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观点】全国创业教育研讨会:七年六届会议总结与展望

来源:南开大学商学院    作者:原编    责任编辑:王晓丽    08/01/2017

2456


      【中国MBA教育网讯】第六届全国创业教育研讨会暨体验式教学论坛2017年7月16日于长沙圆满落幕。来自全国各高校的300多位老师参加了现场的交流研讨,3700多位老师参与了论坛的线上直播。


      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发起的创业教育研讨会始于2010年,开始两年一届,配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特别是高校创业教育普遍展开的需求,2015年开始变成年度论坛,至今共举办六届。


1501559266619547.png


      的确,正如一直合作的吴亚军先生所说,每次筹备论坛,我都会和大家提出和认真思考:“本次会议与以往及同类会议有何不同?本次会议能让参会老师们从中收获些什么?”对于老师而言,最稀缺的资源应该是时间,而且越是假期越是忙碌,可以静心备课、调查研究。同样是因为假期,我可以静下来梳理此次论坛上自己报告的主要观点。



前五届研讨会有什么收获和贡献?


      2008年,《创业管理》教材在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2010年华章公司发起“创业管理教学研讨会”,转眼也快十年了,累计有超过千名老师参与研讨。每次聚会,我们都在呼吁并推动基于研究的创业教育,也会邀请一些学者介绍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基于研究的创业教育并不只是研究型大学的任务,教学都应该研究,教学研究也是研究。创业是商业活动,所以很多商学院的教师研究创业问题,但不能简单地用MBA的一些课程讲授创业。MBA课程的知识体系多来自大企业的管理实践,旨在培养职业经理人,创业不同于既有企业特别是大公司运营。举个简单的例子,MBA课程更多是控制和分散风险,创业更多是鼓励在不确定性中把握机会。本届论坛第一天下午的圆桌论坛的青年学者基本都承担了多项创业方面的研究课题,创业研究对创业教育起到了支撑作用。


1501559339596474.png


      推动了教材建设。创业教育离不开教材建设,这些年来创业教育的相关教材在量和质两方面都有大幅度提升。由南开大学创业研究中心核心团队编写的《创业管理》教材已修订到第4版,并衍生出基础版和行动版。据出版社的统计,陆续超过300所高校选用了此教材,超过150位教师直接给本教材提出建议和意见,其中多数教师参加过历届的研讨会。


      推动了基于过程和活动的创业教学。南开团队将创业总结为“资源高度约束、不确定性强前提下的假设验证性、试错性、创新性的快速行动机制。”与既有企业的运营相比,创业活动更加具有不确定性。如果说管理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双重属性,创业的艺术性成分更强。围绕创业过程的关键活动开展创业教育,相对容易把握创业活动的独特性和本质特征,也相对容易感知和理解,对提升创业技能有帮助。


      每年参加研讨会,与同行学者的交流中明显感觉到有关“创业是否能教?”的争论少了,大家都在积极探索如何更好地开展创业教育,一些区域和高校还自发形成团队,研讨会结束后老师们仍在微信群众交流和分享,形成了“创新、开放、合作”的网络。



如何让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定位、不同特色的高校教师能共同受益?


      换个角度看,这个问题可以转化为“不同高校在大力推动创业教育的行动中有什么共性甚至共同点?”进一步延伸,问题可以转化为“不同类型的创业有什么共性?”、“创业教育作为通识、基础甚至素质教育的依据什么?”等问题。每届研讨会在组织上都注重请不同类型高校教师分享,但这些问题仍不能回避。

创业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表现形式各异。不同高校创业教育的行为显然不同,有的注重创业精神的培养和强化,有的直接鼓励和帮扶学生创办企业。我个人多年坚持的理念是鼓励同学们用创业精神和技能开展目前的工作,同时也这样鞭策自己。


      创业是比较独特的商业活动,创业者的思维方式也具有独特性。由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网络及不确定环境下创业者的行为认知与决策机制研究”,在已有的基础上,阅读了一些相关的研究成果,一个深刻的感受是逻辑分析能力和实践智慧的差异。有的研究认为逻辑分析能力与智商有关,实践智慧与智商没有明显的关联,更多地与发散性思维等有关。我比较相信这样的观点。逻辑分析能力更多地来自理论,理论是经过验证的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多接触理论有助于增强逻辑分析能力,解释力度更强,观点说服力更大。创业更需要实践智慧。这也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创业与受教育程度之间相关度低。


      我国的大学几乎都是通过考试录取和挑选学生,尽管有面试和自主考试等措施,入学考试成绩仍然起决定性作用。这样的招生政策拉大了不同学校学生入学考试分数,平行志愿等措施进一步加大这种差距,新生同班同学的分数差距缩小,如各省高考状元基本都集中在清华北大。这样的招生政策是否有助于创新另当别论。入学考试也许能区分开智商但区分不开实践智慧。


      “教育应该关注大概率事件,而不是小概率事件。”本届研讨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刘军教授的这一观点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从统计数据看,对创业来说,挫折和失败是大概率事件,成功是小概率事件。之前我也总说,创业教育不能保证成功,但可以降低失败的风险;教育应该面对80%的一般人,而不是面向少数的天生创业者;近年来有关快速迭代、精益创业等思想方法也是如此。刘军老师的概括很准确。


      大概率事件也意味着共性。实践智慧和创业思维也许是各类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教师都应该关心的问题。



创业思维如何训练?


      Effectuation理论的提出者Saras教授认为,欲求(desire)是创业行动的起点,创业者总是做他们真正想做的或者能让他们得到自己想要的事情,面对不确定性,除非你真的想做这件事,否则行动没有任何意义,不管对你而言这件事是否是必须的。多数创业者的确如此。


1501559380482294.png


在本届研讨会上,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激发有意义有行动的创业激情

有创业欲望和采取行动是两回事,欲望强行动弱是普遍现象。如果我们认识到这一问题,并切实地采取行动,总是能找到一些措施和办法。

第二,把企业家精神训练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

企业家精神的本质是创新、承担风险、挑战自我等,注重思维方式转变,结合专业课程教学,激发同学们的创新精神等,会有助于同学们创业精神的强化。

第三,换个角度讲授创业过程

即使强调创业思维的训练,也不能虚无缥缈,必须落到实处。建议在创业课程教学工作中,还是把创业过程作为基本点,但可以尝试换个角度讲授创业活动过程。

随着研究教学工作不断深入,我们会更加关注创业活动的前端,抓住影响创业成败的关键因素,进一步做到:创业教育,让创业发生!


附:研讨会报告PPT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中国MBA教育网 问题反馈平台

您的身份

  • 院校老师
  • 备考生
  • 其他用户

如何称呼您

  • 先生
  • 女士

您提交的反馈意见

您的联系方式

您的每一个有效信息都至关重要
服务热线: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