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0日,深圳大学经济学院成功举办"2025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会上正式发布了深圳首个数字经济专业硕士(非全日制)项目,并举行了校外导师聘任仪式。深圳大学经济学院数字经济专业硕士项目负责人罗浩教授在项目发布环节详细介绍了该项目。
数字经济国家战略与人才需求
在国家顶层设计引领下,数字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53.9万亿元(占GDP42.8%),增速显著高于传统经济,预计2025年突破60万亿元。为支撑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家接连出台《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和《数字人才培育行动方案(2024-2026)》,重点培育兼具技术创新与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当前,产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数字人才缺口日益凸显。深圳大学抢抓机遇,整合经济学院优势资源,联合广东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深圳大学经济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重点实验室",推出这一战略性人才培养项目。
深圳大学经济学院数字经济专业硕士项目负责人罗浩
立足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深圳大学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的区位优势,依托数字经济示范区建设经验,全力打造数字经济专业硕士项目,为大湾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助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经济发展高地。
四大特色打造差异化竞争力
深圳区位优势
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推动湾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将为学生提供最为丰富的数字经济发展样本场景,帮助学生接触最前沿的技术动态和行业发展趋势,为未来职业发展开拓全新的上升空间。
前沿的数字化课程体系
项目课程将结合技术发展前沿和行业最佳实践,设计数字化技术课程板块,开展人工智能导论、区块链与数字货币、大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核心技术课程。
实践导向,实战育人
项目聚焦先进制造、数字供应链和供应链金融领域,定向培养政府数字治理、企业数字化转型及数字产业运营管理人才。采用"实践导向"培养模式,鼓励学员以所在企业真实案例为课题,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能力提升,助力产业数字化转型。产教融合,双导师制与多家世界500强、数字经济头部企业开展联合课程共建,实施"学术+业界"双导师制。顶尖教授夯实理论基础,行业专家指导实战应用,打造理论扎实、实践过硬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
实现产教深度融合。
在数字经济专业硕士校外导师敦聘仪式上,深圳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郑尊信教授为南山集团战略中心总经理卢忠宝,南山集团信息中心总经理杜汪洋,阿里巴巴公益部乡村振兴人才可持续发展中心主任张雷,亚洲保理(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柳方,华泰智远大数据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刘南余,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顾问首席科学家罗志平,上海通天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华南区总经理张励骧颁发聘书,未来校外导师将深度参与人才培养与产教融合的推动。
招生政策与就业前景
项目学制3年,在职学习(周末授课),兼顾在职人士的学习需求。考试科目四门:政治、英语全国统考,另有两门专业课管理学基础、数字经济基础由学校自主命题。毕业生将获得深圳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和数字经济硕士学位(双证),就业方向涵盖政府部门数字经济管理、金融机构数据分析、科技企业数字化运营等多个领域。同时,学院将为部分优秀同学提供社会奖学金支持。
首批校外导师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您的每一个有效信息都至关重要
服务热线: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