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沙师说|坚持,不止于十年——聆听参赛老师们的声音(三)

来源: 沙赛体育    作者:原编    责任编辑:周子丁    12/08/2021

6224


十年,小小白杨足以御万里狂沙

十年,星星之火足以成燎原之势

十年微光,十年璀璨

亚沙不仅是商学院师生的亚沙

更成为亚沙人永远的亚沙

坚持到底、不服输,是他们口中频率最高的词汇

也成了亚沙人时时刻刻都遵循的信仰



       王者自远方来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MBA项目办公室主任闫璐


       沙10(全称为“第十届亚太地区商学院沙漠挑战赛”)落幕凯旋那一天,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闫璐老师写下一条长达1330字的朋友圈:



       洋洋洒洒一千多字,提到了队伍、提到了队长,提到了队员、提到了摄影师,提到了后勤,提到了友校队友……唯独对她自己的笔墨却少之又少。“我是带队老师,更多的是关注集体风貌,关注所有同学在赛事期间的状态和队伍的成绩”。


       她在另一条朋友圈用“王者自远方来”定义北大汇丰队伍。不管是从队列、分工,还是在资源配置和人员调度上,北大汇丰都完成得非常高效。作为一支传统强队,连续六年参加亚沙,从未错失沙鸥奖(亚沙赛团体最高奖项)。“每年都夺得沙鸥奖的院校只有两所,北大汇丰便是其中之一”。在赛事难度再升级的沙10赛场,北大汇丰更是获得了金沙欧奖。在121支队伍、4000多名参赛队员角逐的沙10,北大汇丰获团体第六,包揽了A队女子冠、亚军和超A队女子冠军,男子B队第9和C队第5等多项奖项。


       “但我觉得比奖项更重要的,是在赛场上传递的拼搏精神和良好的精神风貌,以及延续下来的运动习惯”。



       当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沙漠里走过,就是一道非常靓丽的风景线。经常会有人惊讶:“这是哪个学校?”“北大汇丰,最整齐的永远都是他们”,“听到这样的声音,我们都特别自豪和欣慰。同学都很享受那种感觉”。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定位是中国的“商界军校”,从招生、入学到培养等各个环节,都要求能、智、体、德多方面全面发展,将“商界军校”理念贯穿到人才培养各个环节。“我很累,我要不要放弃”,可能很多人都产生过这样的念头,但绝不会有人真正放弃,“每个人都全力以赴”。


       “完全人格,首在体育”是北京大学操场上刻的八个大字。而北大汇丰更是以“商界军校”为标榜。作为参赛商学院最多的沙漠挑战赛,每年赛事启动后,不管是学院还是MBA中心,北大汇丰从教练聘请,领队安排到常规训练,都高度关注,与同学们一起推进训练和参赛进展,关注队伍和队员状态,提供各方面的支持。“我们能做的也只是后方支持,最终还需同学们自己去挑战自我”。


       不止是本校在校生和校友的交流,正如亚沙赛的理念:亚沙一次,沙友一生。我们在赛场上能真正看到的,已经超越了本校内部的团队协作和比赛本身。


       亚沙作为一个纽带将所有亚沙人紧紧地凝聚在一起。“亚沙赛就在那里,如果你心有所向,你会感受到这种热情和召唤”。



       正如闫璐老师所看到的:赛后有人找到北大汇丰队伍问询:“谁在路上给了我一口救命的水?”大家才知道,北大汇丰A队队长在赛道上将最后一口水留给了友校的队员。“比比赛更重要的,就是传递超越比赛、超越团体的这样一种气质、一种精神”。


       亚沙赛是最适合MBA群体的比赛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钱世超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钱世超老师是一名老沙友,虽然年过花甲,但他依然热衷于越野挑战。“一是要看看我们团队组织是什么样的,队员是什么状态。二来也要检验一下我自己,这个年龄还能不能胜任这样的运动”。


       作为商学院老师,他一直在思考,如何让MBA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作为越野赛的热衷者,他认为越野赛是最好的方式和平台。

但什么样的赛事才最适合MBA群体呢?


       钱老师以身试验,“货比三家”,经过几年亲身体验和感受,终于从最受国内商学院师生欢迎的几大赛事中,筛选出了亚沙赛(全称为“亚太地区商学院沙漠挑战赛”)。


       “沙五我在B队,顺利完赛。不管是参赛成本、对学生的体能要求,还是赛事安全系数,亚沙赛都做的非常不错”。亚沙不单单是一项活动,通过亚沙赛能锻炼同学们的组织能力和角色定位能力。“每个人在团队中,如何更好发挥自己的角色作用,这是我们想要达到的目的”。



       自沙5开始,华理MBA便将亚沙赛作为最主要户外活动,拿出大量经费支持同学们参与比赛。为赛事专门聘请队医、摄影师,甚至聘请国家级长跑运动员作为主教练,为同学们的赛事保驾护航。4000多人的庞大赛事,已经突破沙漠越野赛事规模,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发展到今天,亚沙赛的意义已经不局限于提升学生意志力和克服困难的能力,也成为商学院展示和提升自己品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不管是组织、训练,还是赛事全程,组织上都保持得井井有条。这是我们选择亚沙作为MBA学员活动的一个主要因素”。更重要的是,它不仅是一项体育竞技,还是一种对自我的考验。“只要坚持,肯努力,就一定能顺利完成比赛,这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华理MBA每年都会参加亚沙比赛,并且一直保持良好传承。


