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论到实践,刷新你的“视”界——《有远见,见世界所未见》2021年校友采访系列

来源:BIFudanMBA    作者:原编    责任编辑:吕鸿鑫    02/13/2022

5932


       只有坚持积极的理想,才能产生奋斗的勇气。诚如唐若望与施靖在深耕事业多年后重返校园,在复旦-BI(挪威)MBA项目中,重新以学习赋能,解锁个人更大的能量。

       毕业于复旦-BI(挪威)MBA项目25班的唐若望,灵活应用理论知识不断学习精进,让自己的跨国跨文化沟通能力更上一层台阶。而同班的施靖则实现了从专攻单一业务板块向全局业务发展思考的转变,踏上了向全新行业领域进发的征途。毕业之后,每个人的全新旅程才刚刚开始。

       在获得更辽阔的平台和更高远的视野之后,回顾当初求学的选择,他们是如何实现突破、打开人生新的选择可能性?而在知识之外,又收获了哪些可以视为珍宝的东西?

       /主动拥抱变化,实现自我成长/

       当被问及选择复旦-BI(挪威)MBA项目的理由时,唐若望表示“觉得自己应该接触一下外部的世界”。

       当时,唐若望已在Cisco从事人力资源工作大约五年的时间。经历了IT行业的震荡与公司一系列的组织架构调整之后,他对于自身的职业发展与定位主动进行反思,怀抱着向上拼搏的梦想和勇气,加入了复旦-BI(挪威)MBA项目。


利乐中国有限公司

亚太区人力资源总监


——唐若望Evan

       同班的施靖则更多是因为不安于舒适的工作现状,寻求着自我突破的机会。

       入学前,施靖在一家美资公司担任国内市场和活动的负责人。

       “我当时觉得应该去找一个‘撬点’,去重构自己的固有认知和思维模式,帮助我看到更远的风景”。她不满足于自己的现状,寻求更高、更全面的商业视野,也希望能够遇见并结识更多优秀的人,这一出发点让施靖最终拥抱复旦-BI(挪威)MBA项目,作为自己成长的助推器。

智奥会展(上海)有限公司 |

法国智奥会展集团

中国区总部

中国区市场总监


——施靖Jane


       /跨界破圈交流,实战磨练技能/

       上课讨论时,小组成员都是随机分配的,用施靖的话来说,“每次组队我们就像在开盲盒”。复旦-BI(挪威)MBA项目的同学们来自不同的行业,性格、认知与思维风格也是迥然不同。也正因如此,大家在进行一些开放式的问题讨论时,才更加容易碰撞出新的观点和启发,从彼此的身上发现可以参考与借鉴的宝贵经验。

       施靖的海外选修课选择了UC Berkeley的《Entrepreneurship in Silicon Valley and Beyond》。在游学的一周中,她与同学们学习了创新企业的“方法论”,课程教授们拥有着丰富实战经验。在教授们的指导下,施靖和她的小伙伴们一起对硅谷商业案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业务发展逻辑拆解,完成从“活学”到“会用”的成长。游学期间,校方还精心安排了前往硅谷代表性创企的参观与交流,特别是在IDEO的交流,让她对Design Thinking这一概念有了更深的思考。


(25班同学美国海外课程合影)

       复旦-BI(挪威)MBA项目25班是一个十分有凝聚力的群体,虽然已经毕业4年,但他们之间互相的帮助、激励和鼓舞从未缺席过。唐若望十分珍视这份情谊:“有这样的一群朋友在身边,对我来说也是人生中很宝贵的财富。”人生路上有友如此,与有荣焉。


(开学第一门课第一晚的“鏖战”纪念)

       自我提升的路上,有甜也有苦。谈到求学过程中令施靖和唐若望印象最深刻的一天,他们都说起开学第一门课:《Business Strategy》,第一天晚上就为准备第二天的课堂案例分析,奋斗到凌晨1点多,最后快要封楼关门时,才不得已被复旦管院的保安们“赶”回家。

       /Join&Share,诠释公益精神/

       聚贤荟(Join&Share)成立于2005年,是一个以复旦-BI(挪威)MBA项目同学及校友为主体的活动组织,成员们常常聚集在课堂之外,举办各类沙龙、文体比赛、参与公益等诸多活动。


(聚贤荟“关爱-牵手” 暑期公益活动现场主持)

