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五道口MBA项目创新 | “AI+金融”MBA课程模块首发!

来源:清华五道口MBA    作者:原编    责任编辑:姜胜朝    04/07/2025

4674


3月29日,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MBA教育中心联合大数据研究中心,共同开发的“AI+金融”MBA课程模块正式开课,标志着清华五道口首个“AI+金融”相关课程的教学正式落地。启动当天,金融MBA教育中心主任魏晨阳出席现场并发表致辞,深入剖析了课程的开创性价值,郑重介绍了授课教师。


AI+金融”课程的实施,是清华-康奈尔双学位金融MBA项目在课程创新的最新突破,也是一系列围绕“金融强国”人才培养、“金融五篇大文章”等课题的课程创新的起点。其中,与“五篇大文章”相关的新课已“蓄势待发”,将全方位赋能学生及校友,助力清华五道口教学体系的高质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课程在时间、主题、形式及参与群体等多维度均实现了创新和突破,向项目在校生及广大校友敞开大门。自首期至十期,跨越十个年级的100余名校友与学生热烈响应,参与热情空前高涨,课程收获了广泛赞誉与高度评价。

图为课程合影


01

首发创新:课程创新首当其冲

清华大学积极响应国家“金融强国”战略,大学层面行动方案已经出台。在此框架下,五道口金融学院作为执行该方案的核心力量,将秉持“不怕苦、敢为先、讲团结、重贡献”的道口精神,充分发挥清华五道口的独特优势。在学院的引领下,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相关多门创新课程已经“在路上”,结合人工智能浪潮,首发推出了“AI+金融”MBA课程模块,旨在为校友、学生构建“金融-科技-产业”三维知识体系,深入聚焦人工智能与金融领域的深度融合创新。


该课程由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长、北京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长、清华五道口金融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薛正华授课。薛正华长期致力于大数据、人工智能及金融科技领域的研究与实践,不仅在学术界发表多篇高质量论文,还荣获多项国家发明专利,更主导研发并成功运营了上百款大规模商用系统,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是山东省、陕西省、北京市以及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

图为薛正华授课


02

主题创新:AI+金融的一次融合创新

随着ChatGPT与Sora的爆红,从春晚舞台上机器人的翩翩起舞到DeepSeek在短短7天内吸引一亿用户的壮举,人工智能的浪潮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全球。在这个AI深刻重塑各行各业的时代背景下,无论企业还是个人,都亟需迅速掌握AI、运用AI、融合AI。为此,“AI+金融”MBA课程模块精心设计了教学内容,采用“技术原理-行业实践-商业变现”的全链路教学模式,不仅深入剖析大模型、智能体、RAG、精细调优、强化学习、思维链等AI领域的尖端技术,还开创性地从独特视角探讨AI如何驱动金融创新、金融如何反哺AI发展,以及AI与金融如何携手推动各行各业的蓬勃发展。


除了扎实的理论基础,该课程还紧密贴合实际,基于全球范围内上百个AI产业创新应用和新型商业模式的经典案例,精选了金融、教育、医疗、制造、新零售等多个行业的代表性实例,使学生、校友能够直观且深刻地感受到AI所带来的颠覆性变革。此外,课程还从资本运作的角度出发,强调了资本在科技创新中的关键作用,并精选了数十家全球范围内融资额超过5亿美元的AI独角兽企业,深入分析其发展历程中的技术演进、市场拓展以及金融支持的影响。本课程旨在通过金融、技术、产业发展等多维度的视角,为学生、校友提供新颖、全面且富有启发性的学习体验。

该图片由AI生成


03

形式创新:课堂和论坛结合,理论和实践并重

本次“AI+金融”创新课程模块在形式上实现了重大革新,通过精心设计的1.5天课堂授课与半天创新论坛相结合的形式,旨在促进学生与校友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深度融合。在这一创新模式下,课堂内传授的知识能够即时且有效地转化为实践,论坛案例深化理解,实现了知识与实践的无缝对接与应用深化。


图为论坛强大阵容和合影


04

学习生态创新:校友&学生同堂,终身成长

本次“AI+金融”课程的另一显著特色,在于其非凡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它不仅向在校生开放,更将宝贵的学习机遇慷慨地延伸给了已毕业的校友们,让他们有机会重返校园,再次和在校生一同坐在教室里,深入探索AI与金融领域最前沿的理论精髓与实践智慧。


通过这门课,来自不同地域、行业,横跨10个年级的学生与校友充分融合与互动,彼此启发,共同成长。从小院毕业绝非学习旅程的终点,而是开启终身学习、追求终身成长旅程的新起点。通过这样的课程安排与学习氛围,我们致力于构建一个持续学习、共同成长的终身学习学习生态和校友社区,让每一位学生及校友都能在快速变化的AI与金融时代中,保持竞争力,引领未来。


图为学生、校友一同上课


05

反响热烈:击中校友/学生需求的精准施策

课后,学生与校友们对本次创新性的“AI+金融”课程反响热烈,好评如潮。他们普遍认为,课程内容紧密贴合当前社会对于AI知识的迫切需求,无论是在科技前沿的探索,还是在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中,AI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这次课程精准地击中了他们对于AI知识的渴求与行业需求,是一次高度精准且富有前瞻性的施策。


2018级 杨泾

课程内容极为详实且体系完备,讲解深入浅出,切入点精准,使得无论是零基础还是具备专业基础的同学都能满载而归。老师对AI技术的系统性梳理以及对行业内最新进展的剖析,都让我受益匪浅。其深入浅出的讲解风格,辅以丰富的商业实战案例,让我收获颇丰!

传统产业中深化人工智能的应用无疑是下一阶段最为核心的领域。这一进程亟需既精通AI又熟悉产业的中高层管理者作为推动者,而这部分人群恰好与MBA学生和校友高度契合。感谢学院和项目此次为已毕业的同学提供学习机会,让我有幸在毕业后仍能重返校园继续学习,倍感温暖。


2020级 徐隆灿

作为一名非AI专业的金融从业者,我收获颇丰,原本碎片化的知识在此得以系统化整合。校友返校的模式尤为出色,它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终身学习的平台,还进一步加深了校友间的联系。鉴于AI作为未来至关重要的发展方向,一天半的课程内容还是压缩的,衷心希望能够再有机会学习,以更深入地探讨这一领域。再次对这样的安排表示感谢。

当前,金融行业所服务的对象广泛涉及AI、人工智能、先进医疗及器械、生物医药等新兴行业。然而,金融专业的同学们往往对这些领域缺乏深入研究。因此,我期望学院和项目能够结合国家鼓励的行业领域及未来发展方向,开设更多相关课程,并频繁举办校友返校活动,以助力我们更好地适应这一变化。


2023级 黄腾飞

因为过去我们接触AI的信息都是东一块西一块,属于碎片型知识,这两天的课相当于从头到尾捋了一遍,形成了结构性框架,我自身虽然也在互联网和AI行业工作,但这个课程依然对我有很大的帮助。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中国MBA教育网 问题反馈平台

您的身份

  • 院校老师
  • 备考生
  • 其他用户

如何称呼您

  • 先生
  • 女士

您提交的反馈意见

您的联系方式

您的每一个有效信息都至关重要
服务热线: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