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前签到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学位中心主任程国萍
会议伊始,程国萍主任代表同济经管对参加本次活动的同学们表示欢迎。她表示,在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的时代,人工智能重塑产业逻辑、生物医药爆发增长,中国智造更加需要既懂管理、科技、又懂产业、市场、资本的跨界人才。作为中国商科教育的先行者,同济经管秉持"扎根中国,面向世界"理念,以"管理赋能科技,创新驱动未来"为使命,持续培养行业领军者。本次活动将深度解读2026年六大专业学位项目的创新升级与招生政策,期待与各位同学共同探索未来商业发展的无限可能。
活动现场
同济经管名师张玉臣公开课:
以道谋势,以静制动——学校教育到底教给专业学位同学什么?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创新与战略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玉臣教授结合历史发展与时代脉络,从“道”与“势”的哲学思辨,讲到“静”与“动”的实践智慧,带领同学们触摸战略思维的底层逻辑,深刻体会到专业学位教育的核心。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创新与战略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玉臣教授
张玉臣教授围绕复杂世界背景下的“道”与“势”,向同学们阐释了何为领导力以及如何把握时代大趋势的逻辑。他指出,领导力是博与雅的综合体现,领导要给组织确立长远的发展方向以及道德准则,把握时代的逻辑,确保走在正确的赛道上。
张玉臣教授表示,道可以延伸为人们内心所指的方向或追求。百战归来再读书,是为了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困惑却又无法解决的问题。在学习中,通过自我定位赢得信任,通过自我尊重实现调整,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
接着,张玉臣教授谈到了“以学至静、以静求道、以道制动”的哲学思考。非宁静无以致远,希望同学们通过读书实现更高远的追求,他将“唯有读书方宁静,最是书香能致远”这句话送给了在场的各位同学。他直言,读书而不穷理,只是增长习气;读书穷理,则是改变自己的认知体系,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读书逐渐优化自己的意识,实现高层次的自我认知和思维模式;持续修炼心智,坚持求实求真,方能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名师公开课现场
项目升级:打造"管理+科技+产业"培养新范式
六大专业学位项目宣讲及招生新政发布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王洪伟教授以深入浅出的方式,系统地对学校、学院以及六大专业学位项目进行了介绍。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王洪伟教授
同济大学历史悠久、声誉卓著,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1907年由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创办,经过118年的发展,同济大学已经成为一所特色鲜明、在海内外有强大影响力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大学,综合实力位居国内高校前列。
同济经管学院建院41周年以来,践行“创造管理新知,造就业界精英,践行持续发展,应对全球挑战。”的使命,努力建设成为全球知名的商学院。经管学院由8个系构成,有4个一级学科,6个专业学位。学院有着强大的知识交叉背景,国际化程度高,已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著名院校签订合作协议。
同济经管开设六个专业学位项目,分别是MBA、EMBA、MEM、MPA、MPAcc、MF,六个项目相互融合、协同促进,旨在通过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回馈社会,为同学们带来更高的知识价值、网络价值和学位价值。从多元校企联动,到学科交叉理念,将同济的优势学科与上海地域区位深度结合,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和创业起步的广阔空间。
王洪伟副院长介绍了六个专业学位项目本年的主要变化,围绕专业方向、师资力量、国际合作、报名流程、奖学金体系等进行了详细讲解。
同济大学MBA项目聚焦管理+科技+产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形成了8+1的培养方向,包括中、英文授课的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综合管理MBA、技术转移方向、科技创业与投资方向、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方向、医药医疗产业方向、AI湾区智链方向等。同济大学EMBA项目有三大培养方向,分别是未来产业领袖EMBA、科创投资与并购EMBA、台湾中山CSEMBA。本次面向2026年报考同学均设置了全新的奖学金体系。同济大学MEM项目依托同济经管管理科学与工程A+学科的优势,旨在培养复合型人才。同济大学MPA项目面向政府公务人员,分为了城市安全与应急管理方向、技术转移方向。2026年同济大学MPAcc项目即将启动全日制会计学专硕项目,分为了公司财务、智能与绿色会计、工程财务与审计三大方向,引入了校内业界双导师制度。同济大学MF项目同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强强联合,依托两院在金融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等专业学科优势,全新打造“新商科+新工科”的创新教育模式。
王洪伟副院长还介绍了同济科创产教融合生态体系,为践行国家战略,顺应时代需求,培养引领科技创新、产业变革的拔尖人才,同济科创聚焦全面的生态伙伴体系,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了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融合打通。
校友分享:从职业加速器到认知革命
本次会议邀请了往届优秀校友进行分享。同济EMBA2008级校友、上海建为历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伟民以“从技术理性到文化算法的范式突围”为题,谈到了技术理性的价值升维与同济EMBA带来的认知提升。他指出,当技术不能转化为经济价值,再精妙的构造都无法抵御时代浪潮。于是他选择毅然转身,从技术员转战销售战场,到转型企业管理,再在房地产黄金时代选择走进同济EMBA的课堂,逐步实现认知重构。同济EMBA赋予了他应对房地产增量开发停滞、转向存量盘活的风险对冲智慧,实现了存量博弈的认知革命。在上海外滩历史建筑群保护中,郭伟民秉持着“文博数字化、数字资产化、资产证券化”的理念,旨在以上海作为文化引领阵地,通过激光点云技术建立毫米级数字档案,让每块砖石都成为可溯源的数字资产。
同济EMBA2008级校友、上海建为历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伟民
“济”往开来,管通天下。同济MBA2013级校友、嘉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李坤以真诚的语言,谈到了自己在与同济经管的双向奔赴。同济经管的学习经历成为了他职业生涯的“加速器”。课程设计兼具实战性和前瞻性,从金融市场的底层逻辑到商业管理的顶层思维,让他在竞争激烈的基金行业快速建立专业壁垒,从一线员工起步,通过十年努力逐步成长为公司高管。他坦言,同济经管的两年,不仅是学习的两年,更是为人生“重新编程”的两年。学院遍布全球的校友网络,是职场进阶的“隐形财富”,终身“学习”不再是任务,而是形成了一种习惯。每年校庆与校友活动,总能看到不同年龄、行业的同济人共话创新与责任,达成精神共鸣,实现与时代同频。李坤认为,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同济赋予他的内在铠甲,面对AI革命与全球化变局,他十分庆幸:同济经管培养的不是“工具人”,而是“破局者”。
同济MBA2013级校友、嘉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李坤
同济经管2026年专业学位名师公开课暨首场招生发布会至此圆满结束。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就是现在,期待与大家相聚同济,扬帆远航。
会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