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风雨 终见彩虹
MBA5093班 赵金奎
初识交大
我第一次听到西安交通大学的威名,是在1994年上高中时期。那年有一期《中学生数理化》期刊中详细介绍了西安交通大学的情况,对我影响深刻。这所西北第一高校,是甘肃众多学子眼中的圣殿,对我这个土生土长于大山深处的农村孩子来说,西安交大对我充满了诱惑,我对西安交大始终怀有深深的敬仰之情,认为她是一座高峰,对其充满敬意: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1995年参加高考,我取得了我县第四名的好成绩,填报志愿时未敢轻举妄动,认为西交大不可高攀而报考兰州大学。遗憾的是,那年交大在甘肃的录取分数不太高,许多高分学生参考上一年的录取情况不敢报考,而我同学中一位成绩比我低的果断出手,被交大录取!与交大失之交臂,倍感遗憾。
全力考研
2014年有一次带家人到兴庆公园游玩后,欲到美丽迷人、花园式的交大校园一游,却被北门的保安拒之门外,称“学校乃教学科研重地,现在非学校开放日,学校规定闲杂人等均不得入内!”心中气愤不过,“怒怼”保安:“等我考上交大研究生,我要名正言顺地进出交大!”保安“回怼”:“你有本事考进来,我绝对放你进出!”这件小事对我的影响却不小,点燃了我报考交大研究生的导火索,与交大保安“赌气”的玩笑却让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而交大严格的管理及严谨的校风更增添了我想进入交大学习的决心。努力吧,冲动是魔鬼,你要为你的“冲动”买单!
随后的一段时间,我开始搜集相关考研资料和信息,与管理学院MBA招生老师沟通了解招生情况,并下定决心准备报考交大的MBA。说干就干,购买了大量的学习资料开始复习、全力考研,为了心中的梦想而努力拼搏。悲催的是,买了一本《考研英语核心词汇掌中宝》准备撸起袖子加油干,翻开书要记的第一个单词竟然是“abandon”[vt.①抛弃,遗弃②放弃,终止],这真是一盆冷水。好吧,既然现实生活如此残酷,那就从“永不放弃(Never give up!)”开始吧!
参加工作十多年,对一些知识点已比较陌生,许多知识需要从头再来。从此开启了一段白天上班,晚上学习的疯狂模式。经历复习、报名、审查、参加全国联考、复试等等一些列操作,终于在2015年6月拿到了交大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可以圆我的交大梦了,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今后可以自由地进出美丽的交大校园啦!
拿到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就兴奋显然有些高兴得太早啦!MBA招生老师说,进入交大拿到取通知书需要迈过十八道坎,这些坎我都扛过来了。然而,进入交大以后,谁知要想毕业,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那还得经历“九九八十一难”,艰难的学习“长征”才刚刚开始!
艰辛求学
2015年9月,进入交大管理学院,被编入硕5093班,开启了我人生中重要的一段学习历程。在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第一次近距离聆听校长王树国的精彩演讲,令人醍醐灌顶、耳目一新。在管理学院517大教室,我们上了进入管院的开学第一课,学院领导的深情寄语、专家教授的精彩讲座、同学们对知识的热切期盼、思想火花的相互碰撞,使我对未来的学业充满憧憬,管理学院这个大家庭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和丰富的学习资源,而学习的历程也充满了艰辛。
交大是一座富丽堂皇的知识殿堂,随着学习的逐步深入,我越来越感到自身知识的贫乏和能力的不足,但是“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只有在交大这个知识的海洋中才能领略到最美的风景,收获沉甸甸的果实。
梅花傲雪凌霜开,香泽扑面苦寒来!正式开学后,每周五一下班,我就冲出办公室,从高新区赶往交大,有事路上堵车饭也来不及吃就去上课。周五晚上7点到10点,周六、周日全天,5093班四十多人齐聚一起,紧跟老师节奏认真听讲,课后查阅资料、复习思考,案例讨论、小组PPT汇报、课堂现场回答、结课考试、大作业,刚开始真是无从下手,经过学习、实践、应用、锻炼,与小组同学一起集思广益、摸爬滚打,到后来汇报演讲得心应手、出口成章,其中经历过的心酸与苦难,都默默地转化成了前进道路上的铺路石。
MBA综合学习环节,重视对所学课程知识的综合应用,涉及的知识点多、内容庞杂,且需要高度的集成与融合,是对所学知识综合能力的考察,旨在通过接近实战的思路与方法发现、分析、判断、解决问题。在刘跃文老师的指导下,我与小组成员王臻、乐开颜、张小熊、闫斌一道,以“合作包容、谦虚谨慎,目标一致、团结协作”为团队口号,从组建创业团队,到努力完成《宝鸡手拉手月子中心创业计划书》,团队成员之间始终互相鼓励、相互包容,针对问题不回避,面对困难不退缩,我们讲团结协作、讲合作精神。
相互的激励,相互的信任,是我们完成任务的基础和保证。在最终的综合学习环节考核答辩中,我们创业团队在参加答辩的五个团队中获得了评委的一致认可和肯定而得到最高分。我们这个团队的合作,不仅仅是完成了一次作业,更重要的是我们在整个过程中收获了友谊和真诚,我们拥有的这份经历是一笔财富。
