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汇丰MBA校友说 | 赵山岑:奔向首场马拉松终点之路

来源:北大汇丰MBA    作者:原编    责任编辑:杨雅欣    03/25/2023

5552

●2017级MBA校友

●MBA校友导师

●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 副院长 研究员

赵山岑


上周在无锡完成了有生以来首场全程马拉松,不经意间跑进4小时内,可谓得天时地利人和之便,特此写文纪念,亦为一年来的锻炼做个小结。


训练篇


回顾往昔,近十年来运动很少,虽偶有爬山、徒步,十分稀疏随性,学生时代尚有些跨栏、跑步锻炼。这里忆及一件趣事:中学时校运会,我取得过110米跨栏第二名,虽是在小城发生,却也十分难忘。刚到深圳工作不久,某次午后散步看到单位楼后停车杆,瞬间想起当年跨过的栏,遂在大家的震惊中冲了出去。结果,一只脚跨了过去,另一只脚踩在杆上后弹到了地上,一阵痛楚随即涌来。那时才意识到,体重、弹跳已不复当年。由于脚底软骨骨裂,一瘸一拐一月有余,克制了冲动,也离运动生涯愈行愈远,体型也愈长愈圆。即便后来在运动氛围浓郁的“商界军校”北大汇丰商学院读书,亦不为所动。


直到2021年底,户外偶遇某位已知天命但状态甚佳的运动达人,谆谆告诫:年轻时挥霍身体,当下还来得及抢救,等过了40岁之后,某些微妙的改变便不再可逆。当时正值体重巅峰,精力精气如入低谷,闻得此言如雷贯耳,振聋发聩,便下定决心开始抢救之旅。



跑步便宜实施,开始却是艰难的。即便6分30秒的配速跑5公里都很难坚持,呼吸、心率、配速一片紊乱,看其他跑友还能有说有笑,十分羡慕。方知罗马非一日建成,天下难事必作于易。于是乎告诉自己,放大时间尺度,找到自己的路径,坚持大道稳步前行,以求静水流深。


为了克服畏难情绪,第一天便慢跑10公里,上下一次梧桐山,筋疲力尽、十分酸爽,但也大大提高了心理极限。此后一月坚持每天慢跑5公里,不追求距离,不讲究速度,不节制饮食,但注意借助跑步机和镜子调整跑姿。此时身体是疲惫的,心理是抗拒的。每次坚持跑完,脸上都溢出很多油盐,才深知中年油腻之真意,当是偿还曾经大吃大喝满足过的瘾。


第二个月是艰难的,对抗心理较重,唯一的办法是跑步加量,坚持每天慢跑10公里。这时身心达到二元悖抵境地,出门前浑身酸楚十分抗拒,坚持跑完又觉略有兴奋,尚未过瘾,前后皆需克制。此时已经慢慢建立速度感,知道了体能的节奏,跑步撞墙点从3公里推到了7公里以后,体重也开始明显下降,大约每周掉1公斤。跑步更加轻松的同时,也是莫大的心理激励。


第三个月略微降量,5公里和10公里间隔进行,保持跑量的同时,巩固适应新的体重和状态,进一步调整跑姿,提高步频,适当拉下速度。此时已度过跑步的困难期,慢慢形成了习惯。方深知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比如中午时间,又比如附近的饭局跑步过去,或者慢跑回来。因盐田大梅沙的海边栈道风景秀美,路有起伏,十分适合练习耐力和有氧减重。路上也多有同事、好友陪伴、鼓励,十分怡人,心存感激。


有了前面基础之后,持续月跑量稳定在200公里上下,速度方面,10公里勉强可以跑进1小时内。为进一步提升,有意向跑步的高手请教,或跟他们一起训练。开始没有如此,是因为初期的瓶颈是自己运动量不够,不愿意迈开腿,跟技巧没有关系。运动技巧只对提升有帮助,对于启动双腿形成运动习惯却帮助不大。初跑时注意力应多转向内因,而非向外部寻求指导,没有基础很难搭建上层建筑。


下半年,通过参加百日5公里跑活动,结识清戈会的多位大神,开始回归组织,贴近专业。在教练指导和“兔子们”所营造的友好氛围中,开始了长距离拉练和间歇跑,训练体能和速度,也开始了解更多关于跑马拉松和跑戈壁越野赛的信息,此时跑步有了质的提升。期间也时常辅以骑行和羽毛球活动,增加乐趣的同时保持一定的体能锻炼。



接近年底时,基本已跑了2000公里,这在之前是不可想象的。体检结果提示,与上年度相比,BMI、血压、血脂、尿酸各项指标都已经恢复正常区间,多年的脂肪肝也消失了,居高不下的谷丙转氨酶等指标也已回落至正常,睡眠质量明显提升。身体变好的同时,心情也慢慢走出低谷,还结识了很多工作以外的朋友,收获颇丰。


2022年结束前,恰逢疫情政策调整,停办了三年的南山半程马拉松重启,便果断报名参加。回想起2019年最后一次线下跑,我们有场赌约,商学院老师提出以两个半小时为线,结果我终因多出33秒而输掉两瓶茅台。而今赛事再续,赌约亦如是,我主动提出新的目标。在12月18号正赛中跑出了1:56:05的成绩,正式宣告半程马拉松迈进2小时阶段。虽是向阳奔跑,但十分开心,感谢老师的茅台。


有个小感受:跑步便宜开始,但并不便宜。不同的速度需要不同的鞋子等装备,正所谓好马配好鞍。当然,好马是前提,匹配合适的装备而不沉迷装备。更重要的是,不便宜还体现在,更新了一批码数变大的衣服。


