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是李诚尧送给自己而立之年的一份珍贵礼物。正是这份礼物,让他在今年6月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辞去投资公司的工作,以创业者的身份重新启航。
在过去的30年里,李诚尧走过了一段段长长的路:他出生于台湾,幼年时随家人迁至上海,随后又远赴美国深造。这样的成长历程就像是一幅跨越大洋的多彩画卷,让他建立起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也让他学会更从容应对变化。
如今,他将这些宝贵的财富融入到自己的创业旅程中——不仅为自己筑梦,更为连接两岸青年的交流与合作搭建起了一座桥梁。
PROFILE
李诚尧 Peter Lee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
在职金融MBA项目23级学生大使
毕业于:美国华盛顿大学 经济系
就职于:AIDIO CO-founder & CEO
从投资人到创业者,跨越舒适区再上征途
对于李诚尧而言,30岁标志着他职业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此之前,他是一名投资人,专注于“年轻人新消费”领域,并且参与了多个与年轻消费者紧密相关的项目,如小酒馆、沉浸式体验、餐饮供应链等。但在30岁这一年,他毅然开启了一个全新的身份——“AI硬件创业者”,主要关注点也变成了产品开发、营销、工厂生产、公司管理和成本核算等更为实际的业务领域。
创业的想法要追溯到他之前做投资人的经历:2020年底,居家办公成为新趋势时,他所在的公司敏锐地捕捉到了会议软件和工具的市场潜力,投资了一家专门从事会议纪要、同声传译、声纹速记的科技公司,李诚尧也由此开始关注“会议工具”领域。另一方面,在全球AI领域的快速发展中,李诚尧从中也洞见了新的可能:“硬件与AI的结合,能够弥补纯软件的局限,这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正因为如此,在预见到“AI与硬件结合”将是未来的趋势后,李诚尧果断投身于“AI硬件”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在徐徐展开的这份创业蓝图里,他计划将中国强大的制造业与人工智能的创新潜力结合起来,以“AI会议耳机”作为切入点,以此进军美国,开启自己的AI创业之旅。
图: 海外读书时候的李诚尧
“当然,创业也是一条充满挑战的道路。”挑战之一就是身份的转变——从曾经的项目“评审者”到现在的项目“开拓者”,现在的李诚尧需要不断向外界证明自己的创业项目,“而说服他人相信自己的愿景,绝非易事”。
但作为“创业新手”,李诚尧又感觉自己是幸运的,因为在创业路上有很多人伸出了援手。他特别提到了自己的论文导师、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的学术副院长张纯信教授。张纯信教授是复旦国金金融科技研究中心的主任,曾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发表关于金融科技的主旨演讲,在技术私募股权和风险融资领域有丰富的管理咨询经验。
对于李诚尧的研究生毕业论文主题“软件产品结合GPT技术的案例研究”,张教授基于自己对市场动态的深刻理解、对金融科技的前景预判给出了富有启发性的指导意见。不仅如此,他还针对李诚尧的创业产品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并为他链接了宝贵的商业资源。“可以说,学校导师提供的帮助与传统投资机构截然不同。正是师生关系的纽带,使得老师们的助力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对行业大势的预判、来自优秀导师的支持,让李诚尧充满了一往无前的勇气。
图:李诚尧与小组同学的合照
从投资人到创业者,跨越舒适区再上征途
事实上,追溯李诚尧的成长轨迹,跨界与挑战一直是他的人生底色。
1994年,李诚尧出生在宝岛台湾。在还是婴儿的时候,他便随父母跨越海峡,来到了充满活力的上海。随后,怀揣着对更广阔知识领域的向往,李诚尧又不远万里踏上了赴美深造的旅程。在这样丰富多彩的成长过程中,他逐渐锤炼出敢于挑战、勇于探索的个性。
都说看过世界的人更有底气去接受变化,直面挑战,李诚尧正是如此。2023年,经济大势不明,市场面临动荡,李诚尧果断选择来到复旦在职金融MBA的课堂,系统学习金融与管理知识,为未来发展积蓄能量。
从人文到金融,从理论到实践,在复旦国金的学术殿堂中,李诚尧格外享受这种再度蜕变、刷新自我的感觉。他特别提到了一门课程——衍生品投资。“这门课程虽然与我的本业无关,但课程中的实战模拟、策略和思维模式对我而言是一次洗礼,收获的衍生品投资能力我相信会终身受用。”
图:班级合照
对于李诚尧自己而言,复旦国金不仅让他收获了全新的知识与视野,更给予他温暖和包容的氛围。他在这里迎来个人的蜕变,也在这里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并肩前行。李诚尧至今难忘和同学们共同参与阳光杯篮球赛的经历,“这是一场跨项目、跨年级组队与外部高校进行热血比拼的比赛,我们每个人都为了同一个目标全力以赴,那种齐心协力的团队精神让我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
图:阳光杯复旦国金篮球队合照
助力更多青年管理者从复旦出发,了解中国与世界的未来
如今,李诚尧不仅以创业者的身份探索前行,更希望以搭建一座跨文化交流的桥梁,连接不同背景和观念,做更有价值和影响力的事业。
从台湾到上海、从中国到美国,李诚尧的生活经历赋予了他开阔的胸襟和乐于助人的性格。他曾在华盛顿大学求学期间担任台湾学生会主席、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干部等职务;回国后也同样热心服务集体,在台协担任青年部干部。作为曾经的投资人,李诚尧习惯于为他人的梦想添薪加柴;如今,他又将这份热情投入到了一项新的使命中——搭建大陆与台湾年轻人之间的交流桥梁。
在复旦在职金融MBA项目的平台上,李诚尧为自己的愿望找到了落地之道——他主动担任起了项目“学生大使”的职责,努力吸引更多在大陆的台湾青年来到复旦国金深造,在这里更深入了解中国金融的力量、也更全面洞察世界发展脉搏。
图:复旦在职金融MBA学生大使新春合照
他观察到,许多台湾的青年管理者,面临着扩展认知视野、拓宽交流平台的迫切需求。与此同时,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浪潮中,工厂和产业链的时代性变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这些青年管理者也迫切需要了解“世界正在发生什么”以及“未来将走向何方”,以便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与时代同步前行。在李诚尧看来,给予了自己宝贵启发的复旦在职金融MBA项目也将是这些台湾青年获取新知、拓展见识的理想选择。
从华盛顿大学的台湾学生会主席,到上海台协的干部,再到如今复旦国金的学生大使,李诚尧始终致力于“链接”不同背景下的青年与学生,让大家可以打破空间地域的局限,以真正开放的心态凝聚在一起,蓄积能量、并肩向前。
从过去到现在,李诚尧一直是满怀热忱的“搭桥者”;面向未来,他还将成为AI大潮中勇往直前的开拓者。属于他的人生故事还有更多波澜壮阔的章节,未完待续。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您的每一个有效信息都至关重要
服务热线: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