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京师范大学(10027)网报公告、(1127)报考点公告

来源:北师大MBA    作者:原编    责任编辑:周子丁    10/06/2023

5277



校研究生招生网最新发布

2024年北京师范大学(10027)网报公告


1.报考北京师范大学且满足在北京参加初试要求的考生可以选择北京师范大学报考点;不符合在北京参加初试要求的考生请就近选择省级招生办公室指定的报考点。

北京师范大学单位代码为“10027”,报考点代码“1127”。

已被招生单位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统考,否则将取消推免生资格。

2.考生报考前,须登录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网(https://yz.bnu.edu.cn),查阅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专业目录及说明,了解报考信息,确保本人符合简章和目录中规定的报考条件要求。

3.网上报名日期:2023年10月8日—25日(每天9:00-22:00)。预报名时间为2023年9月24日—27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4.网上报名时,考生务必认真填写并仔细核对本人的姓名、性别、民族、身份证号、报考类别和考试科目等重要信息。报名期间,考生可进行网上报名信息修改或重新填报,每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网上报名截止后,报名信息一律不得修改。需要注意的是:“报考单位”“报考点”和“考试方式”等三项关键信息,在考生提交报考信息后,无论初试费支付与否,均不得修改。如需修改,应在网上报名截止时间内,取消已填报的报名信息,重新进行报名并支付初试费。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报考类别分为两类:非定向就业和定向就业。北京校区和珠海校区的非定向就业硕士研究生,须将人事档案转入北京师范大学(地址为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自愿选择是否将户口迁入北京师范大学(地址为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定向就业硕士研究生的人事档案、户口均不迁入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基本修业年限内全脱产在校学习。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内,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进行非脱产学习。北京师范大学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仅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

5.网报期间,报名系统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应及时到学籍学历权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务必在网上确认前完成学历(学籍)核验,并将学历(学籍)验证报告(须注明报名号和联系方式)提交至报考院(系)。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网会不定期公布硕士网上报名错误清单,请考生及时关注,相关考生核实网报信息,有误者务必进行网上修改。

6.选择北京师范大学报考点的考生,提交网报信息后,须于网上报名截止时间前,以“网上支付”方式缴纳初试费。

报考北京师范大学且在北京地区以外考试的考生,请按所选报考点的要求缴纳初试费。

7.考生须以真实合法身份报考,因更改姓名或身份证号码导致学历(学籍)校验未通过的考生,须以报名时使用的合法有效身份信息(姓名及证件号码)进行网上注册及信息填报,确认时除提交学籍学历相关认证报告外,还须提供具有更改记录的户口本(簿)或公安机关开具的相关证明。考生须如实正确填写本人民族代码及名称,凡弄虚作假或输入错误、复试时要求更改者,均不得享受国家少数民族有关政策。考生须正确详尽填写本人通信地址,以便准确发放录取通知书等。凡因通信地址填写不详或填写错误,导致录取通知书等材料无法寄送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8.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的考生,应符合教育部规定的报考条件,报名时应当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填报本人入伍前的入学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复试前须向报考院(系)提供《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进行复核,且仅能报考政府管理学院120400公共管理学和物理学系070201理论物理。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的考生,若初试后申请转入普通计划,须报考专业有调剂计划且符合调剂要求方可转入。

9.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应符合教育部规定的报考条件,且仅能报考法学院035101法律(非法学)、政府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定向新疆,不再面向新疆招收其他类型民族骨干计划硕士研究生)、化学学院070300化学、环境学院083001环境科学、生命科学学院071000生物学和071300生态学、社会学院030300社会学、地理科学学部070502人文地理学和0705Z3自然灾害学、人工智能学院140500智能科学与技术。

10.特别提醒:北京师范大学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仅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考生网报时报考类别须填报“定向就业”。

