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考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4)学业水平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①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从毕业后到2026年入学之日,下同)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2023年9月之前毕业);
②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本科结业后,达到大学本科毕业同等学力并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2021年9月之前毕业);
③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2024年9月之前毕业)。
MBA招生方向及学习形式
说明:
*MBA不设提前面试。
*学费按学年支付,两年内交齐。
*最终信息请以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院公布的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为准。
报考流程
档案与就业
全日制MBA研究生为非定向就业,档案转入东北财经大学,毕业后按我校有关规定办理派遣相关手续;非全日制MBA为定向就业,须提供就业协议或在职证明。
联系方式
周老师:0411-84710386 189-4089-6655(微信同步)
李老师:0411-84710386
赵老师:0411-84738233
刘老师:159-4087-6900(AI赋能与智能供应链方向)
最终信息请以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布的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公告和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院公布的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为准。
东北财经大学简介
东北财经大学以“培育卓越财经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使命,是一所突出经济学、管理学优势和特色,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研究型大学。
学校始建于1952年,1979年划归财政部管理,1985年更名为东北财经大学,2000年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辽宁省管理为主的体制。2012年成为财政部、教育部、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引领,加强高水平经管学科群建设,学科实力稳居全国财经高校前列。财政学、产业经济学、会计学是国家重点学科、国家特色重点学科,数量经济学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学、统计学3个一级学科建设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学、统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理论经济学、公共管理学6个一级学科入选辽宁省高等学校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其中应用经济学跻身“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对象,工商管理学、统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入选“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对象。
工商管理学院简介
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成立于1994年6月,是东北财经大学最早成立的全日制学院。学院坚持“特色化、品牌化、平台化、生态化”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中国式管理”和“数智化转型”两个学科方向,实施“学科战略化、科研组织化、行政学术化、学术生态化”的新发展战略。学院以培养适应数字化时代“具有全球视野、本土情怀、知行合一、鼎新进取的管理英才”为使命,培养具备“懂模型、会提问、善规则、有温度”四项能力的“AI时代新质管理者”。
学院拥有完备的本、硕、博一体化教育体系,现有工商管理学一级学科下的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公司治理、旅游管理、智慧供应链与物流管理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工商管理博士后流动站,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公司治理、旅游管理7个学术学位硕士学位授权点,MBA、EMBA、MTA 3个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授权点,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旅游管理5个本科专业全部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校友会2025中国大学一流专业排名中,工商管理专业位列全国第5 (7星级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位列全国第1(5星级专业);市场营销专业位列第7(5星级专业);物流管理专业位列全国第3(5星级专业);旅游管理专业位列全国第2(6星级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和旅游管理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并且分别为国家级和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物流管理专业2022年入选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2023年入选首批辽宁省示范性虚拟教研室。
在教育部组织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工商管理学科评估结果为A-,位列全国前5%~10%,并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更上一层楼,取得历史性突破。2023年,在软科“中国最好学科”评价中工商管理学一级学科位列第13位,学科声誉进一步提升。2024年,学院MBA项目获评QS Stars最高级别的五星认证,为国内首个通过五星认证的MBA项目。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03人,其中专职教师81人,行政人员22人,累计3人入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工商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拥有各类国家级高水平人才3人次,教育部教指委委员3人,全国优秀教师和创新创业导师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辽宁省特聘教授、教学名师、兴辽英才等各类省级人才62人次。近五年来,学院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课题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8项,其他各类纵向项目114项;学院教师在UTD24、FT50等国际一流期刊中发表高水平论文,在UTD2022-2025年中国商学院科研排名百强榜单中,东北财经大学排名第24位,也是前30名内东北地区的大学唯一上榜院校。学院教师共发表国家级学术论文390篇;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奖项22项;承担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7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6门;获批教育部主题案例7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1项;入选哈佛案例库和毅伟案例库2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29篇,全国MTA优秀案例1篇。
