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场景互动的上财MBA云端双师同堂有多精彩?丨《管理思维与沟通》直击(内有课程发布会精彩视频)

来源: 上海财经大学MBA    作者:原编    责任编辑:高铭    05/28/2020

5553

中国MBA教育网讯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改变了商学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同时也为授课教师们提出了全新的教学要求。为了适应更具挑战性的教学模式,保证线上教学质量“不打折”,不少教师们积极探索兼具商学实践性与启发性的创新教学模式,呈现了一门门精彩的网上课堂。


上周,在刚刚圆满落幕的上财MBA《管理思维与沟通》双师同堂中,陈振东教授就邀请到了多位企业大咖从商学、儒学、道学、释学的角度出发,帮助大家分解公司治理中团队沟通的哲学,并辅之以生动的实践互动案例,为同学们带来了一门堪称“精品”的思想网课,在Sufers中获得了广泛好评。今天就跟着财小微的脚步,一起走近陈振东教授屏幕背后的课堂故事吧~


面临挑战

一直以来,陈老师的《管理思维与沟通》线下课程,以其独到的教学体验、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而广受好评。在这特殊的时期,授课模式转为线上,也给课程带来了新的挑战。对于线上教学来说,最大的挑战无疑就是教师无法看到每位学生的面部表情和整体状态,从而难以像线下授课一样,获取即时的反馈,与同学进行广泛和深入的沟通交流。所以,以往线下的授课模式便难以直接照搬至线上授课,这对于此特殊时期的教学带来了不一样的挑战。








鉴于此,陈老师和夏磊助教充分分析当前的教学环境特点,迎难而上,积极思考新的授课方式,改变授课模式,以“沟通”为切入点,培养同学们的管理思维方式,精心设计了案例、视频等多种互动形式。为了保证课堂的参与度,陈老师每节课都会积极以各种方式与每位同学互动,认真倾听同学们的观点,从而给同学们带来了全新的授课体验。


适应调整

在结合线上授课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后,陈老师每节课都会和助教讨论课程环节的具体实践方法,力争精益求精,把每节课都打磨成一件件精致的“艺术品”。每一节课都紧紧围绕“管理”和“沟通”展开,却又各自具有其特殊性:


高语境和低语境的差异——带领同学们感受着不同语境下的语言表达方式;

言语沟通中的PAC原则——帮助同学们探讨了职场上如何取得有效且成功的沟通;

心理学视角下的非言语沟通——测试了同学们对身体语言的理解,并帮助同学们理解行为背后的心理活动;

跨文化沟通中的文化维度——带领着大家更加从容地应对跨文化沟通场景,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

职场面试沟通——分析了职场面试沟通中的各类案例,并激发同学们在课堂里分享出各自的职场面试经验;

中国古代管理思维之今用——为同学们梳理了儒、法、道三大管理思想流派的精髓,并与同学们探讨了这些思想对当今企业的启示……




 


除了这些精心设计的课程内容之外,陈老师还邀请到浙江中纺控股集团总经理陶贤达先生,参与“双师同堂”活动,他也是我校18届EMBA的毕业生。就在双师同堂的前一节课,陈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从理论的角度阐述了其对当今企业的指导意义;


而陶总参与的双师同堂,则是陈老师的理论课程在实践层面的进一步延伸。他从自身的经验出发,从商学、儒学、道学、释学的角度,帮助大家分解公司治理中团队沟通的哲学,并辅之以生动的实践互动案例。





(从左到右依次为:陈振东教授、陶贤达先生、夏磊助教)


 教学成果

在陈老师和助教的精心准备与科学调整下,课程充分结合了线上授课的特点,在线下课程的基础上,极大地提升了课程的互动性,每节课上几乎都会有超过80%的同学参与课堂师生互动。在一些开放性的案例讨论环节,从来不会缺乏同学们争先恐后积极举手发言的踊跃场景,同学们的课堂参与度和课后的满意度也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陈老师的课一贯以独特的现场感和自然的互动性而著称。当听说要改到线上时,不是没有过遗憾与质疑的声音。而他又一次做到了。从内容来看,不仅传授可直接使用的管理沟通之术,还进行了管理沟通之道的探索;从效果来看,令人身临其境般的发声功力与活跃的课堂氛围造就了一门易投入难犯困的精品网课;从延展来看,双师同堂请到的嘉宾实战熟稔底蕴深厚讲授紧凑答疑通透;从作业来看,带有引导性的开放式命题衍生了一批精彩的线上作品。能支撑起这些的,当是过硬的教学实力与充分的心血倾注。值得一荐!