毕业论文是MBA学习中最为关键也最为艰难的环节。交大对研究生论文的要求极为严格,需要下工夫认真对待。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极为痛苦,看着搜集的厚厚的一摞参考文献和资料发呆,不知如何下手动笔。在我遇到问题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我的导师刘新梅教授,她总能给我及时回复,提供很好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有段时间进展极其不顺,就连我自己都烦我,而我的导师依然心平气和地给我审阅论文,给予了我莫大的鼓励和支持。在答辩前,刘老师还嘱咐我如何制作PPT,如何掌控时间,如何应对答辩老师的提问。在论文答辩中我思路清晰、条理清楚、沉着应答,获得了较高的答辩成绩,顺利通过答辩。刘老师知识渊博、严谨务实,得到她的悉心指导使我受益匪浅、获益良多。
论文写作中经历中期报告、初稿、定稿、内审、外审、盲审、明审、答辩、查重等诸多环节,通过管理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和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我被授予交大硕士学位,为我在交大的求学生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在MBA学习期间,我曾被评为交大2016-2017学年优秀研究生,算是对我学习成果最好的注解。虽然我在就职的公司获得过数十项荣誉、奖励,但我对优秀研究生这个荣誉格外珍视。因为得之不易,所以倍感珍惜!
有一种信念叫执着,有一种精神叫坚持;有一种使命是责任,有一种喜悦是成功。我在交大的求学之路,一路走来虽然困难重重、充满艰辛,但是每一步都脚踏实地、铿锵有力,不但在学业上有了巨大提升,提高了在工作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与各位老师、同学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弱水三千,欲取一瓢,而交大却给了我们一大盆,真正的物超所值,赚大发啦!
赴美历练
大型客机被称为“现代工业之花”。我就职的公司是中国航空工业成员单位,作为C919大飞机电源系统供应商,承担了繁重的研制试验任务。为圆满完成C919飞机电源系统的首飞电磁兼容性试验任务,公司组建试验团队,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分两批赶赴美国伊利诺伊州洛克福德市的NTS实验室,开展C919电源系统的首飞电磁兼容性试验。我有幸作为第二批的试验团队成员参加了这次重要试验活动,赴美历练的经历使我的工作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C919飞机电源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试验涉及的产品数量多、难度大,尤其在美国开展试验不确定因素多,需要综合协调系统涉及的多家供应商的关系。试验开始后,试验团队克服人员少、任务重的困难,为了加快试验进度,项目组分两个班,从早上七点到晚上十二点连续工作。而NTS实验室与我们的驻地有十七公里路程,每天我们都是早早起床,自己做好午饭并开车带到实验室,开启一天繁忙而紧张的工作。中午通过微波炉加热后,在实验室休息区就餐后稍事休息,便又投入试验中。
试验团队与NTS实验室沟通协调,统筹安排试验项目,合理推进试验进度,各项工作忙而有序,高效且充实。2017年元月底至二月初,是我们团队在NTS开展试验最为关键的时期,那时正是祖国万家灯火、合家团圆的新春佳节,每逢佳节倍思亲,身处异国他乡,对祖国和家人也更加怀念。为了试验的连续性,试验团队每周七天连续奋战、满负荷工作,同时充分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航空电源系统级电磁兼容性测试的策划、实施、管理等经验,为后续工作做了技术储备。
试验团队在NTS实验室开展工作期间,克服时差影响,先后经历了当地大暴雪、低温冰冻、龙卷风、大暴雨、雷暴等多种恶劣天气,团队成员团结协作、攻坚克难,始终坚持在试验第一线。在NTS实验室开展试验期间,试验团队还曾到访UTC Aerospace Systems公司,参观学习国际领先的航空电源制造企业,并开展技术合作。
2017年三月份,在C919首飞前一个多月,我们圆满完成试验任务按计划回国。5月5日,C919大型客机在上海浦东机场圆满完成首次飞行试验任务,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萦绕中华民族百年的“大飞机梦”取得了历史性突破,蓝天上终于有了一款属于中国的大型客机,该成果也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取得的一项重大标志性成果。
