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之路
北大汇丰MBA17级 赵山岑
这是呼唤英雄的时代,这是推崇英雄的时代。所有英雄的成长都必然经历三个阶段:褪去(缘起)、磨炼(见性)、复归(证道)。一如玄奘大师当年,褪去自我、背井离乡,孤身闯入茫茫大漠,历尽困苦磨炼、潜行不怠,携真经而复归,终证大道。正是戈壁滩的玄奘之路成就了平凡世界里的英雄之旅。
褪去因缘起
因缘而起,因惑而往。玄奘自幼与佛结缘,遍访名师,饱读经典。初时东传的佛学经典并不完备,各家说法莫衷一是。为寻佛法真谛,正本清源,玄奘决心西行求法,以解心中迷惑。一千五百年后,一群来自四面八方、各行各业的后生,本着各种缘由、怀着各样心情,相聚于瓜州阿育王寺,玄奘当年踏入苍茫戈壁的起点。
自去年始坚持运动期间,某次校友聚会时得知汇丰商学院MBA计划从沙漠挑战赛转向戈壁挑战赛,便欣然响应前往。没有心理预设,多个前置条件偶然相聚交织在一起,自然触发了某个机缘,颇有点佛法中缘起的味道,一切有为法皆是因缘所起。
每个人重走玄奘之路的动因不尽相同,也没有任何人的体验是完全一样的,所谓殊相各异,赛前赛后大家各有精彩表述,十分动人。然同一时空交错中,大家因缘际会,又有些相通经历、共性感受,此共相者存,系由众人共业而成,更值得深思品味。既有缘起,自有性空,若本性不空,则不能有。这就是缘起性空、真空生妙的意义。
既有目标,便多一个户外运动的理由,也多了个推辞不必要应酬的借口。时值疫情,赛事一推再推,计划外给了大家很多考验,成为西行路上八十一难的第一难。不少人因时间安排、持久消耗等原因退出,最难能可贵的是参加A队的选手,顶着身心俱疲的压力,坚持长达17个月的高强度训练,让人深感敬佩。颇似彼时,新生的大唐王朝尚未迎来帝国敦大辉煌的太平盛世,河西走廊仍饱受游牧突厥的铁骑侵扰,禁边政策阻碍了玄奘的西行计划,哪怕孑然一人前往,仍不改初衷。
为安全完赛,需一定的体魄。平日里保有一定的运动量,以专业态度待之,循序渐进,有了基础之后多参与团队训练,容易形成好的运动习惯。个人开始运动时间虽然不长,但认真领会,专注投入,心得已在前文中有述。现在基本保持稳定的运动习惯,日常闲暇时间以跑步为主,周末则辅以登山、骑行等户外活动,室内则是羽毛球。折合下来,相当于每天不少于5公里有氧跑的运动量,如此颇为受用。持之以恒,身心状态都有改观,实现了自我重塑,尤其在外部环境无法轻易改变之时,不失通过读书和运动改变自己的时机。
无论是平时训练还是赛前动员,我们都会经历一种状态,就是褪去自我。褪去就是放下,放下羁绊、放下头衔、放下舒适。戈壁是无情的,从来无视任何人、任何身份、任何诉求。褪去自我,方能唤醒生命的原始冲动,突显生命的存在,使选择成就自我成为可能。正如英雄的成长,需要摒弃繁华、离群索居,感受孤独、直面内心,与遗忘的自己坦诚相见,归来时显示出截然不同的风貌。这是玄奘的英雄之旅、修行之旅,也是我们今天重走玄奘之路的初衷。做好充分的准备,做好心理上的、身体上的、旅途上的一切必要准备。更重要的是,勇于向过去揖别,勇于出发。