瘦身15KG对比图


正赛篇


对于从来没跑过完整马拉松距离的新手来说,能参加无锡马拉松无疑是幸运的。去年冲动之下报了名,毫不意外落选,选择了递补等待,但因疫情推迟到今年,给等待的跑马爱好者发放了名额。后了解到,2023年的无锡马拉松集布达佩斯世锦赛、杭州亚运会等高端赛事马拉松选拔,五赛合一,规格较高,引人关注。更觉意外之名额弥足珍贵,错过将会成为一大遗憾。


比赛前因新冠康复,运动量同比下降,加之从来没有后半程马拉松的经验,内心颇为忐忑。本着体验大于成绩,留下正赛记录的初衷,在跑友的鼓励下,如约来到了无锡。组委会还给了个小小的惊喜,选取了我的手机尾号作为参赛号,E20372。


阳春三月的无锡,余寒中樱花初露枝头,静谧中流溢着喷薄欲出的生机。漫步西子浣纱之溪畔,联翩思绪飞越千年,心旷而神怡。来自四面八方的跑友不约而聚,小酌尽欢,十分融洽,夜幕降临,带着满足与憧憬早早而眠,期待着晨曦中盛大的相会。


有个好的睡眠是重要的,以往习惯晚睡,睡眠不足,跑步时便心率跳跃,不利于运动。江浙的美食令人垂涎,赛前的晚餐如饕餮般进食,早上5点醒来又补足碳水,喝了瓶电解质饮品,感觉能量满满。稍微活动舒展,穿戴整齐,腰包中带上能量胶与数粒盐丸,便踏上了开往赛场的巴士。



出发点的体育场内摩肩接踵,群情激昂,花枝招展。发令枪响,人头攒动,踊跃向前。赛前与跑友沟通策略,一说前半程要节约体力,一说前半程要适当快点好为后面留足时间。根据我有限的半程比赛经验揣摩,能量输出应该是以半程为中点呈U型结构,体能和速度均以此镜像分配,应先慢后快,平稳加减速度,至终点前战斗“血槽”刚好清空而无所保留为佳。赛前希望能在4小时30分内顺利完赛,如此计算前半程跑到2个小时左右即可。这不是个很高的目标,稳住5分30秒的速度便可实现,所要做的是节约足够的体力,连续跑完第二程半马。


当天无锡的温度略低,穿了紧身长裤保暖,加上赛事背心和保暖袋,赛场氛围热烈,并不会觉得寒冷。起跑比较顺利,开始5分40秒配速热身慢跑,前10公里逐步提升到5分20秒,此时感觉良好,出汗不多。为了维持后半程体能和肌肉细胞渗透压稳态,在12公里处一次性补充2粒盐丸和1个能量胶。无锡跑道的精华之处在于沿太湖风景秀美,视野开阔,很多人停留拍照。清新空气扑面而来,深呼吸,稳心率,保持心情愉悦,专心体验跑步的真实感受。为了稳住步频,我打开了运动手表的步频节拍器,调到每分180步的节奏,踏着节拍点跑起来很有韵律。


接近半程赛点,迎来了无锡赛道的另一精华之处,穿过魅力四射的江南大学校园。江南大学校园地处无锡风景区,食品学科和营养学研究位列全国前沿,共同孕育了学生们青春、阳光、美丽的特质。在靓男俊女们此起彼伏、群情激昂的欢呼声、加油声中,选手们的肾上腺素自发飙升,本应是糖原耗尽启动脂肪代谢的疲惫点,却迎来了第一波激素红利,不自觉地跟着半程选手冲刺起来,配速也达到了峰值,为4分45秒每公里。


顺利完成半程距离,仅用时1小时50分,这已经是个人半马最好成绩。倘如此,后半程能稳住的话,全程有希望跑进4个小时。努力保持状态,尝试新目标。到24公里处,激情消退,补给第二个盐丸和能量包,感觉体能还行,适当降低一点速度,稳住5分20秒,再跑10公里观察下状态。由于进入后半程人数减少,且多分布在跑道两边,为了不打乱节奏和节约体力,我尽量顺着人比较少的赛道中线匀速前进。


到32公里处,才真正感觉到了疲惫点,但用时还不到3小时,双腿还能迈开,意识到跑进4个小时不只是可能,而是很有把握。此时碰巧遇到一个能轻松跑进4小时的好友,以及一个先出发的跑团领队在鼓励大家:稳住速度,破4没问题。瞬间我感受到了第二波肾上腺素分泌,放弃顾虑,敞开了跑,每前进一公里就倒数少一公里。为了最后不掉速太多,此时补充第三个能量包。因出汗不多,没有补充盐丸,靠饮料和水便可以维持。


路线穿越绚烂的樱花大道,但我已无精力欣赏,机械地驱动双腿前行。坚持到40公里处,霎那间感到鼻子一酸,终点即在曲径通幽处,最后再加油坚持10分钟而已,500米倒数,100米倒数,在计时器显示04:00:24时顺利冲过了终点线。全程心率很稳,这跟最近两个月戒酒有关,也跟赛前睡眠较好有关。速度、体能分配也基本按照既定的U型策略均匀释放。最终全程马拉松的成绩定格在03:45:46,这既是个人首马记录,也是个人最佳记录(PB)。



赛后还巧遇多年未见的高中同桌,缘分深厚,足以叙旧。此次无锡之旅令人难忘,带着美好的回忆,拖着略微酸痛的双腿,奔向新的旅程。感谢一年来运动路上相遇、相随、相伴的,勤奋的、美丽的、健谈的、专业的、热情的好友们,各位名字虽不闻达于纸面,但留之于心,愈久弥香。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中国MBA教育网 问题反馈平台

您的身份

  • 院校老师
  • 备考生
  • 其他用户

如何称呼您

  • 先生
  • 女士

您提交的反馈意见

您的联系方式

您的每一个有效信息都至关重要
服务热线: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