       “院校也好,老师也好,引导很关键,要让他们明白一个道理:你要做好一件事情,你要能够承受巨大的压力。而且每做成一件事,对未来发展极其重要。亚沙这种赛事活动,是可以起到引导作用的”。



       赛场上可能会感受到身体的极限,可能面临受伤,会很艰苦。通过这样的比赛,你才能体会到什么是艰难,什么是克服困难,什么是跨越艰难、上升台阶。对MBA学生来说,将来从事商业活动、管理活动,会经常碰到艰难困苦。“没有一个企业家的成功是一帆风顺的。谁都要克服困难,一步一步往前走”。“引导他们参与进来,自己亲身体验,感悟这些道理,让这种精神变成内心深处的一套思想体系,将来他可能会在这个社会做得更好”。


       建立亚沙王朝 永葆冠军之心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MBA中心主管施凯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在沙10获得团体第二名。同时获得11项个人奖。但交大安泰团队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他的成绩本身。


       安泰MBA作为一支亚沙劲旅,每年都是夺冠大热门团队。其训练标准、以老带新的传承,甚至战术、理念等,都已建立起一套成熟完善的系。“就像一个标准化流程,你每年按照流程,用心去做就可以”。



       施凯是安泰团队的带队老师,他从沙四就开始参加亚沙赛。虽然对于冠军始终怀有执念,但他对沙10只获得第二名的结果倒也没有看的那么重。“亚沙王朝,并不是得了冠军才是王朝,而是我们永远不要失去一个争夺冠军的心”。毫无疑问,安泰团队在下一届亚沙赛场上仍是争夺冠军最有力的竞争者。


       安全完赛,让所有人能够在活动中有所收获,在比赛中赛出气势,赛出精神面貌,没有放弃,体现拼搏精神,赢得别人尊重,对于学院来说,就已经足够了。


       但比赛毕竟是一场竞赛,作为老沙友的施凯老师,沙八庆功宴上就提出要建立“亚沙王朝”。沙八比赛成绩不够理想,团队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他当时提出亚沙王朝,就是想把亚沙文化推广给全校、全学院的MBA,甚至校园里大力推广。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建好人才梯队培养。


       施凯老师对安泰的亚沙团队倾注了不少心血。他从沙二就开始注意沙赛,沙四踏上了沙赛的征程。“如果你爱一个人,你就带他去沙漠,因为那里美如天堂”。因为对于美的追求,他对沙漠有了一丝浪漫的向往。


       时年45岁的他,刚好到了亚沙规定的A队队员高龄限制的临界点。队长劝他放弃A队名额。“不行,不是我不能,是因为A队年龄限制,明年我就没办法去参加A队了”。


       那时候施老师和团队并没有宏大的目标。“沙漠很艰苦,很累,一不小心会有危险”这是历届沙友们告诉他们的话。他们的目标就变得非常纯粹——安全完赛。但出人意料,那一届得了第三名。


       沙六开始,施老师主动接管亚沙赛,提出三年夺冠目标,建立团队,完善训练体系。那一年取得了新的突破,获得第二名。沙七时,施老师便立志打造安泰最强团队,在沙七赛场上,摒除了一切比赛以外的干扰,包括欣赏沙漠的美。“我的目标非常清楚,就是夺一个冠军”。



       六年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施老师也不得不从A队退居C队,但他依然是团队的大旗。沙10赛场上,安泰的队旗在哪,施老师就在哪。他扛着大旗,顶着漫天黄沙,上坡下坡,翻山越岭。唯一让他不“爽”的是,扛旗跑沙不够尽兴。“想冲冲不起来,只能跟在别人后面慢慢走”。


       六年过去了,施凯老师和安泰团队不断传承亚沙理念,发扬亚沙王朝精神,将亚沙赛打造成安泰学生最不愿错过的三大活动之一。



       MBA群体往往非常活跃,非常阳光,又不会安稳于现状。这些人在亚沙赛,与他们所处行业竞争或者本身的工作属性相吻合,不轻易认输。只有亚沙赛这种活动才能引起他们的关注;激发他们去证明自己比别人更优秀;让他们有机会能够真的去改变自己,变得更加优秀。亚沙赛在商学院里能够开花结果,而且会开得非常的旺。


从学生到老师 圆梦亚沙十年之约

—— 华南理工大学MBA招生主管吴迪


       华南理工大学MBA在沙10延续了往年成绩,获得了团队沙鸥奖。


       “大家都以团队合力,去稳住沙鸥奖。有能力的同学也放弃了个人名次机会。把团队奖项看的比个人所得更重”。这是华南理工大学MBA沙10带队老师吴迪对华工MBA团队最深切的感受。



