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杠青年这个概念来源于英文“Slash”,出自《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撰写的书籍《双重职业》,指的是一群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
SHU MBA坚持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努力培养综合能力强、知识结构丰富、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鼓励学生积极认知不同领域,敢于尝试新鲜事物,保持终身学习和探索的热情。
我们的校友在毕业之余,不仅利用各类平台交流工作经验和行业动态,也广泛交流业余的学习生活点滴,坚持发展兴趣爱好,利用特长组织开展多彩而温馨的交流活动。
斜杠青年已然成为了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继在第三届亚太地区商学院帆船挑战赛中我校胡嘉杰、陈家乐、戴旅京等校友组团参赛,斩获团体第五名并获“最佳突破团队”荣誉称号后(详情请戳——御风逐浪,人生须拼搏!-第三届“亚帆赛”参赛纪实),让我们再来看看其他校友们丰富精彩的斜杠生活吧!
01
“掌握第二种语言,就像是拥有了第二个灵魂”
GL2006FT校友张春宵,目前从事光伏行业,工作之余坚持学习第二语言,近日在“喜马拉雅”APP上线新专辑《聊人文,说汉/英/西》。
专辑一经上线,收获好评无数。
校友说:我开始想要做这一档 “聊人文,说汉/英/西” 的双外语节目,是因为我近两年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生活,在这里,商务及日常生活沟通基本上使用英语和西语。
巴塞罗那的地理位置和商业地位就像中国的上海,是加泰罗尼亚大区的首府。她东临地中海,依山傍海,地势雄伟,拥有美丽的海岸线,宜人的地中海气候,自然风光旖旎、历史古迹遍布,因此,也被誉为 “欧洲之花”。
在加泰罗尼亚大区,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基本精通三种语言:加泰罗尼亚语,西班牙语和英语。到了大学,学生们还会再选修一门除了英语之外的第二外语。比较热门的二外是法语和德语,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学生会选择学习汉语了。
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是人们思想的表达。
语言表达反映出人们的思维习惯,行为习惯及风俗习惯。
通过不同民族语言的学习,我们可以开阔视野,从更多个角度看问题,从而提高大脑的思考能力。
就像是“欧洲之父”查理曼大帝曾说过的:掌握第二种语言,就像是拥有了第二个灵魂。
我们学习另一种语言,使用不同的语言逻辑,体系和文化,发音声调,听觉感受,面部表情和手势,喜怒哀乐的表达,来掌握另一种语言的技能。何尝不是在随行体验着我们的另一个灵魂呢?
英语和西语都属于印欧语系。有了英语的基础,在学习西语的时候,就会容易很多。加之我在SHU MBA学习期间,GL班级采用全英文的教学模式,让自己的外语口语水平获得了持续提升。
所以我现在开始做这档 “聊人文,说汉/英/西” 的双外语学习节目,让我们一起 “聊人文,说汉/英/西!”“Let’s speak English!” “Hablemos Español!”
02
“香道初体验”——寒冷的日子里我们都在
2015级校友张业婷,加盟经营“照本堂布衣“连锁机构,以传承传统文化为己任,组织开展山东校友会活动“香道初体验”。在寒冷的冬日里,品鉴古香古琴文化,体验文人志士雅趣,加深彼此情感交流,为校友送上浓浓暖意。
本期分享重点:香史、隔火熏香、打香篆、品鉴历代名香与奇楠沉香。
沉香飘
校友说:这真是一次很好的香道体验,从香文化到行香十事,从行阳篆法到隔火熏香。特别喜欢太行古柏的味道,有道崖柏临风处高寒的清香气。沉香飘,古琴起,站桩练,沉心解压,悠哉,悠哉~
优秀的MBAer不仅有优秀的学习习惯,更保持着对生活、学习的高度热情。生命不息,学习不止,更多SHU MBAer精彩“斜杠生活”敬请期待下期分享!
This news is about life stories sharing of SHU MBA alumni.
了解上大MBA校友工作请点击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