佛家讲苦集灭道,只有遇到生理上、心理上、情感上的极限状况,才能注意到个人生命的存在,直面人生意义的问题。在舒适区消磨久了,习惯于扮演理性人的角色,凡事若只问利益,不问是非,容易掩盖人之初心,陷入焦虑、迷茫的情绪,这是大多数人都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的。然而,若仅以理性寻找安身立命之道,终难免陷入虚无主义的深渊,忘却生命存在的价值。
磨炼中见性
怀着忐忑与兴奋,披星戴月中赶上了飞往敦煌的航班,开启了一场身体力行与人文历史对话之旅。千里之外的莫贺延碛,视万物如刍狗。气候如它的情绪,变幻莫测、不可捉摸,何况不期而至的众生。四天共计121公里的赛程,翻山越岭、踏石踩沙,绕行骆驼刺,横穿乱坟坡,时而炎炎高温,时而漫天风沙。或奔走或踱步,可欣赏独特的雅丹地貌、戈壁峡谷风光,也无不感受到自身之渺小。
戈壁之路上,身心俱受考验。汗水布满脸颊、浸透衣背,混合着细沙,留下斑驳的盐渍和泥巴。根据自身情况掌握补给节奏十分重要,提前补盐补水补能量,防患于未然。拼搏的A队追求团队成绩,事关集体荣誉,专业而激烈,制定战术,知己知彼,拼尽全力。更有甚者,有参赛选手因力竭而倒在了终点线前,让人肃然起敬。晨曦中那一个个迎风奔跑的黄色马甲,靓丽而别致,值得我们每一个人为之摇旗呐喊、鼓掌喝彩。
服务的B队面临更多选择,或欣赏风景,或以赛代练,或求达金标,或帮扶交友,或先遣拆迁,或断后保障,不一而足。汇丰商学院的理念是,安全第一、友谊第二、比赛第三。前者依次是后者的必要条件,后者则是递进追求。戈壁的营地上,大家或忙于搭起、收纳帐篷、整理行李、打包吨袋,或忙于放松肌骨、参与战术分析,努力为集体做出贡献。
双脚行在地上,思绪飘在空中。出玉门关前,有年长胡人劝诫玄奘,西行之路艰险异常,八百里流沙阻隔,鬼魅热风干枯难耐,曾有很多人同行尚且迷失,孤身如何前往。然玄奘坚定地说,宁向西行一步死,不往东归一步生。玄奘做出的选择,重塑了玄奘的存在。人没有生而不同,众生平等。后天的差异来源于人的一系列抉择,如何选择成为自己,决定着未来具有什么样的本质。这就是存在主义常说的,存在先于本质。人是尚未完成的生命,不断造就自己,追寻生命的价值,人生旅途中每个刹那都是唯一。
历经磨炼方能明心,明心方能见性,见性方能成佛。每天面临大大小小的选择,扪心自问,今天的选择,是否增加了一点属于自己的生命特色?前进的路途充满未知、充满风沙、充满危险,可能迷失、可能陷落、可能步入深渊,能否顺利走过不得而知。刚过去的征赛和戈赛同期举行的A+赛事,就因为不可预料的沙尘暴而中断比赛。但是止步不前同样危险,甚至更加危险。正如行走在漫天风沙的戈壁之上,最安全的恰恰是快速到达终点,应跑尽跑,而不是驻足等待。
玄奘之路上全程都有小红旗指引,虽然风沙中看不清楚路径,偶有迷失,也多有办法寻回。得益于团队细致的工作,即使戈壁环境艰难,即使狂风呼啸的夜晚无法入眠,即使偶有触发求生的意志,也从未失去希望,陷入绝望的困境。其实,睡不着便睡不着,任由思绪如草蛇灰线,飞越千年,何须药物辅疗。想来颇有宁向清醒而亡,绝不浑浊而生的英雄气概。仰望着空旷戈壁上悬挂着硕大的明月,明月也俯瞰着我们,一如千年之前俯瞰着那孤独行进的身影。不知玄奘法师当年,是如何辨识方向,如何作出系列选择,又是如何克服孤独的?