学院积极拓展与海内外大学和学术机构的合作与交流,与美国密歇根大学弗林特分校、英国萨里大学、俄罗斯联邦政府金融大学、日本九州大学、韩国忠南大学、德国科隆应用科技大学、澳门旅游大学等四十多所知名商学院保持着经常的学术交流。依托商务部“中华老字号协同创新中心”发起成立“中华老字号国际研究中心”,联合日、韩、马来西亚、新加坡、意大利、英、德等国学者和机构开展老字号国际比较研究。努力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实施,2017年至今,学院获批的教育部“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累计吸引近30个国家的百余名来华留学生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
学院专业具有广阔的就业领域:毕业生大都就职于全国各地的工业、商业、物流、外贸、金融、文旅、康养、医疗等行业及政府机关、行业协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等,其中的知名企业包括:中国电科、大连商品交易所、太平人寿、中交集团、中建集团、中铁集团、中国石油、华录集团、华为、飞亚达、京东、字节跳动、腾讯、用友新道、金蝶软件、携程、锦江国际、同程旅行、比亚迪、特变电工、宝洁、联合利华、德勤、四季文旅、浙江飞扬等;毕业生前往国内外知名高校继续深造的比例达到30%以上,其中的知名学校包括: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澳洲国立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学院已毕业本硕博各层次学生2万余人。这些优秀的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和各相关领域,成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现代管理的骨干与中坚力量。
MBA教育中心简介
东北财经大学于1994年获得MBA教育试点权,是全国第二批17所MBA 试点院校之一。截至2025年9月,MBA、EMBA已累计招收近9000人。东北财经大学MBA项目在2000年全国首次MBA教学合格评估中获得第2名,仅列清华大学之后。在2018年全国首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中获得A-,与南开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同列前7%~15%,整体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长期位居全国先进行列。2024年成为国内首家通过QS STARS五星级认证MBA项目。
现代供应链管理研究院简介
东北财经大学现代供应链管理研究院,是东北财经大学正式批准的独立建制研究单位。研究院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了从供应链的最顶层供应商到供应链的最终端消费者的所有与现代供应链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数据流相关的现代经济管理行为与问题。
目前,研究院已经形成了以国际顶级期刊杂志编辑、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为学科带头人,以常任轨和海外优秀博士为中心骨干,拥有高效行政服务与支持的研究团队。目前研究院已有研究人员17人,均毕业于985高校且拥有海外学习工作经历。截至目前,研究院教师在国际知名期刊共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其中90%为SCI/SSCI论文。特别是在管理学国际顶级期刊(UTD24)发表学术论文23篇,在PNAS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篇。在2019—2020年,以研究院为主力的东北财经大学在管理学国际顶级期刊杂志(UTD24)供应链与运营管理领域文章发表排全国第七位。
研究院积极搭建科研平台与国际顶级学者对接,研究院科研品牌活动——ISCA明哲论坛已经成功举办100余期,邀请海内外学者百余人。通过定期的内外部学术论坛帮助成员实现进步与飞跃。研究院十分注重与企业行业合作,先后与湖南草花互动科技股份公司、平方创想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国网英大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浪潮集团、太平湾临港发展公司、爸爸的选择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杉数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京东集团,沈阳机床集团、顺丰集团、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深圳市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协会等探讨项目合作,开展科学研究。
秉着“理论问题从企业中来,研究成果到企业中去”的思路,研究院通过与国内外学术界和工商界的密切合作,对供应链管理领域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度研究,致力于推动学术理论研究向实际应用的转化。研究院既关注供应链传统领域的研究,如采购、生产、库存、运输和配送,重点研究供应链管理领域中的国际前沿学术问题,又聚焦新的研究领域,如基于大数据的供应链管理,绿色供应链管理,供应链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等。
东北财经大学MBA(非全日制)AI赋能与智能供应链由东北财经大学现代供应链管理研究院与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联合创办,是两方着力打造的MBA高端项目。现代供应链管理研究院负责核心运营与特色课教学工作,工商管理学院提供日常管理与基础课教学工作。
项目特色
1.名企移动课堂,产教融合育人
工商管理学院先后与科大讯飞、海尔集团、京东集团、阿里巴巴集团、大连商品交易所、阳光保险集团、 理光软件研究所(北京)有限公司、 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名企达成合作联合开发产教融合移动课堂, 将名企移动课堂与企业高管授课结合起来,通过学生走进企业,企业家走进课堂等多种形式,带领学生了解和学习优秀企业文化与前沿商业模式。此外,还走进鞍钢-蒂森克虏伯、韩伟集团、大杨集团、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大连分公司等本地名企及连海书院等文化机构的移动课堂。
2. 汇集全国优秀师资, 凝练特色培养课程