——MBA2019W1班 刘宇涵


双师同堂的陶师兄,既是驰骋商界多年的商界精英,也是传道解惑的良师,还能融汇东方哲学于西方商业管理,更教导我们珍惜身体增强体质的方法。收获颇丰,感谢陶老师,祝福陶师兄。

——MBA2019P3班 张又嘉


《管理思维与沟通》是一门精彩纷呈的课程,尽管刚刚上完,我们已然开始怀念它。它实在令我们受益匪浅——我们构建了管理的思维。以高低语境、多元文化、权力距离以及中国古代管理等系统知识为背景,辅之具体例子的穿插佐证,我们深刻体验到了管理思维的重要性,也掌握到了管理思维的理论基础,构建了沟通的理论框架。而一个个层次清晰,条理分明的章节,更是为我们打开了崭新知识的大门,让我们的管理思维结构得到了升华。


见识了沟通的力量。从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和视频,我们发现了沟通的神奇之处,挖掘到了它埋藏在言语、非言语以及各实际场景中的隐藏线索和点点滴滴。而陈教授的循循善诱和谈话技巧,让我们认识到了对话之重,沟通之美,让我们体验到了沟通的寓意与快乐,了解了在不同的场景中运用恰当的沟通技巧,将会带来多么巨大的影响——它甚至会完全改变整个事件走向。


实践了真实的场景。学习到知识而没有实践,就像无水之源,无木之本。陈教授早已明白这个道理,通过布置公司实际情况分析的随堂作业,邀请偏重实际应用学长进行双师同堂课,以及期末激情四射的沟通模拟场景排演等方式,让我们巩固和强化了所学知识;如此煞费苦心,就是为了让我们启发深度思考,并模拟实践去深化和吸收它,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019P1班 陈越


作为一门线上课程,陈老师每次课程的主题都紧紧围绕沟通与管理。在沟通方面,陈老师以其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生动的实际案例,为同学们展示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沟通盛宴。甚至课后有同学把这门课程亲切的称为他们的“Communication Bible”——我们学到了不同语境、不同展现方式、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管理思维等各个方面的沟通特点及技巧,在生活与工作中都能时时应用,帮助非常大。还有许多演讲方面的技巧,值得我们不断练习与改进,不得不说,这是一门非常实用的课程。同时,陈老师的课堂生动有趣,同学们也非常乐于分享自己的经验,我们课下还时常探讨回顾课堂的精彩内容,收获颇丰。有时我们班级没有选这门课的同学也会加入我们的讨论,并表示没选这门课真是‘亏大了’,下次选课一定不能错过!

——MBA2019P1班 胡舒君


而在管理方面,课程内容也毫不逊色。陈老师先是从理论层面,以“儒、法、道”三家的思想切入,为同学们深入浅出地讲授了三家的管理思想对当今企业管理的知道借鉴意义。而双师同堂的现场,陶总则在陈老师理论课程的基础上,以其丰富的实践经验,进一步向同学们阐述了古代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层面的应用哲学。这些精心的课程设计,也获得了同学们的广泛认可与赞赏——陈教授通过中国传统思想,从儒家 法家 道家三个层面给我们分析讲解了当代管理方法,通过双师同堂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让我们的管理思维能够顶天立地。感谢陈教授的付出和栽培。

——MBA2019P1班 蒋屹东


陈教授用他专业、敬业和职业的态度和准备打消了所有的疑虑。陈教授会提前在微信群中预告下次课程的内容,指导大家的预习和相关准备。课程中,陈教授用富有激情的专业的授课技巧和方式,甚至让大家忘记了这是在线上授课,大家能够深深地被老师的激情所感染,积极地参与每一次讨论和分享。

——MBA2019P1班 张晨



在管理思维与沟通这节课中,陈教授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如何掌握合理的沟通方式让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事半功倍,同时也保持着心情愉悦。让我印象最深刻一节课是当说到面试沟通技巧的时候,同学们踊跃地表达自己在面试和被面试中遇到的各种特殊情况,完全打破了线上教学的空间局限,也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了一把。

——MBA2019P5班 王盛奕



双师同堂真是受益匪浅,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管理,方法论有很多,但更重要的是从哲学角度来实践商道,非常精彩的一次课堂体验!

——MBA2019W1班 丁章南



在课程的收尾,陈老师创新课堂互动形式,借助线上平台,采取“项目发布会”的形式,邀请同学们在课堂上,展示各自在课程上学到的本领。最终,同学们在团队合作中各显神通,给大家展现出一场场精彩纷呈的线上表演——小组作业中,我们小组演讲最终交出了一份令人比较满意的答卷。但可能大家不知道的是,我们在小组讨论时,发生过非常大的争执。最终,大家形成了一个比较中立的idea,然后大家一起往这个方向去努力。小组作业只是一个结果,但这段过程,我想是非常难忘,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千万不要因为一心想要到达终点而忽略了沿途美丽的风景,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管理思维与沟通的过程让我流连忘返,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会选择陈老师的英语课程。

——MBA2019W2班 孙建明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中国MBA教育网 问题反馈平台

您的身份

  • 院校老师
  • 备考生
  • 其他用户

如何称呼您

  • 先生
  • 女士

您提交的反馈意见

您的联系方式

您的每一个有效信息都至关重要
服务热线: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