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科技大学2013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综合报道    作者:gaozhe    责任编辑:gaozhe    03/01/2017

1675

    西南科技大学位于大禹之乡、李白故里、人杰地灵的中国科技城——四川省绵阳市,校址为原清华大学绵阳分校。学校可溯源于1939年抗日战争期间创办的四川江津窑业技术学校与四川省立高级农业职业学校。历经风雨、几经搬迁,学校发展成为:全日制多科性普通本科高校,教育部确定的国家重点建设的西部地区14所高校之一,四川省新增博士学位授权建设学校,国家国防科工局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全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之一,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和开展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资格,具有开展留学生教育及接受外国留学生资格。学校实行国家部委与省市共建,以四川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

    学校校园占地4088亩,校舍建筑面积近100万平方米。校园绿树成荫,碧水环绕,景色宜人,是读书治学的好地方。学校现有在校研究生和普通本专科学生2.7万余人,设有国防科技学院等17个学院(部),在工学、农学、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管理学、教育学等8大学科门类,设有67个本科专业、3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授权点),有工程硕士(12个授权领域)、工商管理硕士(MBA)、法律硕士3个专业硕士授权类别,4个专业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开展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西南科技大学MBA教育的主要特色有:(一)交叉融合的学科基础——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支撑,汲取学校理、工、农、文、法的学科精髓和整体优势,注重对MBA学员综合素质的提升;(二)注重实战的培养方式——学校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及来自我国军工、航空、电子、机械、材料、化工、矿产、建筑等多个行业的35家校董事单位的资源,有效发挥“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的整合效应,注重对MBA学员管理决策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报考条件

    (一)报名参加研究生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72年8月31日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5.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准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

    6.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2012年11月14日)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2013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含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FS:PAGE]

    (二)专业学位研究生全国统一考试的报考条件按下列规定执行:

    1.报名参加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2)在高校学习的专业为非法学专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不得报考)。

    2.报名参加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2)在高校学习的专业为法学专业(仅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方可报考)。

    3.报名参加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一)中第1、2、3、4、5各项的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4.报名参加除法律硕士(非法学)、法律硕士(法学)、工商管理硕士外的其他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二、报名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

    (一)网上报名

    网址: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 ,教育网址:http://yz.chsi.cn

    网上报名时间:2012年10月10日—31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预报名时间为2012年9月28日至9月29日(每天9:00-22:00)。

    1、网上报名填写报考信息时注意事项:

    (1)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凡不按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在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报信息。

    (2)考生只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待考试结束,教育部公布考生进入复试基本分数要求后,考生可通过研招网调剂服务系统了解招生单位的生源缺额信息并根据自己的成绩再填报调剂志愿。

    (3)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应按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

    (4)考生(含推免生)要准确填写个人信息,对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规、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招生单位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和《全国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暂行)》进行处理。

    2、国家按照一区、二区确定考生参加复试基本分数要求,一区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重庆、四川、陕西等21省(市);二区包括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0省(区)。

    工作单位在国务院公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为原单位定向或委托培养的少数民族在职人员考生,可按规定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考生在网上报名时须如实填写少数民族身份,且申请为少数民族地区定向或委托培养方式。

    3、已被招生单位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否则,将取消推免生资格,列为统考生。[FS:PAGE]

    (二)现场报名

    所有考生(含推免生、研究生支教团)均须到报考点进行现场确认网报信息,并缴费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1、报考点现场确认时间:2012年11月10日至11月14日。逾期不再补办。

    2、现场确认地点:考生现场确认的地点必须与网上报名选择的报考点一致;推免生到推荐学校(本科所在学校)所在报考点进行确认。

    3、现场确认程序

    (1)考生提交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校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

    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还须凭已经取得的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办理网上报名现场确认手续。

    所有考生均要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经考生确认的报名信息在考试、复试及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2)考生按规定缴纳报考费(考生办理报考手续缴纳报考费后,不再退还)。

    (3)报考点按规定采集考生本人图像信息。

    (4)考生检查所有信息无误后签字确认。

    三、入学考试

    入学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

    (一)初试

    初试时间:2013年1月5日至1月6日(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在1月7日进行)。

    准考证的打印:2012年12月25日-2013年1月7日,考生可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

