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管院科创周 | 未来力量:6位青年科学家领读前沿科技

来源: 复旦管院    作者:原编    责任编辑:金梦琦    11/22/2022

5289




仰望浩瀚苍穹

他们渴望探索宇宙更深处的奥秘

踏上科研之路

他们向世界科技前沿开拓奋进


2022复旦管院科创周

“科创先锋论坛·未来力量”现场

来自天文、微电子、人工智能

新材料、生命科学、医学等领域的

6位青年科学家

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演讲


硬核分享

1、如何寻找宇宙心跳

王 珅

复旦大学池明旻课题组博士后,国家天文台博士




2、基于万级通道CMOS脑电

微电极阵列的柔性脑机接口系统

宋恩名

复旦大学光电研究院青年研究员,2022上海科技青年35人引领计划(35U35)获奖者




3、计算机视觉与自动驾驶

张 力

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青年研究员,2021上海科技青年35人引领计划(35U35)获奖者



4、“孔”话连篇:

介孔材料未来的流量密码

刘玉普

复旦大学博士后、化学系青年副研究员,2021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金奖获得者




5、人脑如何通过

改变基因而被塑造

诸 颖

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研究员,2021上海科技青年35人引领计划(35U35) 获奖者




6、三阴性乳腺癌的

分子分型和精准治疗

江一舟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22达摩院青橙奖获得者




现场Q/A


青年科学家们

关注前沿科技和产业发展

也爱科幻、爱畅想

在烧脑的硬核分享之后

对复旦MBA科创青干营同学的提问

他们也侃侃而谈


Q: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望远镜“中国天眼”FAST可以捕捉远在137亿光年以外的电磁信号,这个距离已经接近宇宙边缘。在如此浩瀚的星系里面有没有过,或者未来有没有可能出现高等文明的信号?人类的未来在哪里?


王 珅:我觉得人类的未来肯定是沟通和交流,虽然因为疫情,线下交流变少了,但是大家对沟通的需求永不停歇,互联网、智能手机,都是为了加强我们的沟通。所以推而广之,可能宇宙其他文明也希望沟通,可能会借助一些更神奇的能量来进行宇宙上的广播。科幻小说里有各种各样对宇宙文明的畅想,究竟会是什么样子很难以确切说明。但是对于人类来说,只要我们探索不止,早晚有一天会在宇宙中找到自己的朋友。




Q:脑机接口的研究有非常丰富的应用场景,尤其是在医学领域。从顶级实验室走向产业化,恩名老师对这个赛道有哪些判断?


宋恩名:目前脑机接口站在一个充满机会的时代,得到了足够的重视,但也是机遇与风险并存,安全性是最急需突破的技术瓶颈。如果能突破安全限制的话,很多相关的脑科学应用都将得到蓬勃的发展。




Q:张老师提了很多人工智能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应用,那么,自动驾驶未来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是什么?


张 力:自动驾驶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最关键的突破性技术是计算机视觉感知。其未来非常大的突破点在于怎么将前面的视觉感知和后面的规划、控制融合在一起,用一个框架,端到端地优化学习,用数据驱动。这是能更好地解决或者真正能让自动驾驶落地的非常关键的技术。




Q:介孔材料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目前市场规模80亿美元,未来将达到千亿美元。请教老师,行业未来的发展点在什么地方?刘老师团队的技术已经落地做到了产业化,也有投资,你觉得在商业化方面还需要做什么?


刘玉普:现在我们的发展点在催化剂、能源、5G电子封装、绝热等高端应用领域,这些领域很多是被“卡脖子”的,同时又是我们急需实现国产替代的。未来会有一些更新、更有想象力的应用场景。我们对技术非常有信心,但是如何走向市场,如何通过管理让企业的运行更加流畅,甚至是如何跟外界或者下游企业进行对接,这些可能都需要管理学的帮助。




Q:是否可以通过肠道微生物的菌群改变人脑?又是否可以通过改变表观遗传来改变人脑?


诸 颖:现在“肠道菌群”确实非常热门。一般认为肠道菌群可能会通过释放某些分泌因子,或者通过免疫系统来影响大脑。目前确实是有很多实验证明改变肠道菌群会影响大脑功能,以及肠道菌群与脑疾病相关。


表观遗传一般被认为反映了环境对人的影响。表观遗传会在DNA序列没有发生改变的情况下改变基因和蛋白表达,并最终导致表型的变化。我觉得表观遗传的特征应该一部分是遗传决定的,比如发育过程中,表观遗传的特征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并且这些变化与年龄相关;而另一方面,表观特征更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介导环境对于表型的影响。




管理助力科技

持续求真、致美、向善


本场学术主持,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MBA项目主任冯天俊在论坛结束前总结说:


青年科学家处于创造力最为活跃的黄金时期。因为他们,科创有了更新鲜的思考维度,更多样的可能性。我们听到了来自于六个领域,天文、微电子、人工智能、新材料、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六位青年科学家的分享,我自己内心充满感动。


只有秉持科技求真、科技致美和科技向善的理念,青年科学家才能飞得更高,走得更远。如果把科技比作健康的身体,那么管理就是给健康的身体赋予了自由的灵魂,管理赋能科技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地打破边界,融合创新,助力科技持续求真、致美、向善。



进入视频号“复旦管院”

点击“直播回放”

可回看本期科创先锋论坛内容


欢迎持续关注

2022复旦管院科创周


直播平台

bilibili


抖音


视频号


百家号


微博



合作媒体


新浪财经 网易财经智库 搜狐传媒

看看新闻 封面新闻 第一财经

第一财经广播 财联社 鲸平台

财联社连线 澎湃新闻 凤凰财经

新浪新闻 腾讯科技 东方财富网

虎嗅 钛媒体 每日经济新闻 喜马拉雅

本文转载自复旦管院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中国MBA教育网 问题反馈平台

您的身份

  • 院校老师
  • 备考生
  • 其他用户

如何称呼您

  • 先生
  • 女士

您提交的反馈意见

您的联系方式

您的每一个有效信息都至关重要
服务热线: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