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导师分享会暨如何建立人与人的信任关系》主题活动顺利举行

来源:中国MBA教育网    作者:文/赵迪,图/于倩     责任编辑:李昕    10/08/2018

2208


      【中国MBA教育网讯】9月28日晚,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举行的“职业导师分享会暨如何建立人与人的信任关系“主题活动在北京大学朗润园致福轩大教室顺利举行。本次交流会不仅邀请到了拜耳作物科学-种子业务-总经理、MBA校友叶大维,前京东集团副总裁,现高管教练唐智晖和北京海特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EMBA校友程凯三位分享导师进行心得分享,更有信任研究专家、管理学博士郭志辉老师进行点评、总结和主题讲座。


beida (1)-1.jpg

活动现场

beida (2)-9.jpg

北大国发院职业发展中心负责人李婧老师


      初建导师关系的经验分享


      首先进行分享的是叶大维导师。他从事职业指导的初衷、怎么定位自己、怎么与学员建立交流等三方面进行了分享。叶大维导师表示,自己从事职业指导的初衷是为了帮助别人成长,同时加入导师群,与其他导师共同成长。他把自己定位为与学员共同成长的平等的导师,相信学员具备发展能力、解决能力,拥有明晰的职业发展愿景。


beida (3)-10.jpg

叶大维导师


      接下来分享的是唐智晖导师。她认为,把自己的时间投资在培养大学生上面,十分具有价值。期间她分享了自己与学生建立联系的方式:首先通过微信留言,利用声音建立和学员的立体磁场,然后与学生线下见面交流,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不需要确定话题,主要是为了与学员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唐智晖导师认为,导师和学生的关系是自然认知的交互关系,学生和老师互相滋养,共同认知、发展自己。


beida (4)-11.jpg

唐智晖导师


      程凯导师提出,成为一名职业导师最重要的是要能给学生带来实际的帮助。任职期间他会主动跟学员分享自己擅长的领域,帮助学员了解自己。在他看来,老师最大的功力不在于帮助学生解决他提出的问题,而是帮助学生发现问题,也就是“觉察”的功力。

 

beida (5)-12.jpg

程凯导师


      发展导师关系的深度分享


      在初建联系之后,需要进行深刻关系建立,进行深入对话交流。叶大维导师就与学员见面的频率与方式进行了揭示,其表示,每次会面之前都会要求学员提前准备好交流的内容和问题,由他本人考量并确定交流活动的环境和话题推进的方式。此外,他也会联系其他导师和学员,通过小组见面的方式加深导师和学员间的交流,提供更多元的建议。利用小组见面和单独见面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最轻松有效地对学员提供指导。


      唐智晖导师补充道,导师与学员的关系就像是一个容器,这个容器里包含安全、信任甚至包括挑战。和学员每一次的交流都是从工作开始,延展到情感、家庭等更为个人化的话题。她用自己与学员的故事,进一步说明了要给学员更多独立成长的空间的必要性。


      在这一讨论阶段,其他导师们纷纷结合自身的指导经验从创业选择、现有资源和事业目标等方面分析了与学员深度沟通的案例,进行了感受分享。导师们坚信,MBA学员们具备强大的信念,导师所起到的作用仅是与学员互补,最终的决策权仍然要由学员掌握,之后导师才能有的放矢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导师心得和经验贴士


      程凯导师开启了交流会的第三个阶段。他分享道,当遇到自身不熟悉的领域,无法直接帮助学员解决问题的时候,导师组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不同导师各自有擅长的层面,每位导师根据自身专长帮助其他导师解决学员的问题,有助于导师组和学员们建立家庭一般的亲近关系,共同成长。


      唐智晖导师延续“心得和挑战”的话题,她认为自己在学员的职业生涯中,承担的是“陪伴者”的角色,起到“降燥”作用。叶大维导师指出,交流和反馈的过程可以促进导师和学员的双向交流。如何触发学员的热情和行动?如何更好地完成资源整合和共享?也是导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beida (6)-13.jpg

金亮导师


      金亮导师补充道,“应用”是真正需要注重的问题,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导师与学员的关系不是刻意经营的结果,更像是“水到渠成”的自然结果,而师生之间的互助关系对导师也大有裨益。


      主题点评   拨云见月

 

郭志辉老师


      郭志辉老师在组织信任领域有深刻的洞察。她通过十余年专注企业管理团队动态跟踪,扎根中国实践的信任基因组和信任演变模式。她率先提出通过信任视角解释和预测组织发展,并通过对信任行为的提炼,发展了信任测量的管理工具。


      点评之初,郭志辉老师强调,一切关系都是信任关系。信任贯穿在社会、组织和家庭生活当中,信任无处不在。


      通过导师关系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郭老师介绍了信任演变的基本模式。首先,任何信任关系都有起点—初始信任,之后在关系发展过程中,会经历很多关键事件,这些事件体现在导师和学生对话、互动的整个过程里。这个过程中双方的行为选择,使初始信任被不断调整,发展出不同层次的信任关系。


      接下来,郭老师介绍了信任的核心构成要素。归纳了基于能力、动机、品格等理性要素之后,她特别强调了非常重要却容易被大家忽略或者没有提升到认知层面的一个要素,就是基于情感的信任。有了基于情感的信任,使连接成为可能。


      针对导师们来说,在和学生建立关系的初期,通过强调连接的基于情感的信任,充分表达关爱的动机,有助学生产生更多安全感,推动信任建立的速度。郭老师表达了对各位爱心导师的认可。因为三位分享的导师,都是从生命维度而不仅仅是职业发展的角度,来界定和学生的关系。这样共生、陪伴的关系基础,使学生和导师之间,更容易建立并巩固对导师关爱动机的体验和安全感,有助于共同应对沟通中可能出现的差异和挑战。


      针对导师们和学生建立初始信任的主要任务,郭老师特别强调了关系中的不对等性。所以导师要在开始的时候,明确双方的角色,各自的期望,包括识别学生的生涯发展阶段和期望值,并清晰导师本身的能力、动机和付出的意愿。

 

互动交流


      在精彩内容分享之后,MBA学员们就导师们的分享内容表达了自己的收获和感受。期间,郭志辉老师就导师们与学员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一一解答。她总结道,信任关系的演变体现在每次互动的质量上。互动的质量,取决于由衷的程度。


beida (16)-8.jpg

合影留念


      良好的互动始于真诚的交流,职业导师们纷纷表示在此次交流活动中受益匪浅,希望以本次分享会为起点,未来构建可持续的交流互动平台,相互成长,共同进步。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中国MBA教育网 问题反馈平台

您的身份

  • 院校老师
  • 备考生
  • 其他用户

如何称呼您

  • 先生
  • 女士

您提交的反馈意见

您的联系方式

您的每一个有效信息都至关重要
服务热线: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