    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

    考试科目:1月5日上午 思想政治理论、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1月5日下午 外国语

    1月6日上午 业务课一

    1月6日下午 业务课二

    1月7日 考试时间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

    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1月7日,起始时间8:30,截止时间由招生单位确定,不超过14:30)。

    初试科目中全国统考科目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英语二、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及全国联考科目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法硕联考专业基础(非法学)、法硕联考综合(非法学)、法硕联考专业基础(法学)、法硕联考综合(法学)的命题工作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组织;其余考试科目由西南科技大学自主命题。

    考生初试成绩由考生报考的招生单位负责通知。

    考生须到报考点指定的考场考试。考生入场时须接受考试安全检查。考生在每科考试开考15分钟后不得入场。初试交卷出场时间不得早于每科考试结束前30分钟,具体出场时间由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规定,交卷出场后不得再进场续考,也不得在考场附近逗留或交谈。

    (二)复试

    复试环节包括资格审查、体检、专业笔试、专业面试和英语测试等。复试时间及具体事宜,请考生届时登陆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部网页查询相关信息。

    四、调剂

    调剂工作的具体要求和程序待初试结束教育部录取政策确定后再公布。届时,考生可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调剂服务系统填写调剂志愿。[FS:PAGE]

    五、录取

    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考生入学考试的成绩(含初试和复试)并结合其平时学习成绩和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确定录取。录取优先顺序为:第一志愿、院内调剂、校内调剂、校外调剂,同一优先级按总成绩(初试+复试)从高到低依次择优录取。

    现为或原为委培或定向、拟报考委培或定向、尚在履行合同中服务年限内的考生,须征得委培、定向或服务单位的同意,否则因报考问题引起的纠纷而造成不能录取等后果,责任由考生自负。

    考试诚信状况作为考生思想品德考核的重要内容和录取的重要依据,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对在报考及考试中有违规行为的考生,有关部门视不同情况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教育部有关规定给予处理。对弄虚作假者(含推免生),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或学籍。对作弊考生的有关情况,将按规定通报其所在学校或单位,并记入考生的诚信档案和人事档案,作为其今后升学和就业的重要参考依据。对在当年作弊的考生,下一年度不允许报考;对严重作弊的在校生,按有关规定予以处分,直至开除学籍;对作弊的在职考生,有关部门将情况通知考生所在单位,由考生所在单位视情节给予党纪或政纪处分;对于违法者,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生个人档案必须在2013年9月1日前调入学院,录取类别为定向或委培的新生必须在2013年9月1日前将委托培养协议书(www.gd.swust.edu.cn“资料下载”)一式三份交研究生部招生办公室。

    按照教育部要求,凡是录检错误记录为“非唯一匹配学籍或学历,请核实”的非应届本科毕业生,必须出具教育部学历认证书或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有效在线验证码后(网址:yz.chsi.com.cn,电话:010-82336088-202),西南科技大学才能发放录取通知书。

    六、违规处理

    对在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违规或作弊的考生,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严肃处理。情节特别严重的,可给予暂停参加各种国家教育考试1至3年的处理,同时,对在校生,由其所在学校按有关规定给予处分,直至开除学籍;对在职考生,有关部门将通知考生所在单位,由考生所在单位视情节给予党纪或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弄虚作假者(含推荐免试生),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或学籍。

相关单位应将考生在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的违规或作弊事实记入《国家教育考试诚信档案》,并将考生的有关情况通报其所在学校或单位,记入考生人事档案,作为其今后升学和就业的重要参考依据。

    七、学习年限

    学制三年,学习时间可视具体情况适当缩短或延长。

    八、学费

注:学费若有调整,以四川省物价部门批复为准。

    九、特别提示

    (一)所有考生均要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经考生确认的报名信息在考试、复试及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二)考生报名时不再出具所在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材料。考生因报考研究生与所在单位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上述问题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无法被录取或其他问题,由考生自行承担责任。

    (三)西南科技大学不限制考生应试外语语种,但考生进校后仅能以英语为第一外语安排教学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中国MBA教育网 问题反馈平台

您的身份

  • 院校老师
  • 备考生
  • 其他用户

如何称呼您

  • 先生
  • 女士

您提交的反馈意见

您的联系方式

您的每一个有效信息都至关重要
服务热线: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