C919大型客机的研制历程艰辛而曲折,我作为航空工业战线的一名普通的工程技术人员,积极融入团队,发扬航空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风格,按要求完成了相关的试验任务,为C919的首飞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能够参与国家这样重大项目的研制,我倍感骄傲和自豪,二十多年的工作也见证了我国航空工业的不断壮大崛起。在试验最为艰难的时刻,是在交大的学习中获得了潜移默化的力量,给予了我足够的自信,去迎接挑战、直面困难。C919的成功首飞,是国人的期盼,是几代航空人艰苦奋斗的结晶!承载着航空人的梦想与希望,C919必将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同学情深
5093班这个集体,是一个充满活力与生机的大家庭。在学习之余,班委组织了许多活动。在篮球场、足球场等地都留下了我们矫健的身影,课堂上气氛更是热烈活跃,激烈的讨论、精彩的演讲,小组对决各出奇招,团队合作齐头并进。在学习讨论中争得面红耳赤,而在生活中又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在管理学院举办的2016师生跨年联欢晚会、2017新年晚会上,5093班均有不俗表现,选送的几个节目非常出彩、燃爆全场,掌声和喝彩声此起彼伏,让其他班级刮目相看。班委也适时组织各类活动活跃气氛,班里许多同学积极参加管院组织的各类比赛、活动,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有一种精神,穿越时代的云烟,日久弥新;有一种怀念,历经岁月的风雨,更臻醇厚!5093班同学情深,值得我们铭记心中。
共同成长
在交大求学期间,曾多次带我的女儿到交大校园,让她体验交大这所高等学府的风采。她最喜欢交大的钱学森图书馆和食堂,图书馆提供精神食粮,食堂有美食的诱惑,二者相得益彰。
交大的钱学森图书馆,是我最为钟爱的地方。我喜欢那里的书香,喜欢那里幽美的环境和恬静的学习氛围,图书馆里的交大学子刻苦努力、充满朝气,年轻的面庞洋溢着青春的气息,蕴含着蓬勃的力量,这里是梦开始的地方!
每次到图书馆,我都要借好多书,在自己学习提高的同时,给孩子借几本她喜欢的书籍,让她爱上学习,喜欢读书,在知识的海洋中汲取力量。我们一起读书学习、共同成长,愿她站在新的起点,用努力和汗水去编织自己的梦想。
饮水思源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2020年4月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安交通大学,走进学校西迁博物馆,参观交大西迁的创业历程和辉煌成就展,亲切会见了14位西迁老教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王树国校长勉励我们:“最重要的、支撑你一生发展的不竭动力就是家国情怀。‘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这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这就是我们应该秉承的家国情怀。有了这份情怀,你才能看清国家和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才能明白自己的价值和要承担的社会责任。”
是的,作为交大人,当饮水思源、砥砺奋进,做新时代“西迁”精神的传承人和践行者。而中国航空工业提出的“忠诚奉献 逐梦蓝天”的“航空报国”精神,体现的也是一种深深的家国情怀、爱国主义。诞生于1951年4月抗美援朝烽火中的新中国航空工业,从其诞生之时起就继承了革命的红色基因,几代航空人拼搏进取、薪火相传,创造了一个个航空工业的辉煌!“航空报国”的伟大精神为后来者树立了典范,它承载着航空工业腾飞奋起的光荣与梦想。
“西迁”精神与“航空报国”精神都是爱国主义的具体体现,二者具有异曲同工之妙。我即是交大人,又是航空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进一步加强学习,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工作中,饮水思源、努力工作,为航空电源的研制和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感谢交大北门与我“互怼”的保安,感谢在交大求学期间给予我悉心指导的导师刘新梅教授,感谢教授我们课程的所有老师,感谢MBA中心的职慧、陈敏、郑莉等老师付出的辛勤汗水,感谢MBA5093班这个大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感谢以王旭为班长的班委三年来的无私奉献,虽然我们毕业后各奔东西,但是我们同窗情深、友谊永在,它日再聚思源,必当把酒言欢、共诉衷肠!
特写如下几句诗句,祝愿西安交通大学MBA越办越好,祝福管院MBA三十岁生日快乐!
交大的钱学森图书馆,是校园中最亮的灯塔;
交大四月的樱花大道,繁花似锦、浪漫多彩;
交大的梧桐树,是傲立在风中的君子;
交大的创新港,卓尔不凡、魅力四射!
在交大度过的时光,忙碌而充实;
交大使我们更加自信、坚强!
饮水思源、砥砺奋进,
历经风雨,终见彩虹,
做新时代“西迁”精神的传承人、践行者;
待再回思源,则当颔首微笑,与我仙交热情相拥!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您的每一个有效信息都至关重要
服务热线: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