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技术驱动 管理赋能”同济EMBA汽车产业联盟走进汽车学院活动成功举办。主持本场活动的是同济EMBA21班校友、同济EMBA汽车产业联盟副会长、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全球关键客户总经理李振宏。参与本次活动的嘉宾有来自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学位中心主任兼MBA/EMBA中心主任徐勤;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汽车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总工程师、汽车被动安全技术领域首席专家朱西产;同济EMBA23班校友、同济EMBA汽车产业联盟会长陈阳,以及各位来自同济EMBA汽车产业联盟的企业家同学和校友。
同济EMBA汽车产业联盟走进同济汽车学院活动合影
首先由徐主任为本次活动作开场致辞。徐主任表示,汽车行业是众所周知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具有产业关联度高,涉及范围广,技术要求高,综合性强,零部件数量众多,附加值大的特点。而同济汽车作为同济大学的强势学科闻名全国。与此同时,除同济EMBA中文项目外,同济-曼海姆项目中也有大量的来自汽车行业的学生和校友,可以说各项目业内的校友遍布汽车行业。以强势学科背景优势和广大的校友网为核心能力和行业底蕴,于是,同济EMBA汽车产业联盟于2021年9月正式成立,后于长阳创谷揭牌,创立基地。可以说,同济EMBA汽车产业联盟是强强联合创造的大平台。徐主任认为,只有合作才能共赢。近年来行业之间广为流传的新词“竞合”便是一种符合当下行业时代特征的新理念和新趋势。目前同济EMBA已有10余个产业联盟和俱乐部,而如何打破校友企业、不同行业联盟和俱乐部之间的壁垒,能够创造更多的协同,在当下显得更为重要。实现资源整合和打破圈层,就需要链接更多优秀的学生和校友和学校一起共同实现融合创意,助力彼此的共同成长。徐主任希望每一位EMBA学员和校友都能有新的收获和成绩,更希望各位企业家肩负社会责任,不忘初心、力行担当。
徐勤主任为本场活动作开场致辞
随着本次活动揭牌仪式的落幕,同济EMBA汽车产业联盟嘉定基地正式落地。而本次同济EMBA汽车产业联盟,在以同济汽车学院为强势学科基地的嘉定校区落成,无疑是产学研深化合作的开端。揭牌仪式后,各位领导嘉宾以及联盟分别参观了同济大学智能网联汽车测评基地和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风洞中心,领略了我国先进的汽车行业的前沿技术和研究水平,各位企业家纷纷表示技术引领未来,希望将来能够有进一步的交流和合作。
参观智能网联汽车测评基地现场
参观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风洞中心现场
智能网联汽车测评基地
智能化和网联化是汽车、交通和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汽车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大力研发和竞相进入的焦点,已成为国内一些企业和科研机构的重点战略发展方向。2016年5月21日,同济大学和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签署合作协议,在同济大学嘉定校区内共同建设国内首个智能网联汽车测评基地,构建测试评价体系并运营。这也是上海国际汽车城、同济大学和上汽集团正在共同建设的国内首个智能网联汽车试点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网联测评基地封闭区总面积170亩(113,526㎡),道路总长约3.1km。通过柔性设计和环境模拟构建各种典型的交通态势用于功能开发和性能验证,满足106个工况标准/规范需求、115个工况科学研究需求以及76项应用企业研发需求。主要面向:自主式/网联式/混合式自动驾驶车辆,并配备支持4G/WIFI/DSRC/LTE-V等各类无线通信方式及差分GPS/北斗等定位方式。
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风洞中心
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风洞中心(简称风洞中心)是我国第一座汽车整车风洞,位于上海市嘉定区曹安公路4800号同济大学嘉定校区内。风洞中心包括两座汽车整车风洞——气动声学风洞、热环境风洞。成立了上海市地面交通工具空气动力与热环境模拟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围绕地面交通工具安全、舒适、节能和环保主题,研究定位于地面交通工具(汽车和轨道交通车辆)在空气动力学、气动声学和热力学方面交叉学科基础理论、共性关键基础技术、宏观发展基本问题和应用技术问题,依托同济大学拥有国内独有的低速气动-声学风洞和热环境风洞为关键支撑试验设施、国家重点学科工程力学和车辆工程、教育推进伙伴计划(PACE)国际合作平台,整合在汽车、轨道交通和磁悬浮列车方面的技术队伍,在空气动力学、气动声学、热力学和数值风洞四个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上,寻求基础研究上的突破。