       两位男子A队队员,坚持跑到终点线,“瘫倒”在地,“你能真正触摸到他们每一块紧绷的肌肉。他们把自己所有的机能充分调动和挖掘出来,就为去博一个团队名次。这种团队精神,是在‘听说’里边听不到的。只有自己去经历,去触摸,去见证,才能够真正感受得到”。


       十年前,2012年,她还是一名中国人民大学MBA研一的学生。当年亚沙赛开始组建,从那时候便已经了解亚沙,并见证了第一批参与亚沙同学的蜕变。她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因为缺乏防晒意识,当时去的男同学都晒黑了,但依然神采奕奕地告诉同学们:有机会一定要去一次沙赛,你可以充分体会到什么叫团队,什么叫协作,什么叫大家拧成一股绳去做一件事。


       那时她便埋下亚沙赛的种子,直到十年后的今天,她才得以弥补自己十年来的遗憾。虽然已从学生变成了华南理工大学的一名老师,但对亚沙的情愫依然未变。



       华南理工大学MBA从沙五就开始参加亚沙赛,耳濡目染也听说了很多亚沙的故事,所以当沙10自己踏上沙赛的征程,也算是对自己想象的一次真切感受。虽然听过很多艰苦的、感动的故事,但当真正站在终点,看到自己的队员们精疲力竭跑回来,心里依然会充满感动。“他们一直在不断挖掘和释放自己身体里的不可能”。


       亚沙不仅仅是一个比赛赛事,它贯穿了同学们在商学院学习的很多方面的东西。如何设定目标,如何招募团队,如何为团队做营销拉到更多赞助,如何去做组织管理等等,从比赛的筹备、组织一直到参与,把MBA课堂上所有学习课程都融会贯通,是知行合一最好的体现。


       个人而言,如何分配体力,如何跟随前面的人,什么时候超越,什么时候留存体力,是否要进补给点,自己都要设定好目标和执行策略。


       MBA教育中心在自己的宣传平台及学生群等鼓励大家,让大家看到沙10甚至沙9沙8队员风采,以老带新,靠老沙友输出他们的感受和思考,去影响更多的人。“在读生也好,拟录取新生也好,看见大家这种状态都已经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沙11领队已经开始筹备做拉练了,组织大家活动,开始为沙11做准备了。不需要说太多,当他们去做的时候,你在旁边给他们鼓励就好了。”



       没有参与过的人,看到老沙友的热血,就像小宇宙背后能量的爆发,去吸引更多同质的人聚拢在一起,形成更大的火焰。


       跟着既定方向往前走 胜利会不期而至


——华南理工大学MBA项目主任李卫宁


       不止是吴迪老师,华南理工大学MBA项目主任李卫宁教授更是积极投入到学生工作中,不管是学术活动还是体育运动,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今年是他第一次参加亚沙,在此之前,他已经跃跃欲试好久了,但种种原因,到沙10才得偿所愿。“今年如愿了,觉得很有意思”。


       “一说可以报名,李老师第一时间报了名。也一直在亚沙赛群里鼓励大家”,吴迪老师如是说。



       “大家为什么热衷于沙鸥?我是抱着这种学习了解的心态参与亚沙的。C队全程36公里,我也是完全走完了”。


       他从小热衷体育,是校运动队成员,练就了一身运动耐力。但年轻爬华山时拉伤了腿,留下了创伤,不管是年龄,还是体能,亚沙赛程对他来说,都是一项身体极限的考验。


       自从第一天出发,他就担心自己会因为腿的原因退出比赛,但最后还是坚持下来。“有一些不舒服,也做好了半途退赛的思想准备,但最后挺让我意外的。到第三天只剩一个想法:一定要坚持下来”。有了这次经验,他回来后甚至开始“撺掇”同事,“下一届我陪你们去,可以给你们做向导”。


       团队中,他是带队老师,赛场上,他是运动员。赛后他又化身后勤保障组,在自己完赛后,没有立即休息,又带着提前回来的队员们,为A队和B队队员搭帐篷。“希望他们回来后能有更好的休息场所”。


       此前华工MBA的亚沙团队都是学生自发组织,发动成员,拉赞助,互相交流介绍。“学生们积累经验,积累运动技巧,大家互相之间帮助,互相形成小组,每一届学生之间都有较好的传承”。李老师也在考虑,推动华工MBA学生成立亚沙组织,以亚沙赛为纽带,将亚沙沙友、华工沙友组织起来,加强校友之间联系,形成资源共享。



       在沙漠里,要爬山、下山、走远路,你远远望过去,会觉得困难重重。但我们毕竟是沿着前面的脚印往前走,不用选择方向和道路。“这跟战略管理有很密切的联系。方向确定下来,就得埋头苦干,不要去多想其他方向和其他路径,低着头走就行了,不看远处,把视野放在脚下一米左右,坚持往下走,当你再抬起头时,已经到坡顶了”。


采编:中国MBA教育网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中国MBA教育网 问题反馈平台

您的身份

  • 院校老师
  • 备考生
  • 其他用户

如何称呼您

  • 先生
  • 女士

您提交的反馈意见

您的联系方式

您的每一个有效信息都至关重要
服务热线: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