP点是需要选手们自行探索的,山顶上指示旗只会告诉你大致前进方向,至于你走了多远,你的位置坐标在哪里,离CP点还有多远,这些信息全靠自己以及和对讲机里队友们的协作来辨别。以至于在沙七第二天,我放弃了与大多数人走一样路线,自己另劈新径,开始追着山顶的指向旗,结合自己所在的大概公里位置,跳下沙坑,爬上沙坑,直线前进,通过这种方式,提前一个多小时到达终点。相反沙八的路线就没这么闹心,你只要规规矩矩地跟着赛事路线走,沿途也有提示离CP点距离的导示标,相对而言,难度相应降低了。在这里,对哪个规则更好暂不做评价,我只是想说明,赛事规则的变化非常重要。最后,第三个重要的因素才是人。兰大人务实、进取、团结的精神在亚沙的赛场上得到了兄弟院校的一致认可。沙八的成功,是团队战略战术上的成功。我们将AB队队员编成四个小组及机动小分队,每个小组由沙七老队员带队,并依据赛事规则,制定了每个CP点的配速要求、打卡时间要求并严格执行,赛场上采取每一小组的队员同行进的战术,针对落单的队员,采取一对一陪同的方式,鼓励并协助其到达终点,比赛结束后及时进行经验总结,大家围坐一起,分享心得体会,及时调整翌日的策略,同时,C队提供了强大的后勤保障,为AB队扫除了一切后顾之忧。俗话说天助自动者,在天气和规则的庇护下,兰大人不懈努力,天时、地利、人和皆备,兰大沙鸥梦终究不再是梦。为什么又说我对胡罡的结论保留意见呢?借用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勇在湖畔大学授课时的话,“大部分今天看来成功的所谓战略决策,常常伴随着偶然的被动选择,只不过是决策者、执行者的奋勇向前罢了。”我又不得不承认,人真的很重要!
▲兰大鹰之队勇夺沙鸥
▲与罡神结下两次亚沙之谊
作为商学院的一员,我鼓励并支持大家去一次腾格里,远离都市的烦扰,在困难的环境中去体验另一番滋味,重新审视自己,突破自己的极限。商学院的学子在工作中经常会面临各种困境,需要各种抉择,而亚沙着实是一个锻炼人逆商的好去处。
每一年,腾格里的沙画虽有不同,不变的却是商学院学子们的追梦赤子心,年复一年,一代代的赤子之心叠起了沙丘,越过沙丘,去追逐梦想。愿兰大沙九,遇见沙鸥,凯旋归来!
▲右图与段文智(左2)、冯云(左3)、秦林(左4)、浩淼(右2)、张兵(右1)结下两次征战亚沙之谊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您的每一个有效信息都至关重要
服务热线: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