依托我校国家级重点学科及校友资源,汇集校内优势学科及校内外优秀人才,凝练了一系列特色培养课程,如智能物联时代企业数智化转型、传统文化与中国管理模式、期货与企业风险管理等。此外,联合现代供应链管理研究院开设了供应链管理与商业分析特色课程。
3.注重实战训练,强调多元互动
MBA注重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多元并重” ,即课堂讲授与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角色扮演、实战模拟并重;在教学过程中追求“四重互动” ,即教学互动、学生互动、人机互动、校企互动等。
4.灵活班型设计,方便在职学习
在职学习的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择平时班、周末班和集中班。平时班上课时间为周二、周四晚上,周六全天;周末班上课时间为周六、周日;集中班线上线下授课相结合,每1-2月集中到校3天,其余时间线上授课。
5.丰富国际交流,拓宽国际视野
MBA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旨在拓宽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丰富海外求学经历。工商管理学院与日本九州大学、俄罗斯联邦总统直属国民经济与国家行政院合作开展短期交换项目。日本九州大学2020QS世界大学排名第132位,日本第7位,目前已成为日本著名的国立大学,已经和MBA教育中心进行了超过16年的互派交换生的活动。
6.拥抱新技术革命,开展混合式教育
积极拥抱新技术革命,开设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课程,推出混合式教育模式,通过网络平台提供预修前置课程和特色选修课程,满足学生网络学习和在线修读的需要。
7.办学历史悠久,高端校友网络分布广泛
拥有30余年的MBA教育历史和办学经验,积累了丰富的工商管理教育经验和广泛的校友网络,近9000名卓有成绩的校友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的银行、证券、保险、贸易、IT、咨询服务和制造业等行业,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MBA特色培养方向
1.(非全日制)MBA老字号传承与创新
培养目标
以商务部批准成立的首批老字号协同创新中心(理论研究)为依托,聚焦国内外老字号企业的传承与创新,将老字号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品牌重塑和创新发展确立为课程的主线,致力于推动老字号企业消费促进、技术创新、品牌建设、文化传承。师资团队整合了中日长寿企业组织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家族企业管理方面的优秀学者,以及国内老字号企业的管理者代表。通过精心设计的系列课程、实地参访老字号教学基地、产教深度融合课堂等多种形式,把现代管理方法和老字号企业的历史底蕴同时呈现出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把握老字号品牌的独特魅力,从而在实践中助力老字号品牌走向更加广阔的发展道路,实现品牌的传承与创新,为中国式管理贡献智慧和力量。
上课方式
集中班采取线上线下融合授课,每学期集中一至两次回校本部上课,每次3天。其余时间线上授课(周二、周四晚及周六全天上课)。
2.(非全日制)MBA产教融合
培养目标
依托产教融合基地,创新推出 MBA产教融合班,以校本部为“脑”统御全局,以产教基地为“手”深扎产业,打造“行走的中国经济课堂”。学员在跨城实践中锤炼战略弹性,成为贯通南北、链接东西的产业升级关键变量。项目专为寻求产业转型与区域资源整合的管理者设计,培养驱动实体经济发展的复合型领导。
上课方式
主干课在校本部完成,产教融合课程在广州、苏州、徐州、重庆等地的产教融合基地完成。
特别说明
①以上各地产教融合班需满20人以上开班,如未达到人数标准可转至最近产教融合班,或转至新质管理方向。
②来自同一企业并获得录取资格的考生人数为20人以上(含),可按照10.8万元的学费标准执行。
3.(非全日制)MBA大健康与医疗管理
培养目标
在“健康中国2030”国家战略深入推进、人口老龄化加速、健康消费升级以及医疗健康产业深刻变革的大背景下,健康产业与医疗管理已成为最具发展潜力和人才需求的领域之一。东北财经大学依托其深厚的经济管理学科优势和敏锐的行业洞察力,精心打造MBA“大健康产业与医疗管理”特色方向,致力于培养兼具全球视野、财经专长、健康领域洞见和社会责任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和行业领导者。
上课方式
集中班采取线上线下融合授课,每学期集中一至两次回校本部上课,每次3天。其余时间线上授课(周二、周四晚及周六全天上课)。
4.(非全日制)MBA新质管理
培养目标
聚焦新质生产力驱动的企业价值重构与增长破局,面向技术革命与商业范式颠覆时代,培养以新质领导力重塑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决策者。贯通宏观政策机遇捕捉、产业变局预判与企业微观价值创造,深度对接数字经济跃升与“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等国家及区域战略,以数智化管理、ESG与可持续发展、新质生产力专题等为方向课程,通过沉浸式产业研习与新财经赋能平台,系统提升学生的技术驾驭力、要素重构力、价值裂变力,致力于成长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质管理者。
上课方式
平时班(周二、周四晚及周六全天上课)或周末班(周六、周日全天授课)采取线下授课,在校本部完成课程;集中班采取线上线下融合授课,(每学期集中一至两次回校本部上课,每次3天。其余时间线上授课(周二、周四晚及周六全天上课)。
5.(非全日制)MBA AI赋能与智能供应链
培养目标
师资团队以现代供应链管理研究院和工商管理学院常任轨及海外优博全职教师为主体,联合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杰青),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优青)等校外专家组成。 本方向培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国际视野,具有扎实的管理理论基础, 掌握系统的经济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数据科学和商业分析技能,较系统地掌握供应链管理理论与方法,熟悉供应链行业背景并精通全球化背景下供应链管理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能够在供应链管理领域中从事科学研究、应用实践等工作,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创新性供应链优化方案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上课方式
基础课程可选择平时(周二、周四晚及周六全天上课)、周末(周六、周日全天授课)采取线下授课,或线上线下融合授课方式。专业课程采取集中班线上线下融合授课,每学期集中一至两次校本部上课,五一或十一假期,其余时间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线下或线上参与课程。
6.(非全日制)MBA“一带一路”
培养目标
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紧扣国家战略,依托云南、新疆产教融合基地,开设MBA“一带一路”特色班。项目以“深耕理论,激活边疆枢纽”为路径,专为布局欧亚市场的企业家、跨境管理者设计,培养精通国际规则、善用区域红利的开拓型领导。
上课方式
主干课在校本部完成,产教融合课程在昆明、乌鲁木齐的产教基地完成。
2025级学生画像
学生行业
MBA校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