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之灼见 | 上大副教授卢超:科技抗“疫”:软硬结合,内外兼施

来源:SHUMBA    作者:原编    责任编辑:任东峰    03/18/2020

7914



编者语:

上海大学MBA中心公众号推岀“师之灼见”专栏,与您分享我们MBA的教授、业界专家与企业导师们的灼见真知。“师非道也,道非师不帱;师非学也,学非师不约”。

1584495776163587.png


“科技支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在今天(3月16日)举行的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系列新闻发布会(第53场)”上,上海市科委张全主任说到:为应对疫情,上海针对临床救治和防控急需,综合多学科优势科研力量,加快推进科研攻关。上海下一步将一方面“聚焦当前”,进一步强化协作攻关,加快推进药物、疫苗等重点任务研发进程。另一方面“着眼长远”,统筹各方优势科技力量,开展平台能力建设,完善应对重大和新发突发传染病的科技协同攻关体系,着力提升预防和应对能力。


师之灼见(第8期)邀请上海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MBA硕士生导师;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新兴技术未来分析与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卢超博士(英国剑桥大学联合培养),谈谈“软硬结合,内外兼施”的科技抗“疫”。


本文目录


一、“硬科技”成果在前线冲锋陷阵

二、“软科学”研究在后方出谋划策

三、体制机制改革在内部激发创新动力

四、科技宣传与普及在外部强化科学氛围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指出,最终战胜疫情,关键要靠科技;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观察我国采取的一系列科技抗“疫”举措,可谓“软硬结合,内外兼施”。


一是“硬科技”成果在前线冲锋陷阵。国家科技部、卫生健康委、发展改革委、自然科学基金委等部门以及众多地方省(市)密集出台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相关的科研计划,高校、院所、企业等创新主体积极响应,围绕病毒溯源与流行病学、致病机制与治疗靶点、检测试剂与快速筛查、新药(疫苗)研发与快速制备、动物模型与免疫试验、高端医疗装备研制、防护消毒产品研制、临床救治、中医药防控技术等方向开展科技攻关,并第一时间应用于抗“疫”前线。


二是“软科学”研究在后方出谋划策。疫情终将过去,经济社会发展是长久之计。一方面,疫情防控“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围绕临床诊疗风险防范与标准制定、大数据与公共卫生决策支撑、防护用品成果转化、危机应急组织管理等方向的研究,仍是当务之急。另一方面,“力争经济社会早日步入正轨”,针对中小企业复工复产、稳岗就业、稳外贸稳外资、疫情催生的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研判、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等领域的研究,已然迫在眉睫。


三是体制机制改革在内部激发创新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其中,体制机制创新是科技工作的源动力。近期,科技部、教育部等相继出台有关疫情防控与论文发表、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等意见,从科技创新的社会责任、科研人员评价导向等方面力促改革。上海市科委实施“悬赏揭榜制”、“项目专员制”、“首功奖励制”、“经费包干制”,快速启动应急攻关专项;并针对投身疫情防控一线的科技人员,在人才计划申请、职称申报评审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


四是科技宣传与普及在外部强化科学氛围。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技宣传与普及是吸引更多社会公众亲近科学、崇尚科学,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实现万众创新的关键。通过各类媒体平台,以新闻评论、电视新闻、视频短片、专家解读、长图漫画等形式,引导群众正确理性看待疫情,形成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的思维习惯;通过全方位、多角度、高频次播放、发布、推送防疫科普视频、防控指南、原创文章等方式,实现不同时间点、不同年龄段受众的全覆盖,向公众分享更多创新成效,营造尊重科学、崇尚创新的良好氛围。


1584495913181654.png


卢超


上海大学副教授、MBA硕士生导师

英国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联合培养博士生

中国科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 数字创新管理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 新兴技术未来分析与管理专业委员会 理事

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获得静安区青年岗位能手、蔡冠深优秀青年教师等荣誉称号

在SSCI/SCI检索期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认定的管理类重要期刊上发表/录用学术论文20余篇

执笔和整理完成20余份政府工作简报、专报和参阅材料,获得多次省(部)级及以上领导批示



This news is about a serie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nti-epidemic measures adopted in China.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中国MBA教育网 问题反馈平台

您的身份

  • 院校老师
  • 备考生
  • 其他用户

如何称呼您

  • 先生
  • 女士

您提交的反馈意见

您的联系方式

您的每一个有效信息都至关重要
服务热线: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