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共同繁荣深化新时代的创业研究

来源:NET2019    作者:原编    责任编辑:周子丁    07/10/2022

5494


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创业是一种浮现于(甚至创造于)新环境中的社会机制以应对不断变化的问题。作为社会科学学者,我们必须去洞察和解释周遭世界,创业学者也愿意对不断出现的情境特点做出顺势而为的解读。对于创业学者来说,这的确是一个让人振奋的时机,在这愉快的探索之路上,未来可期!


——Dean Shepherd, Karl Wennberg, Roy Suddaby, Johan Wiklund, 2019

(扫描或识别二维码可直接购买本书)


《创业研究前沿:问题、理论与方法》是本大部头著作,我们与编写团队老师商讨,决定聚焦书稿设计和内容撰写公众号文章,一方面可以用作阅读指南,也是我们自己对书稿内容的再凝练和总结。从2022年4月22日发表第1篇公众号文章开始,连续12周每周1篇,共发表了12篇文章。书稿原本规划在5月份出版发行,因一些外部不可抗力延迟到7月份才上市,又一次认真体验了不确定性的魅惑。


4年前,我们开始谋划编写本书,最初的想法来自学术研究实践中的挑战甚至是困惑,后续不断与师长和同行沟通和鼓励中获益,想法也变得越来越大胆、越来越富有挑战性:倡导学术理性审视新现象、小心求证展望创业研究未来、勾勒基于科学问题的创业研究版图、洞穿“问题—理论—方法”来强化研究设计……在这期间,我们先后组织了9次不同形式的会议研讨,包括书稿设计专家论证会、主编团队3次线上研讨、5次编写团队线上研讨,可以说书稿策划、设计和创作是编写团队与专家指导组共同研讨、交流和碰撞的过程,也是在做有组织的跨校协同的学术研究探索。


我们有采取行动的勇气,不是因为我们思想深邃,而是因为我们有承担责任的共同意愿。责任首先来自于博士生培养的需求。学术研究追求科学意义上的创新,自然更离不开扎实的基本功训练。什么是学术研究的基本功?可能不局限于洞见现象大胆提问的技能,也不局限于通晓理论批判反思的本领,更不局限于精通方法去伪存真的能力。学术研究的基本功可能是洞穿“问题—理论—方法”科学联系的一般性能力,即提出科学问题(定义问题)、科学地分析问题(理论选择)和解决问题(设计方法)的整体思维能力。


更重要的责任来自时代赋予的学术使命。“三新一高”(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部署正在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企业高质量发展与创业机制关联密切。高质量创业和创新创造等高度相连,是高质量企业的来源;大企业也在不断持续引入创业机制来激活个体、驱动创新、转型发展。创业研究者责无旁贷,凝练与经济社会发展关联密切的科学问题,挖掘科学规律并指导和启发企业实践,借助理论创新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企业高质量发展,这是使命更是责任。


希望本书能助力研究生的理论训练


曾看过两则小视频,让人记忆深刻:一个是关于梅西,一个关于贝克汉姆,两位都是足球运动员中的“异类”。梅西出场的场景是电视节目,他在足球上放置一瓶可乐,随后一脚将足球踢进前面上方的篮筐,可乐随之腾空翻后落地稳稳站立;贝克汉姆现身的场景是沙滩,他把足球一个接一个地向远处踢去,足球一个一个落入远处竹筐,无一例外。有人说,足球是计划性创新和偶然性创新融合的团队艺术,足球场上看似偶得的创新,实际上离不开基础性技能,足球艺术大师大都经历过持续扎实的基本功训练。学术研究者更需要扎实的基本功训练,难道不是吗?


如果说问题思维、理论思维和方法思维构成了开展学术研究的思维基础,理论思维就是更加基础性的学术研究思维技能。这一技能是否可以通过大量学术文献的阅读来获得,这很难下定论。但在与研究生交流中的感受是,为什么很努力阅读了不少与研究方向相关文献却在理论思考上事倍功半?问题可能不仅是出在文献阅读的方法上面,还包括如何训练理论思维。例如:如何用研究眼光而不是学习心态来阅读文献?如何读懂文献背后藏而不露的基本假设?如何基于研究问题而不是关键词来搜索并阅读相关文献,并从中把握研究脉络和进展?随着文献阅读量的积累,如何解读并勾勒大量相关文献之间的学术联系,并借此形成理论地图?这些问题背后表面上看是文献阅读方法,本质上可能关乎问题导向与理论相结合的思维能力。


本书以科学问题为导向述评关键文献,每篇述评文章不仅提供了有价值的知识和信息,例如:基于这一问题的研究的来龙去脉、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更为重要的是透过文字隐藏着文章作者对这一问题的学术判断和思考,例如:为什么是这三篇而不是其他三篇被选择为关键文献?这三篇文献又为何成为基于这一问题研究的关键节点?……本书是可用于研究生理论课程的基础教材,侧重于训练博士生的问题思维、理论思维和方法思维。我们希望研究生在阅读本书时,不局限于学习和吸收,更要去体悟、反思甚至是批判。以扎实的理论训练为基础,在学术生涯中收获看似偶得的创新,并引以为傲。


