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的战略重点与策略|首经贸工商管理学院MBA金台论坛(九十八)期精彩开讲

来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MBA教育中心    作者:原编    责任编辑:杨雅欣    06/29/2023

4955


完善城市发展战略,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2023年6月17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MBA金台论坛第九十八期在红庙校区一号楼5层报告厅举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李小牧教授以《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的战略重点与策略》为主题进行精彩内容分享。讲座由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黄苏萍主持。


本次讲座以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的战略重点和具体策略为切入点,以具体案例分析、高水平研究思考引领并激励工商管理人才积极融入北京“四个中心”建设之中,持续助推首都高质量发展。  


讲座现场


作为国家首都,北京被党中央所定位的“四个中心”是什么?要提升的“四个服务”有哪些?讲座伊始,李校长首先抛出问题,让同学们带着对问题的思考进行知识探索,并以现场互动问答形式,润物细无声地帮助同学们深入领略了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的战略重点及意义。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李小牧


围绕“四个中心”,李校长从它的由来、发展、现状等多个层面,沿着人与自然、生命与和平、传统与时尚、生态与建设、语言与舞台的人类需求及城市发展脉络,一步一步带领大家从不同维度、不同视角去领略、审视北京这个中心城市的发展画卷。他表示,北京“四个中心”定位互为支撑、息息相关。北京的中心建设重点在于要做好“功能建设”,比如在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方面,需要成熟的国际交往平台、优质的城市营商环境、各领域的海内外人才,更需要经济贸易带来的可持续发展动力。李校长认为,要打造国际交往中心,北京城市发展更需以走向国际为目标来提升各方面保障能力,全面落实、重点打造“类海外”环境建设,形成一个成熟多功能平台,才能高质量承接“一带一路”、中非论坛等重大国际服务活动,同时推动国际间友好交流往来,彰显中国外交波澜壮阔的大国风采。



李校长指出,目前北京市友城交往的范围不断拓展,已初步实现数量突破,截至2020年,北京已与世界五大洲50个国家的55个城市建立了友城关系,其中首都城市50个,毗邻国家城市7个。但是在建设“四个中心”过程中,北京城市中心功能建设也存在一些短板,有待持续改进,需要直视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和激发城市发展的动力与活力。针对北京城市中心的功能建设,李校长援引各行业实际案例进行观点分享和建议说明,为同学们全面客观分析了当前城市建设的发展蓝图与策略要点。他表示,当前中国高质量服务业发展潜力巨大,城市发展建设一定程度上可以依托品牌性国际活动,进一步探索创新城市线上“云交往”模式,充分挖掘、运用转化大型国际活动遗产资源。首先,从质量与数量为切入点,塑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活动品牌;其次,借助品牌性国际活动,优化“北京故事”“北京声音”的表达;最后,实现创新科技赋能,做好“双奥遗产”文章,将赛事影响力转化为城市吸引力。


李校长指出,只有切实优化北京营商环境与国际语言环境,从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外高端人才吸纳体系入手,结合科技赋能,以数字技术拓展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才能有效巩固北京国际美誉、提升亲和力,助力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再上新台阶。



在同学们与李校长积极的互动交流中,本次讲座圆满结束。本次讲座以典型案例研究和理论方法分析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研究重点行业、总结经验和分析问题,对北京国际交流中心功能建设战略与策略进行了系统说明,为未来北京城市中心的功能建设提供了有价值、有实践意义的重要指导。同时,此次讲座也帮助同学们全面认识了北京城市发展规划的意义,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工商管理人才专业优势,服务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助力北京率先实现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中国MBA教育网 问题反馈平台

您的身份

  • 院校老师
  • 备考生
  • 其他用户

如何称呼您

  • 先生
  • 女士

您提交的反馈意见

您的联系方式

您的每一个有效信息都至关重要
服务热线: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