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MBA讲座回顾】:数字经济的发展与未来

来源:厦门大学MBA    作者:原作者    责任编辑:王威林    03/12/2024

5671


2024年3月6日下午3时许,厦门大学MBA学者论坛如约而至。中国科学院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大数据挖掘与知识管理重点实验室主任石勇为MBA学生带来了题为《数字经济的发展与未来》的讲座。讲座由厦门大学MBA中心主任屈文洲教授主持。


石勇以时代背景和政策要求为讲座切入点,通过生动细致的讲解,向同学们分享了数字经济与东数西算和绿色生产力的联系,并通过分析数字经济的社会价值,介绍了数字经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途径,阐述了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的建议与思考,令在座同学受益匪浅。



数字经济的基本问题


石勇首先从向量方程组入手,引出了大数据和数字经济时代产生的背景。数字经济是以大数据、智能算法、算力平台三大要素为基础的一种新兴经济形态。石勇强调,数字经济的两大发展方向是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二者不仅存在差异,且实现产业数字化难度更大,要求更高,对基础要素也更为重视。


随后,石勇通过分析大数据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引出了对大数据定义和来源的讨论。他指出,大数据是来源众多、类型多样、大而复杂、具有潜在价值、但难以在期望时间内处理和分析的数据集,是数字化时代的新型战略资源,是驱动创新的重要因素,正在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从类别上看,大数据的种类十分多样、几乎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健康、基因、通信、气象、信用、社交大数据等;从来源上看,大数据主要有政府、企业、开源共三个来源。在大数据分析的发展过程中,依然面临着非结构化数据的结构化、数据复杂性与不确定性、数据异构与决策异构的关系等三大挑战。


石勇进一步指出,在数字经济时代下,更应该对大数据建立科学准确的认识。大数据并不代表总体、而是大样本,大样本比小样本更具有普适性;大数据分析应当从粗糙中寻求精确,需要从相关关系中把握因果关系并预测未来。他还梳理了大数据分析和大数据挖掘的历史变迁,并谈到了传统数据分析方法和数据挖掘方法的相关差异。


最后,石勇介绍了大数据分析/挖掘的三大准则及大数据分析/挖掘目前所面临的挑战。接着,他介绍了智能算法作为大数据挖掘的工具方法的具体应用,并用图解释了智能算法的数学与思想表达以及算力平台的储存分析和表现形式。



数字经济推动社会发展


石勇首先通过回顾数字经济的历史沿革,指出了国际数字经济体在法律政策、创新驱动和市场形态的先行优势。他而后谈到了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在规模、比重和增速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石勇围绕数字经济在医疗、征信、超算等领域的应用范例阐述了数字经济的发展现状。首先,石勇介绍了在特殊时期基于大数据分析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利弊的鲜活案例,还谈到了数字经济在全国个人信用评分系统的广泛应用。在最后一个案例中,石勇介绍了数字经济在超算领域的创新应用以及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领先优势。



与数字经济的多维联系


石勇首先回顾了东数西算的战略布局,并指出了在东数西算助力数字经济的背景下,数字经济在向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他对东数西算工程提出了四点建议:完善跨节点的系统性硬件基础建设;形成数据中心的统一建设标准;构建算力为基础的数据要素创新体系;同步规划节点地区的大数据中心建设和运营。


而后石勇针对数字经济发展绿色化,阐述了绿色发展与数字经济的联系。以碳中和在全球面临的挑战为切入点,他认为中国在实现碳中和这一巨大挑战的过程中,很多领域也将因此迎来全新的机遇。


最后,石勇通过对中美风险投资峰会暨巴菲特股东大会的会议主题及发展历程的介绍,强调了数字经济的社会价值。



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的建议与思考


讲座尾声,石勇强调了个人对发展数字经济的建议:持续强化数据开放与数据保护;持续推动大数据职业技能培训;持续加强“卡脖子”工程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建立“一卡一码”民生服务体系;加快建立面向全社会的征信体系;积极争取国际话语权。此外,他还对数字经济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合理的展望,其中不仅有对人类发展高智能计算机技术突破的畅想,还对数字经济融合中国文化提出了新的展望。


Q&A



在互动问答环节,在场师生围绕数字经济发展的多个话题进行了问答与热烈的讨论,给予在场与会者颇多启迪与收获。


随后,屈文洲代表MBA中心向石勇颁发讲座纪念奖杯,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中国MBA教育网 问题反馈平台

您的身份

  • 院校老师
  • 备考生
  • 其他用户

如何称呼您

  • 先生
  • 女士

您提交的反馈意见

您的联系方式

您的每一个有效信息都至关重要
服务热线: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