希望本书能帮你勾勒自己的研究地图


如果说把学科比喻为圆圈,学科发展比喻为圆圈直径的扩张,学科发展显然不会是圆圈四周的同时等比扩张,而是在圆圈边缘某个区域往外先扩张,进而带动圆周的扩散。这一区域就是学科的领域方向,而支撑领域方向突出的则是若干个关键科学问题。理论是学科研究的结果贡献,问题则是驱动学科发展的根本动力。


在大多数情况下,通过广泛阅读、勤奋努力和强化记忆,我们可以掌握、理解甚至总结出学科或领域都做了什么研究、产生了什么新知识和新观点,这些是学术研究的结果的贡献,是显性的,很容易识别。博士生理论研讨课,教师提供阅读清单,课堂就清单论文进行展示和交流,这可能是全球通行的基本常态,也是理论训练的主要方法。由于学术“八股文”各部分有机耦合,简单的复制粘贴就能概括出文献的内容和贡献,学生想偷懒很容易。这是八股文的好处,价值都摆在明处;这也是八股文的玄妙,对你未来研究有用的“深层次价值”却不在文字上,而是隐藏在文字之中。


学术研究不能仅限于“知道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挑战性恰恰在于我们要判断“知道我们还需要知道些什么”,这是隐藏在显性结果贡献背后的隐性知识,这一隐性知识就是问题导向。我们需要在文献中领悟思索问题在科学逻辑上可能会如何演化,更重要的是在现实中观察提炼的问题在实践逻辑上有可能会如何变异。本书从科学问题领域方向提炼入手,聚焦具体科学问题开展述评和学术探索,全书架构不仅是我们对于创业研究前沿和趋势的基本判断,而且提供了一种思路、一种素材和一种知识,希望本书能帮你勾勒你自己的研究地图。


希望本书能启发创业实践者的科学思维


管理实践科学化是社会实践发展进步的方向,也是管理科学研究的初心和价值观。当管理实践科学化不再拘泥于理论工具在实践中的应用普及,当下乃至未来,企业家和管理者更加积极主动的走进理论领域,与学者对话、互动甚至是共同开展理论研究。这一跨界融合不是信息革命带来的时髦和流行,而是管理实践难题理论化以及管理科学问题实践化的高度融合。管理实践难题理论化意味着管理挑战并不再局限于行为技巧,科技革命和竞争压力迫使企业家在实践层面更加大胆创新探索,但大胆背后需要小心试错和求证,自然需要理论依据;管理科学问题实践化并不意味着学者不研究科学问题而是关注实践问题,而是强调科学问题的实践基础、以及科学问题本身所蕴含的需求属性。


回归到问题的基本层面,理论和实践之间可能就存在着共性甚至是融合。学者关注为什么有的创业者能看到创新性机会而另一些却不能,现实中的创业者也在苦苦思考如何找到更好的项目。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创业教育项目旗帜鲜明地喊出了“科学创业”的口号,有一位教授这样说:“创业者关心的不是如何回答研究问题;关心的是他们试图回答的创业问题或者商业问题,但他们用研究思维来找寻答案”。


从实践角度看,如何培育高质量创业与如何降低创业失败成本同等重要,创业是基于不确定性的价值创造,正是因为不确定性,如何提高创业实践的科学性可能非常关键。本书侧重于学术研究和科学问题,有不少企业家朋友看到公众号文章也对这些问题很感兴趣,这对我们不仅是鼓舞,更是欣慰,企业家和创业者关心理论,显然是促进理论和实践对话的好事。


如今,创业已经超脱了创办新企业的狭义定义,而是伴随着时代发展体现出了丰富的内涵。为了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很多大企业都通过内部创业、外部投资和并购等方式积极开展着创业活动,以保持组织创新活力,实现生态化、规模化成长。因此,创业创造新竞争优势的逻辑不仅指导着新创企业的实践,对于大企业如何保持灵活性、识别和利用机会、创新组织结构以建立和维持竞争优势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值得创业学者们持续关注。


我们的感谢


主编团队特别感谢编写团队老师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一路走来,感谢您们给予我们的宝贵信任和支持鼓励,因有您们的智慧和贡献,本书内容才能更加充实、更加精彩。感谢学术指导专家组吉林大学蔡莉教授、南开大学张玉利教授、中山大学李新春教授、浙江大学魏江教授、北京大学路江涌教授、美国内华达大学李涌教授、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赵雁飞教授、美国圣路易斯大学汤津彤教授等专家就书稿框架和内容等方面给予的宝贵指导和建议!感谢基金委管理科学部任之光处长、《研究与发展管理》周瑛主任、《外国经济与管理》宋澄宇主任的建议和帮助!在本书形成过程中,我们也得到了很多同行的帮助,你们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已经体现在本书的设计当中,在此一并表示真诚感谢!本书的出版也得益于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吴亚军老师及其他编辑老师在审校、出版过程中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2022年4月22日至今,我们每周发表1篇公众号文章,我们特别感谢师长、同行、朋友和同学们的关注和推介!


本文作者|杨 俊、朱 沆、于晓宇、周冬梅、沈 睿、叶文平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中国MBA教育网 问题反馈平台

您的身份

  • 院校老师
  • 备考生
  • 其他用户

如何称呼您

  • 先生
  • 女士

您提交的反馈意见

您的联系方式

您的每一个有效信息都至关重要
服务热线: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