       2017年的暑假是一个让施靖记忆犹新的夏天。时任聚贤荟公益部部长的施靖,延续项目的公益传承,和小伙伴们组织了一场与嘉定行知学校的“关爱-牵手”暑期公益活动,当天既有本项目同班和跨班的同学和校友,还有跨项目的同学志愿者以及可爱的“复二代”小朋友们。除此之外,施靖还邀请来自上海航海博物馆、杨浦交警等从事不同行业的朋友,为小朋友传递知识与快乐。


(公益活动当天志愿者的合影)

       施靖回忆起那天:“我们真正做到了把知识传递出去,也把快乐传递出去。不仅是帮助了他人,也同时帮助了自己。”

       /踏实立足当下,展望未见世界/

       “积极思变,开拓未来”是可以从唐若望和施靖身上看到的闪光点。不沉溺于已有成绩的他们,立足当下的改变,看到了具有远见之人才能看到的世界。

       唐若望说:“从复旦-BI(挪威)MBA项目毕业后不久,我加入了利乐包装,所负责的业务范围在加入利乐的一年后也由大中华区域扩展到了整个亚太。过去三年里的每一天都在不断地学习、熟悉不同国家同事、了解不同国家业务的过程中。现在会觉得人与人之间的地理概念越来越弱,在沟通交流的时候也可以迅速的reach out到对方。说到接下去的规划,其实我又碰到了一个人生的转折点,当然,我相信现在我已经有能力给自己指路了。”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毕业典礼晚宴授证)

       施靖说:“在复旦-BI(挪威)MBA项目中学习的收获,不仅是知识层面,还有精神层面,在丰富了自己知识框架和工作方法论的同时,让自己更全面地了解自己,对于不确定的未来具有了更确定的信心。去年年底,我换了一份新的工作,负责集团中国市场的品牌和宣传,同时也参与到中国区总部的重要业务项目中,其中就涉及到了内、外部的沟通与协调、了解并学习新的技术平台等等,这里面其实就需要‘活用’很多MBA学习中的理论和工具。我一直觉得我们MBA还没有毕业,前面只是学习了一些理论,现在才开始在现实世界中实战并灵活使用我们学到的东西,以达成我们的人生愿景。”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毕业典礼同班女生合照)

       25周年,有你更精彩

       2021年,正值复旦-BI(挪威)MBA项目迎来25周年之际,对于母校及未来想要加入项目的学弟学妹们,校友们有话要说:

“希望这个项目能够基业常青,一直办下去,而且希望能够有更多优秀的学弟学妹能够加入到项目中,他们在收获自己成长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去帮助这个项目做拓展,去吸引更优秀的人才加入到项目中来。”


——唐若望Evan

       “25年正青春。希望项目发展越来越好,也祝未来的学弟学妹好好读书,感受读书带来的‘酸爽’的感觉,同时也能够收获宝贵的同窗友谊,做一个有趣和有用的人。”


——施靖Jane


(在读期间,班级每月寿星庆生活动)


       他说

       细数一下,从复旦-BI(挪威)MBA项目毕业已经四年了,再次感叹时间飞逝。我一直很感激能有机会加入这个项目,也很庆幸自己的选择,使我能够在两年时间里经复旦大学和BI挪威商学院的教授们引领与同窗一起拓宽视野,见自己所未见。我们不仅见到了未曾见过的世界,未曾谋面的良师,不曾认识的同窗,我们还见到了不曾认识的自己。未见使我们成长,成长让我们见所未见,祝福复旦-BI(挪威)MBA项目厚植沃土万木兴!


——唐若望Evan


       她说

       感恩六年前遇见了复旦-BI(挪威)MBA项目,让自己有机会重构认知,结识同窗好友,也经由这一路的高质量、高压的课程训练,修炼一心一意把握当下的能力。看过一本书,特别喜欢里面一句话“人只有在能够感觉自己有价值的时候才可以获得勇气”,祝愿我们所有人都能经由学习拓展认知边界、总结并形成个人的方法论,构建属于自己的那份勇气。

       前路未知,幸有同道!希望能和大家一起筑“远见”,探“未见”!


——施靖Jane


(Operational Management课程班级合照)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中国MBA教育网 问题反馈平台

您的身份

  • 院校老师
  • 备考生
  • 其他用户

如何称呼您

  • 先生
  • 女士

您提交的反馈意见

您的联系方式

您的每一个有效信息都至关重要
服务热线: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