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MBA教育网讯】8月29日13:30,华东理工大学MEM微课堂暨优选面试讲解会与大家相聚云端。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华理MEM学术主任、项目管理课程组组长杨洪涛带来微课堂《大工程观育新时代项目管理人才》以及优选面试的讲解,华东理工大学MEM项目主任董海艺就华理MEM的项目特色、奖学金进行解析并介绍相关报考信息,助力学生备考。
讲解会开始,杨洪涛副教授从“为什么学项目管理”、“在华理学什么”两方面解答了新时代各大领域对项目管理人员的需求如何飞速增长、如何以“大工程观”创新理念培养项目管理人才、在华理MEM项目管理能学到什么等一系列问题。
为什么学项目管理?把MEM入学考试作为一个项目为例,准备MEM入学考试时,学生一般会考虑五大问题:考华理还是其他?漏掉什么事情?能否如期完成各项准备工作?怎么确保复习效果?哪些环节可能会搞砸?对于MEM入学考试项目,杨洪涛老师提出对应五大问题的项目管理方法,依次为:可行性研究、范围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风险管理。杨洪涛老师进一步引出“大工程观”概念。追溯“大工程观”,最初项目管理的学习是科学化培养,但在生产中没有取得较好的成效,并且也无法适应时代的变化。为此,麻省理工学院院长Joel Moses提出“大工程观”。在“大工程观”的背景下,许多本就有项目管理经验的学生继续进修项目管理,扩展视野,多方面吸取科学、技术、非技术、工程实践经验,以整合、系统、应变、再循环的视角看待大规模的复杂系统,致力成为具有工程知识能力、工程项目管理能力、伦理道德、社会协调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的工程人。
在华理学什么? 杨洪涛老师从华理怎样培养具有“大工程观”的工程人视角入手,讲解在华理可以学到什么。杨洪涛老师表示华理MEM课程,不仅安排基本必修课来提升工程知识能力、工程项目管理能力之外,也开展行动学习实践课程、企业课堂等理论结合实践环节,带领学生现场体验技术和最前沿知识,让课程更加契合社会需求。华理MEM组织丰富的企业走访和海外留学活动,提升工程专业学生的社会协调能力、拓展他们的国际视野,构建跨学科知识体系,提升学生全局观念。
优选面试讲解:收获网上搜索不到的面试秘籍
华理MEM2020年优选面试流程大致为:个人陈述、问答环节和附加题环节。个人陈述环节需要学生介绍过往的学习、工作经历、兴趣特长、职业发展规划、目前公司职能和业务情况等,以便面试官快速认识学生。问答环节分为英文面试和中文面试。英语面试主要是考察大家的口语、理解和应变能力。中文面试考察专业知识、领导潜力、逻辑素质等能力。
在附加题环节,学生会按照抽号形式抽取题目。附加题一般为企业管理、项目管理等开放性问题考察学生的知识面和逻辑思维能力。杨老师还强调面试中要注意面试礼仪、着装、言谈技巧等。
随后,董海艺老师从华理MEM特色课程模块、中德双学位MEM、2021级新生奖学金以及报考流程几个方面详尽介绍华理MEM。
在课程体系上,董海艺老师指出,比起其他院校的MEM,华理MEM拥有“商业+科技”的优势,致力于培养知行合一的经管人才。“商业+科技”课程体系包括三大课程模块:项目管理、智能制造与智慧运营、大数据商务分析,课程紧密围绕行业需求和前沿学科打造。学生完成项目管理的模块课程还可直接申请并获得IPMP的D级证书,此外华理MEM的PMP培训奖学金为学生提供免费参加PMP培训课程的机会。
除了课堂理论知识外,华理MEM还提供丰富多样的资源平台。例如企业课堂、企业参访、海外游学等整合模块的学习。在职业发展方面,华理商学院专业学位中心拥有11年职业发展平台建设的历史,资深的职业导师为华理MEM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职业发展指导,为学生的职业发展保驾护航。
在“工业4.0”的浪潮下,结合中国制造业升级的需求,华东理工大学联合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创办国内首个跨学科的双学位MEM项目。中德双学位MEM课程体系分为生产模块、工程学与经济学模块、管理模块、跨文化交流模块和特色模块五大模块,引入最前沿的德国制造技术和培养理念,强调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毕业后,学生可获得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学历和工程管理硕士学位证书,以及柏林工业大学全球生产工程理学硕士学位证书。
在直播中,董海艺老师着重介绍了华理MEM最新发布的奖学金政策,今年华理MEM项目在奖学金设置上更丰富化,覆盖面更广泛,PMP奖学金覆盖率100%,其他奖学金覆盖率也高达75%,具体见下图:
最后,董海艺老师提醒到,只有参加优选面试的学生可以申请奖学金,鼓励大家参加优选面试。有意参加优秀学生选拔计划的申请者,须在参加全国管理类联考前,网上注册申请。申请者登录华东理工大学MEM官方网站了解申请与优选面试流程。
在互动答疑环节,杨洪涛副教授和董海艺主任围绕招生与备考典型问题进行实时答疑解惑,帮助考生根据自身职业发展需求精准定位,线上气氛热烈。
筑匠心工程梦,创管理知行路。至此,华理MEM优选面试讲解会暨微课堂圆满结束。
文稿:中国MBA教育网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您的每一个有效信息都至关重要
服务热线: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