活动第二部分陈阳会长带队至分享环节主会场,并致欢迎辞。她向各位领导、联盟会员以及线上线下的同学、校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陈会长表示,能在作为上海汽车的重要阵地地标:嘉定开展本次活动,并有幸邀请到朱西产教授作现场分享,她个人非常高兴和激动。她向我们介绍到,虽然过去一年有很多艰难和挑战,但联盟始终充满信心,积极组织学员开展线上招聘、线上学习、分享交流,并多次组织学员参加云参访云讲座。而各位联盟成员面对危机积极应对,做好自我管理的同时,并在各自领域都有成绩,正是在同济EMBA学以致用、学有所成的体现。
阳春三月,一年之计在于春。在学校的关心和支持下,陈会长将带领同济EMBA汽车产业联盟全体成员,积极开展会员走访工作,积极开展外联工作,与同学们一起头脑风暴,勇拓新局。陈会长相信在2023年,无论面对新的机遇,还是新的挑战,只要齐心协力,同舟共济,必能扬帆起航,再创辉煌。
陈阳会长致欢迎辞
继陈阳会长对联盟的展望后,同济EMBA汽车产业联盟副秘书长俞建梁对过去的工作做了回顾,并向大家汇报了联盟2023年的新计划。在过去一年中,联盟成立了长阳创谷中心,开展了抗疫线上汽车产业招聘会,并在疫情期间进行了捐赠,疫后组织了企业参访讲座等各类活动,更是创立了自己的公众号平台,促进交流,促进联盟的不断发展壮大。而俞副秘书长表示,在未来,联盟将计划组织更多的活动,同时线上线下联动,发挥公众号平台和小程序进行会员管理,进一步扩展联盟规模,提升活动质量,为同济EMBA汽车人创造更广阔的平台,并助益每一位成员的成长。
俞建梁副秘书长作联盟汇报
进入到本场活动最重要的议程之一:签约仪式。本次签约仪式中,来自同济大学EMBA设计协会执行会长吴耀隆,以及同济大学EMBA飞行俱乐部会长姚晋升,分别代表同济大学EMBA设计协会和同济大学EMBA飞行俱乐部与陈阳会长代表的同济EMBA汽车产业联盟进行了签约。以携手为开端,谋求共同发展。与此同时,海拉亚太区电子事业部研发高级副总裁于伟受聘为同济大学EMBA汽车产业联盟顾问,助力联盟发展。
联盟和同济EMBA飞行俱乐部、 同济EMBA设计协会签约仪式现场
海拉亚太区电子事业部研发高级副总裁 于伟受聘联盟顾问
本场活动最浓墨重彩的部分莫过于朱西产教授亲临现场为大家带来分享。朱教授以“自动驾驶量产落地的困境”为主题,进而对特斯拉FSD、奔驰的ECE R157认证、通用汽车的Super Cruise的三条技术途径分别作了具体分析。朱教授以多样化的能源结构和百花齐放的汽车动力系统为展开,比对了新能源车巨头的优劣。朱教授表示比亚迪的迅猛发展离不开其电动化发展均衡。而新生代汽车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呢?既是智能。智能等于芯片+AI+数据。从初级智能-辅助驾驶,中级智能:L3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到高等智能-自动驾驶,朱教授分别对汽车智能的三个发展阶梯进程开展了分析。朱教授向我们提出了新问题,怎么看待智能电动汽车的安全问题,以及怎么在技术创新中平衡“创新”和“安全风险”的矛盾。他认为,目前汽车产业需要做的正是寻求快速创新汽车产品有效控制安全风险的钥匙。
以特斯拉为例,朱教授具体分析了迭代更新的原因和优势,以及特斯拉存在的一系列安全隐患。作为驾驶质量安全的专家,朱教授强调了汽车的环境感知能力和构建用户数据闭环,在汽车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并阐释了背后的技术原理。最后朱教授向大家总结并指出,L2+是智能驾驶从辅助驾驶向自动驾驶进化必不可少的阶段,而作为汽车行业的领军者,各位校友企业必然要洞察技术的发展,为未来做好准备。
朱西产教授作嘉宾分享
下半场分享环节中,同济-曼海姆EMBA校友、佛吉亚战略总监黄震和同济EMBA36班,以及上海同方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叶云哲分别从汽车市场和企业培训的角度为大家做了精彩分享。黄震表示,未来企业要可持续发展,短期内必然要明悉市场动态,中期需要时刻关注供应链的能力,而技术助力企业更长远的良性发展。叶云哲向大家介绍了后疫情时代企业内训体系建设思考。并为大家总结出了企业内训体系三大关键:认证与培养体系、组织与管理体系、激励与发展体系。
同济-曼海姆EMBA校友、佛吉亚战略总监黄震作主题分享
同济EMBA36班、上海同方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叶云哲作主题分享
本场活动举办了同济EMBA汽车产业联盟的颁奖仪式,对各位长期助力联盟发展的校友和企业进行了表彰。获得优秀会员奖的三位联盟成员是:黄震,叶云哲,侯丽敏;获得优秀企业奖的是: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获得优秀合作奖的是:上海聚汇平台经济发展有限公司。
颁奖仪式现场
本次活动不仅对联盟是一次继往开来的总结和启新,更是为各协会、俱乐部和联盟间创造了交流的通道和平台。相信每一位成员和线上线下的学生和校友都有新的收获。至此,2023年“技术驱动 管理赋能”同济EMBA汽车产业联盟走进汽车学院活动在各位领导、联盟会员和校友欢乐的交流声中成功落下帷幕。
特别鸣谢: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钟宁桦副院长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和前期筹备。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您的每一个有效信息都至关重要
服务热线: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