累计深睡时间40分钟,足以恢复次日的清醒。然而,真正的困境依然存在,但不在风沙里,不在烈日下,也不在我们蜷缩的小帐篷里。佛法讲明心见性,本心躲在色相的迷雾中,无法破除,困境由此产生。通俗讲,即意识不到自我存在、不愿意追求自我、无法实现自我的三重困境当中,这里的自我即是本心。如尼采所说,每个人都应在追求卓越体能的同时,磨炼高贵的心智,展现生命的特色,成就超凡自我。
复归得证道
戈壁的风沙之中,我们确实是孤独的。尤其在这个快速流动的时代,孤独感前所未有的强烈。在既定的规则和价值体系里,我们时常会遭遇无力感,个体生命的渺小无力。不是没有朋友,也不是缺乏关心,而是在偌大广阔的世界里找不到理解,找不到归属,找不到真实存在而产生的孤独感。正如置身匆匆人流的繁华大街上,擦肩而过的仅仅是毫不相干的孤独的个体,孤独地存在。在这个意义上,戈壁并没有不同。
戈壁的风沙之中,我们并非真正孤独。走过茫茫戈壁,都是姐妹兄弟,不无道理。在广阔的戈壁上,玄奘之路形成了一个孤岛,身处其中,很难说那路上经过的跟我们没有关系。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短暂的时空里,孤岛就是社会,出现就有关系。大家结伴而行,相互鼓励,相互倾诉,相互欣赏,本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正是这种偶然的、交错的、转瞬即逝的不期而遇,编织起刹那间永恒的关系网,犹如将一颗颗色彩斑斓的珍珠串连在一起。
有了关系便有了挂念,有了挂念便涌现责任。海德格尔更进一步说,人的本质在于挂念,在于承担存在的责任。人的降生,初是身体,找到自己的使命,才唤起精神生命的觉悟与延续。走过八百里流沙,水尽之时,不知玄奘内心涌起的是对故土的挂念,还是普度众生的责任。曾几何时,走过茫茫戈壁,会挂念起羊肉汤的清香,会挂念起归来淋浴的舒爽。走过骆驼刺的某个瞬间,内心深处会闪现爱妻犬子的身影,挂念起褪去的身份,未完成的生活,以及未尽的责任义务。
英雄的真义,在于历经磨炼之后,肩负渡己渡人的使命而复归。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壮士固然悲壮,但离英雄之义却相去甚远。佛教自创立以来,传播中逐渐形成大乘与小乘之分。大乘佛教东传与中国传统文化深度融合,禅宗诞生以后,儒释道遂成鼎立的显学。鸠摩罗什、玄奘、六祖慧能、马祖道一等高僧大师在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大乘之本意,指能够运载无量众生从生死烦恼的此岸达到菩提涅槃的彼岸,强调深入俗世间生活,以普渡众生为己任,颇合儒家所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意。
然而,依动机论与效用论视角来看,大小乘则难以区分。归来敦煌,拜谒了著名的雷音寺,寺里供奉着地藏王菩萨。地藏王以九华山为道场,发宏愿渡尽一切苦罪众生脱离六道轮回,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其精神令人敬佩。若论动机是为成佛,发大乘愿,实证菩萨道。究其原因,一方面,依佛法观点,六道轮回,循环往复,未有尽时;另一方面,依康德的观点,应该把人当做目的,而不是手段。如此说来,普渡众生本身应是目的,不能是成佛的手段。似乎悖论在这里,何以成佛?
玄奘花了19年时间西行东归,身心历经磨炼,此如小乘之修。归来后又呕心沥血20年,致力于佛经翻译,并将中文经典转译成梵文,促成中印文化的双向流动。后又根据沿途见闻口述整理成《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印度历史文化的重要典籍,此如大乘之修,玄奘法师是佛经翻译史上的丰碑,提出著名的五不翻理论,其翻译的经卷兼顾求真与喻俗,成为流通最广的版本。如此说,缘起性空,褪去自我,历经磨难,明心见性,仅成就了玄奘本我,而归来之后,才真正步入证道的起点。正所谓玄奘之路,成就了玄奘,复归的玄奘,成就了玄奘之路。
所有人都顺利完赛,平安返回,犹如英雄般归来,受到热情的欢迎,可谓圆满。在专业选手如云的竞赛里,A队捍卫了第八名的荣誉,整体用时大幅缩短,颇为不易。庆功分享,大家真情流露、相互拥抱、饱含深情,内心充满喜悦、充满感激,对学校、对团队、对战友、对曾经擦肩而过的身影。有欢笑、有泪水、有呐喊、有酸痛、有欢呼、有遗憾,无一不值得无限留恋。可是,复归的我们可曾有不同,是简单捡回了曾褪去的,还是历经脱胎换骨,明晰使命,开启了新的证道之旅?
敦煌之旅,曲终人散,余音绕梁,回味无穷。玄奘之路让人更好的感知自我,更好的感悟生命,也更好的感恩存在的世界。风云变幻的戈壁,每个人都如英雄般迈步走在两条康庄大道上,踽踽而行。一条在脚下,通向终点之路;一条在心中,通向证道之路。犹如时空交汇中玄奘大师的殷殷细语,不绝于耳。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您的每一个有效信息都至关重要
服务热线: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