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引起关注 部分项目未获准生证

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综合报道    作者:nana.wu    责任编辑:nana.wu    03/01/2017

1932

    中外合作办学一直是教育领域里的热门话题。7月19日,教育部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上公布了通过复核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名单(以下简称“名单”)。此举再次引发了公众对于中外合作办学的关注。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份名单的出台,有利于加强对中外合作办学的监管,让学生有法可依。

    部分知名项目在名单中缺席

    记者注意到,在教育部此次公布的名单中,一些开办多年、颇具知名度的合作办学项目并没有出现,例如某大学国际商学院的“中法2+3本科双学位项目”以及中国××大学国际学院的“中英合作项目”。这使得一些以考取这些项目为目标或已在这些项目中就读的学生产生了不小的疑惑——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项目的缺席?不在名单之中又意味着什么?一位中国××大学国际学院中英项目的学生告诉记者,自己就读的专业竟没有获得官方的认可,这令他十分惊讶,他现在开始担心自己就读的专业是否合法,能否在就业后拿到国家承认的学历。

    据了解,这两个项目的共同特点是采用了“X+X”形式的合作办学制度(即本科前一段时间在国内学习,之后赴国外继续学习)。这一特点也是一些未被审批通过的项目所共有的特点。例如,中国××大学国际学院共有美式与英式学位课程教育体系两种办学方式,与美国合作的本科教育项目通过了教育部的复核,而与英国合作的本科教育项目在名单中却不见了踪影。

    “X+X”项目集体缺席

    一位学生家长曾就此事咨询过院方负责人,得到的答复是:该学院的中英项目因为采用了“X+X”形式的合作办学制度,因此未通过复核。据该负责人介绍,不少985高校所建立的“X+X”形式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均未出现在名单中。不能通过复核所带来的结果是学生毕业后无法获得报到证(即“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报到证的缺失,会使毕业生无法顺利考取公务员,也很难进入一些国有企业工作。但受影响的仅限于国际学院单招生,该项目国家统招生由于能够获得中国××大学本科文凭,因而不受限制。单招生属于学院单招行为,无法获得该校本科文凭,但学生毕业后同样可以拿到国家承认的外方合作院校的合法学历。

    在中国××大学国际学院2010年招生简章中可以看到,该学院中英合作项目被包含在“中国××大学经济学类(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中,这同样是高考志愿填报时的专业名称。另据记者了解,在历年来的招生简章中,某大学国际商学院的“中法2+3本科双学位项目”一直是以“工商管理(中法‘2+3’项目)”的名义来招生的,并将之定义为“某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中法交换生项目”,并不在中外合作办学的范畴之内,因此与教育部此次公布的名单无直接联系。

    缺席原因一:

    未能达到引进国外先进教育的初衷

    为了获得较为官方的解释,记者多次尝试采访有关学校。但相关负责人均称,此事尚无明确结论,不便接受采访。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X+X”方式的办学模式与国家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初衷不完全一致,这是导制名单中很多知名高校的国际教育项目缺失的原因。

    对此,中国教育在线副总裁、留学专家胡本未分析称,这些项目的“缺席”,是教育部文件中明确规定,中外合作办学应满足教育教学的地点主要在中国境内这一条件。中外合作办学的初衷是引进国外的优势教育资源,而在“X+X”的办学方式中,赴国外学习的阶段只是单纯地将学生交给外方院校,既不符合上述规定,也违背了办学初衷。

    [FS:PAGE]    IDP教育集团市场总监李涛分析指出,中外合作办学的优势在于学生不出国门就可以学到国外的知识,接触到国外大学的教材,熟悉国外的教学和考核方式。而“X+X”的办学方式更接近留学,学生在国内读书阶段主要让学生从心理适应角度和学习方式上接触国外的东西,做出调整。学生在国内期间通过先期体验,到了国外后可以很快适应对接院校的教学环境,融入当地的学习氛围,顺利完成学业。

    缺席原因二:国外院校的水平参差不齐

    专家强调,由于部分国内院校选择的国外院校的水平参差不齐,也是“X+X”项目集体缺席的原因。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一些学校招生门槛过低,给人过于追逐经济利益的感觉。一些学生进入这样的学校,就是觉得这种学校“混”张文凭更容易。从教育部公布的名单中可以看出,在实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高校中,属国家“22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的一流院校占据了一定比重。

    缺席原因三:

    国外一流大学选择合作伙伴很慎重

    李涛分析认为,通常国外优秀大学会要求其合作的中国大学达到一定的水准,而国内开展合作办学的高校层次不一,这也是导致合作办学的国外大学一流高校不多的原因。如果严格按照教育部对中外合作办学的规定,外方合作院校需要有真正的教育资源的投入,包括师资和教材,国外大学资源和成本的投入还是比较高的。国外一流高校通常对设立海外校区、进行合作办学非常谨慎,要通过很复杂严谨的内审程序。如果这些项目运作不成功,将会直接影响到其声誉。

    胡本未介绍,一些知名院校“X+X”项目把关不严,选择的国外合作方水平不高,并不匹配其在国内一流高校的地位。这些院校应选择与高水平的外方合作,以更好地展开与学科相关的教学与研究。除此之外,由于关系到毕业后的就业选择,毕业后能否获得报到证的问题应引起广大就学者的重视,这需要通过媒体的宣传与名单的监管来实现。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中国MBA教育网 问题反馈平台

您的身份

  • 院校老师
  • 备考生
  • 其他用户

如何称呼您

  • 先生
  • 女士

您提交的反馈意见

您的联系方式

您的每一个有效信息都至关重要
服务热线: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