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陈同扬:MBA教育要赋能人才成长

来源:中国MBA教育网    作者:原作者    责任编辑:王卓然    03/22/2021

7744


【中国MBA教育网讯】“通常企业家存在固有的基因和特质,不完全依靠课堂教育培养形成的。MBA教育的关键作用在于助力‘准企业家’快速成长为企业家。”


中国MBA教育市场的诞生和发展与市场经济的确立、繁荣发展密不可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社会环境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作为企业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摇篮,中国MBA教育肩负培养未来有责任感的商界专业人才、企业家、商业领袖和创造经济管理学知识、服务经济建设的使命。从确立之初学习、引进西方教育模式,到逐步探索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商科教育培养模式,30年来,在顺应时代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及MBA教育不断与时俱进,与社会、企业共同创新与革新的创新性探索中,逐步探索独有的特色与优势。


如何持续有效发挥MBA教育的作用?如何辩证看待MBA教育发展与企业家成长关系?2020年12月26日第二十届中国MBA发展论坛在中国企业家论坛永久会址——亚布力成功召开。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陈同扬教授作为圆桌嘉宾围绕“MBA企业家成长与MBA教育发展”主题聚焦商科教育、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企业家精神塑造等话题进行发言,并接受中国MBA教育网专访深刻解读MBA教育与企业家成长关系,进一步阐述了南京工业大学MBA项目发展定位与优势。


从历史看未来:增强中国本土管理文化自信,商学院做好赋能工作


“通常企业家存在固有的基因和特质,不完全依靠课堂教育培养形成的。MBA教育的关键作用在于助力‘准企业家’快速成长为企业家。”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必须面向日益发展的国民经济建设。陈同扬教授表示,在MBA教育发展30年期间的每个阶段,时代分别赋予了商学院、企业家不同的历史使命。


图片12.jpg 


九十年代,企业家们需要不断补齐经济管理类知识,规避知识与市场盲区;进入2000年后,企业家们则被点燃创业的热情,进行新的行业与产业开辟;2010年开始,企业家与其所在企业则面临着转型问题,具体体现在如何从传统行业适应并向数字产业成功转型。“在转型过程中,我们需要去帮助他们增强对于知识、数字化、技术化的熟悉程度,以应对社会环境的日益变化。”


图片13.jpg 


“在不同阶段,准企业家们的成长需要具备哪些素质?这一问题则是历史赋予MBA教育者的使命:赋能准企业家成长。”身处爆炸性信息时代,各个行业知识的获取途经较为简单,而如何系统地传授知识,帮助企业管理人才获得系统化、实用性的知识结构与实践指南则是MBA教育者不可回避的问题。


“商科教育应当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变为普及系统知识体系,更加注重帮助MBA学员、校友开展私董会等系列的实践活动。同时要帮助他们增强中国化管理、中国人管理的自信问题,从照搬引进欧美教材西式化学习逐步引导MBA同学形成中国视野、中国式管理文化。” 


从本土看世界:“助产式教学”,彰显南工大MBA特色


“我们MBA教育主张‘创造美好,改变未来’,构建学校、学院、教师与同学的共创共学平台,通过积极自主搭建协作圈和品牌传播推动南工大MBA发展,实现共同创业、共同孵化成功企业与企业家。”


据陈同扬教授介绍,自项目开展以来,南京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教育项目秉持“创造美好、改变未来”的教育理念,充分依托学校的优势学科群,借助国家2011协同创新政产学研合作平台,结合多方平台资源优势,开设战略与营销、金融与财务、人力资源管理与领导力、知识产权管理、智能制造与创新服务、物流与电商、工程项目管理等研究方向,致力于培养“知识结构优化、人文情怀浓厚”的中高层职业经理人和项目团队领导者。


图片14.jpg 


在高校林立、竞争激烈的南京地区,南京工业大学MBA自2010年获批创办MBA项目之后,积极探索项目发展创新之路,关注人才培养质量,承担应有的高校社会责任。


十年树木,百年育人,从十年看向未来,从开创走向深耕。南京工业大学MBA积极开展“助产式”教学,努力实现专业学位教学资源共享,项目组建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校内外师资队伍,在案例教学与案例大赛、企业移动课堂与企业家讲堂等特色活动与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中,帮助学生获得能力提升,收获美好未来。


图片15.jpg 

图片16.jpg 

图片17.jpg 


在南京工业大学, MBA学员既是自身也是团队、项目的引擎,都能够参与到MBA项目的建设中,同时也可以直接参与到一些企业项目中,直接与研发人员沟通交流,了解市场中最新的发展动态,直接面向最前沿的技术,不仅能够把课堂中的知识与实践想联系,还能及时、准确地把握市场的动态。“用‘助产式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相长的效果。我们希望帮助同学们在与老师、行业优秀人士交流的过程中发现更多的可能性。”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中国MBA教育网 问题反馈平台

您的身份

  • 院校老师
  • 备考生
  • 其他用户

如何称呼您

  • 先生
  • 女士

您提交的反馈意见

您的联系方式

您的每一个有效信息都至关重要
服务热线: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