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导师风采 l 愿作明灯领航引路 甘风玉露一路伴行 ——专访MBA校外导师梁黔闽

来源:对外经贸大学MBA    作者:原编    责任编辑:MBAedu    04/06/2020

5240

中国MBA教育网讯】本期MBA校外导师访谈嘉宾为现任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西门子大中华区智能基础设施集团财务总监梁黔闽女士。在职业发展、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发展方面,梁女士认为,激情、谦虚、求知欲、适应性等良好品质,是迈向成功的前提。

 

1586142122507448.jpg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西门子大中华区智能基础设施集团财务总监梁黔闽女士

 

担任导师,愿做伴行人

  

“每个人,无论学习,还是职业发展,都会碰到疑惑,如果有人通过中立的方式,或者以过来人的身份给一些建议极其有意义。我认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MBA校外导师项目搭建和提供了导师与学生间密切交流的平台,是一个有意义的好项目。”


担任贸大商学院MBA校外导师以来,梁女士一直深受学生的喜爱,与学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很多学生毕业后仍然与她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偶尔会聚一聚,聊聊各自的近况、谈谈对时事的观点或看法。


谈到担任校外导师的意义,梁女士表示,能帮助有创业激情、愿意尝试的同学,给他们一些人生启发,能让自己感到导师的价值所在。她十分乐意为在校学生提供帮助,除学习或工作上的支持以外,也希望能在他们迷茫时提供一些经验或建议,“我自己挺喜欢与学生交流互动,帮助他们让我感到青春活力,同时也带给我新的启发和思考。”


贸大的MBA项目有区别于其他院校MBA的特色,通过贸大MBA的学习,可使学生发掘自身更多的可能性,职业发展取得更大的成功。


投入与产出,挑选学生有标准

  

贸大商学院MBA校外导师项目实行双向遴选制,梁女士在挑选学生时,有自己的标准。第一,具备快速学习与持续学习的能力,面对各种突发情况与变化能够快速适应;第二,具有激情、勇气和求知欲,不畏困难,敢于尝试,能够预见变化并快速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第三,不局限于短期目标,着眼于长期发展,懂得取舍;第四,聪明有能力且不自满,谦逊做人,尊重他人。“这也是成功的必要因素。”

  

新管理新见解,打开新视野

 

梁女士先后在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及下属企业任职,历任主管会计、财务部经理、商务经理、企业并购与整合部总经理、首席财务官等职务,在生产及智(制)造、企业运营及综合管理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见解。

 

1586142135999180.jpg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大楼(图片来源于西门子官网网站)

 

她以个人职业成长为案例,结合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讲述了财务会计类职业的特点和发展路径,分析了CFO与CEO的职责分工及对二者的新认知。


她介绍道,在西门子有限公司,CFO与CEO作为两条线对业务进行双轨管理。在日常的业务经营管理中,CEO主要对外,CFO则主要对内,二者相互协作又具有一定独立性,保证高效有序完成公司运转与管理。


“CEO是让公司跑得越快越远越好,而CFO则是能够判断边界,懂得适时叫停,避免让组织机构面临风险或危险”,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制约。梁女士介绍道,在西门子担任CFO,要求其必须具备财务专业背景,此外,还需具备“第六感”,即任何时候都能对形势做出准确预判,第一时间做出策略谋划,在问题发生之前做好防范措施。


梁女士认为,财经类专业具有极强的延展性,财务会计作为一个点,可以串联起公司的所有业务。“一个企业的主动脉在于价值流和业务流,所有的业务流又都反映在价值流里。财经类专业人士可以对企业价值流有更好的认识,并能抓住它,在此基础上提升自己,再从过多关注细节的职业特点中跳出来,就几乎能胜任任何职务。”

 

公司经营管理,离不开团队与感恩

 

个体的成功与团队或组织的成功密不可分,个体为团队或组织贡献,成就团队或组织,成就他人,同时个体也在团队或组织中自我增值,不断提升。

“通常个人的力量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但若处于一个团队中,就拥有无限的可能,能做到很多个人无法完成的程度”,梁女士说道:“团队协作极其重要,无论你是内向的,还是外向的,都必须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做管理更是如此。”


梁女士将管理者的团队工作能力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低调、谦逊,出色而不自满。“这能使你在与周围人合作的过程中保持一颗平常心,懂得尊重他人”;第二,学会感恩,感恩不同的人。为了使大家在不同角度为共同目标付出努力,尽量使团队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作为一名管理者或团队的一员,要抱着感恩的态度带领团队,更多地看到所获得的,不计较失去的,保持积极平和的心态。


有人曾问梁女士,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她坦然道,“我没有秘诀,就是很幸运,很感恩,感恩每一次机遇。我幸运自己赶上一个好时代,机缘巧合进入了一家好公司,社会与企业提供了很多学习平台,有机会做更多的尝试。”


结合自己的职业经历,梁女士表示,同学们应该对职业生涯有规划,但不能计划太多,规划是为了明晰方向,然而在现实里总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变化,只有持续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保持激情和勇气,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1586142084143850.jpg

 

 

拳拳之心殷殷情,望学子任意翱翔人生

 