11.所有考生均须按照报考点要求进行网上确认网报信息。

《准考证》由考生于考前十天左右自行在报名系统下载打印。

12.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或因考生本人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提交虚假材料及未按要求提交所需材料造成后续不能网上确认、考试(含初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13.关于初试成绩、复试分数线和复试须知等招生信息会及时在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网(https://yz.bnu.edu.cn)公布,请考生登录查询。考生也可通过微信查看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微信公众平台(订阅号)发布的最新信息,搜索公众号“京师研招”或“bnuyzh”即可关注。

本公告中如有内容与上级主管部门最新政策相冲突,北京师范大学将按照教育部和北京教育考试院最新政策执行。


北京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

2023年9月25日


本公告将视本地疫情防控情况作出相应调整,届时另行通知。

本公告中如有内容与上级主管部门最新政策相冲突,北京师范大学将按照教育部和北京教育考试院最新政策执行。


北京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

2022年9月23日


2024年北京师范大学(1127)报考点公告

一、报名要求

1.请考生认真阅读《北京市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考生须知》、《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以及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网发布的北京师范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专业目录及说明。确定本人符合规定后,真实、准确地填写个人报考信息。凡不符合规定报考条件或提交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者,无法在北京师范大学报考点参加考试,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2.北京师范大学报考点仅接受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考生报名:

(1)报考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且本科就读学校在北京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

(2)报考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且具有北京户籍或2023年(1月至9月)在京连续缴纳6个月(含)以上社会保险中的基本养老保险或基本医疗保险(不含补缴)的往届生;

(3)报考北京师范大学单独考试的考生;

(4)报考京外招生单位的北京师范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考试方式为全国统考)。请注意,属于以下两类情况的北京师范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不能选择北京师范大学报考点:

①“业务课 2”科目考试时间超过 3 小时或有使用画板等特殊要求、考试科目代码第 1 位为“5”的,须选择 1116 北京建筑大学报考点;

②报考军事院校的,须选择 1196 陆军装甲兵学院报考点。

二、网上报名

1.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3年9月24日至27日(每天9:00-22:00)。预报名信息为有效网上报名信息。

网上报名时间为2023年10月8日至25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2.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https://yz.chsi.com.cn,以下简称“研招网”)和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网(https://yz.bnu.edu.cn)浏览报考须知,并按照教育部、北京教育考试院、报考单位及本报考点的要求按时填报网上报名信息、按时完成网上支付初试费。

网上报名期间,考生可进行网上报名信息修改或重新填报,每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网上报名截止后,报名信息一律不得修改。需要注意的是:“报考单位”“报考点”和“考试方式”等三项关键信息,在考生提交报考信息后,无论初试费支付与否,均不得修改。如需修改,应在网上报名截止时间内,取消已填报的报名信息,重新进行报名并支付初试费。

另外,请考生务必牢记“研招网”的网上报名用户名、报名号及密码,后续须凭网上报名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打印准考证等,北京师范大学无法提供“研招网”登录系统的任何信息查询。

3.考生须使用有效身份信息报名(曾用名或曾用身份证号等均为无效身份信息)。考生须如实并正确填写本人民族代码及名称,凡弄虚作假或输入错误、复试时要求更改者,均不得享受国家少数民族有关政策。

4.考生须正确详尽填写本人通信地址,以便准确发放录取通知书等。凡因通信地址填写不详或填写错误,导致录取通知书等材料无法寄送的,后果由考生本人自负。

5.网上报名期间,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网会不定期公布硕士网上报名部分错误清单,请考生及时关注并核实网上报名信息,有误者务必及时进行网上修改。

三、网上确认

所有选择北京师范大学报考点且符合要求的考生均须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网上确认,逾期不再补办。

1.根据北京教育考试院工作安排,北京师范大学报考点将于2023年11月5日前完成网上确认,具体安排将于10月底前在本考点网上确认指南中公布,届时请考生及时关注。考生须按照要求,按时提供各类审核材料(若不符合要求,须按时重传),待报名系统提示确认成功,完成网上确认流程。

2.考生一般应提交以下网上确认材料,最终以本考点公布的网上确认指南为准:

(1)本人截至2023年12月25日仍有效的居民身份证。

(2)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提供学生证(要求有照片且每学期均已注册)个人信息页及注册页。