“当你的团队在你不在的时候也能做好工作,或者在团队中培养出一位随时都可能有能力担任你职责的人站出来把控局面,你才是一个成功的管理者。”该理念也在西门子得到积极有效地践行,“做高管就是一个从千里马成长为伯乐的过程。”带领年轻人、培养年轻人、发展年轻人,在西门子这种重要的价值观中,梁女士获得了一次又一次机遇。


在西门子工作二十余年,梁女士几乎每三到五年就换一个业务领域,这对她而言,何尝不是一次又一次的自我增值与价值发挥?“遇到一个能够让你发挥自己最大可能性的平台不容易,我觉得西门子的价值观跟我个人的价值观高度契合,因此,无论遇到多少坎坷我都不会离开。”


“分享这些工作经验,我并不是想让大家认为西门子的做法就是最好的,而是想通过交流为学生带来更广的视野与新的思维,也许能帮助他们将来做出更多的选择。”梁女士诚挚寄语贸大MBA学子,“不管是选择职业,还是选择团体或项目,一定要选择与你价值观一致的。这有利于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也能使你快乐地对待工作中的任何事情。”


 时代巨变,商科培养应抓住核心

 

人工智能、AR/VR、5G等新技术迅速发展,商科教育面临新的挑战,梁女士认为,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商科的核心理论不会变,商学院教育的关键在于抓住核心。面对快速变化的时代,商科学子要快速学习、持续学习,适应变化。同时,要注意学得进去,也走得出来。企业管理者应注重对先进技术的学习和对时事趋势的准确把握。面对新技术,应该保持足够的开放态度,主动学习,同时反思它带来的可能性。不为自己的想象力设限,保持积极的心态。

梁女士建议,可通过书本学习搭建基本知识理论框架,再通过寻找实践案例研究与业内人士交流学习,利用好网络等便捷获取信息资源的渠道,便可以迅速地对一个行业或领域形成系统的认知。

  

抓住网络发展契机,崛起的中国充满希望

  

当前社会已步入“工业4.0”时代,在错失前三次世界工业革命之后,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高速发展,正在弥补落后的遗憾。尤其近二十年,我们抓住网络发展的机遇,数字化发展的速度已远超其他国家。对生产工艺改造,数字化自动化认知以及对企业生产、制造、管理、企业运行等进行了不断的改革升级。“过去我们未搭上工业革命的班车,问题不在于技术,而在于管理思路。正是因为我们有缺失,才能激发更强劲的动力。”她希望中国的青年,尤其是作为精英人才的MBA学子,能勇于担当,承担起祖国新时代发展的重任。

 

 学无止境,教不设限,激情不间断

 

贸大商学院MBA校外导师项目搭建了导师与学生、院校与导师之间的沟通桥梁,梁女士对此给予了极大的肯定与支持。她认为该平台还可以发挥更大作用,建议学校采取更多措施,充分发挥校外导师项目优势,丰富师生交流形式,为师生提供更多有效的交流机会。


例如,除了主题讲座论坛、移动课堂之外,还可以策划组织研习会、主题沙龙、鸡尾酒会、“炉边谈话”等形式的活动,充分调动起师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个性,有的人外向,擅长展示自己,能很快融入群体,而有的人较内向,不擅长主动交流,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拥有较低的价值”,因此,采用一些新颖的、不限制思维的、简单轻松的交流形式非常有必要。


同时,可以把学生资源充分利用起来,由学生策划、组织,有序参与,从学生需求出发,搭建高效的师生交流平台。“导师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可能一个案例,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都足以在无意中点燃学生的激情,促使其职业生涯发生巨大转变”,梁女士认为,“发散的、有活力的交流探讨,将帮助学生得到正向指引,同时也能进一步提升院校、导师及其企业的竞争力与影响力。”


梁女士对贸大MBA学子的整体素质给予了高度肯定和赞扬。她认为,相较于一般硕士,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MBA学子具有更广阔的视野与发展格局,有更明确的目标和更强的学习主动性,能提出更多切实深刻的问题,这也使他们能在师生交流互动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梁女士曾认真思考并寻找着答案,如何将导师的作用与学生的需求精准匹配?如何避免流于形式,将校外导师的平台做好?如何获得学校与学生的认可,取得实质性意义?这也是值得学校和更多导师与MBA学子关注的问题。


对于贸大MBA学子而言,有众多的校外导师告诉他们时代的发展形势,引领他们思考和实践,是何其幸运。梁女士表示,愿意结合自身发展的经历,与广大学子交流相关行业的发展,探讨职业选择及发展方向,提供融入工作环境及社会的相关咨询,解答他们可能面临的就业困惑等。


“其实我们现在的学习,形成的是一个从实践到知识,再到实践的有机闭环。一起交流、探讨、分享,也是一个共同创造价值的模式。希望我们都能享受这个过程,从中受益,能将学习所得转化成创造价值的驱动力。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中国MBA教育网 问题反馈平台

您的身份

  • 院校老师
  • 备考生
  • 其他用户

如何称呼您

  • 先生
  • 女士

您提交的反馈意见

您的联系方式

您的每一个有效信息都至关重要
服务热线: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