(3)往届生户口所在地为北京的,提供户口本(薄)或公安机关出具的户籍证明;往届生工作单位所在地为北京的,提供本人2023年1月至9月期间在京连续缴纳6个月(含)以上社会保险中的基本养老保险或基本医疗保险个人权益记录(参保人员缴费信息,均不含补缴)。

(4)录取当年入学前方可获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的考生,提供境外高校近期开具的成绩单或者在读证明。

(5)网上学历(学籍)校验未通过的考生,提供教育部学籍学历权威认证机构出具的学历(学籍)认证报告或在线验证报告;因更改姓名或身份证号导致的学历(学籍)校验未通过的考生,除提供在线认证报告外,还须提供具有更改记录的户口本(簿)或公安机关开具的相关证明。

(6)非应届在读研究生及第二学士学位在读生报考的,提供在读学校培养管理部门同意报考函件(有工作人员签字、联系方式、部门盖章)。

四、其他事项

1.对于已通过网上确认的考生,因已启动考务组织程序、安排考试资源,故一律不予退费。对于在报名过程中取消报考信息、重复缴费、未进行或未通过网上确认的考生,其缴纳的初试费由“研招网”对账结算后统一进行退费处理,所退费用预计于2023年12月底返还考生缴费时所用的支付账户。为确保退费顺利进行,在此提醒:考生不要急于注销支付账户,发现问题请及时与“研招网”客服联系。

2.《准考证》由考生于考前十天左右,自行凭网上报名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下载打印。《准考证》须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均不得涂改或书写任何内容。考生须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

3.报考北京师范大学的考生,请定期登录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网(https://yz.bnu.edu.cn)浏览招生信息,主动了解考试安排、入场要求等,并保持通信畅通,积极配合完成相关工作。考生也可通过微信查看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最新信息,搜索公众号“京师研招”或“bnuyzh”即可关注。

本公告中如有内容与上级主管部门最新政策相冲突,北京师范大学将按照教育部和北京教育考试院最新政策执行。


北京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

2023年9月25日


经管MBA(北京校区)

招生信息

招生人数:314

学习方式:非全日制

录取类别:定向就业

学制:2年

学费:9.9万元/年

总学费19.8万元,分两年缴清


学校单位代码:10027

报考院系:002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报考专业:125100工商管理

专业方向:(六选一)

○数字企业管理

○金融与会计

○管理咨询

○人力资源管理与应用心理

○教育运营与管理

○文化创意产业管理


关于我们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始建于1979年,是中国师范类大学中成立最早的经管学院之一。依托北京师范大学百余年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学院以“经邦济世、励商弘文”为使命,以“具有人文底蕴和国际影响的一流经管学院”为愿景,以“包容、多元、创新、责任”为价值观,致力于创办将经管教育、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有机结合的办学模式。

2016年,学院顺利通过欧洲的EQUIS国际认证,其中MBA项目在全部评估指标中均达到或超过质量认证标准,2019年顺利通过再认证。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发布的2016年一级学科评估(第四轮)结果中,理论经济学获评A类学科。在QS公布的2021年学科排名中,商业与管理研究学科位列中国大陆高校第11位,经济学与计量经济学科、会计与金融学科位列第12位。在英国时代周刊发布的2022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中国学科评级中,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两个学科分别获评A。学院整体、特别是MBA项目的教育质量和国际化办学水平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认可。


● 中国师范类大学

最早 获批MBA项目培养权的高校之一

● 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专业方向体系

数字企业管理

金融与会计

管理咨询

人力资源管理与应用心理

教育运营与管理

文化创意产业管理

● 重视质量、重视自主、重视人才的培养体系


课程库源丰富

师资优质多元

助力自主发展

视野实践并进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中国MBA教育网 问题反馈平台

您的身份

  • 院校老师
  • 备考生
  • 其他用户

如何称呼您

  • 先生
  • 女士

您提交的反馈意见

您的联系方式

您的每一个有效信息都至关重要
服务热线: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