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MBA教育网讯】重庆大学MEM FE俱乐部,由重庆大学管科学院MEM办公室及MEM联合会共同发起,以“学习分享、思索未来;展示交流、合作共创”为宗旨,通过深入研讨及实践考察,塑造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促进知识交流与分享,提升管理意识与能力,开拓前沿思维与眼界,以期MEM同学能够成长为时代菁英,引领行业未来发展。 2020年6月30日,FE俱乐部001期《新基建背景下的BIM挑战》正式拉开帷幕。首期主讲人由2018级MEM王君峰同学担任。同时,本期俱乐部活动5位发言人分别是:2017级MEM李昌、2019级MEM尹豪、2019级MEM张筱军、2020级MEM喻鹏德、2020级MEM张楚。 主讲人、发言人以及众多旁听同学,大家一起围绕本期主题,援引理论观点或实际项目案例,纷纷陈述自己的观点,共同完成了一场精彩非凡的头脑风暴。 主讲王君峰同学首先从对新基建的理解,引入话题。他提出,新基建是今年的热词,包括现在国内不同的省市都已经推出了和新基建相关的政策,并且将BIM技术也包含其中。从一个BIM从业者的角度来看,新基建本身是一场信息化基础建设的国家战略。 王君峰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解读新基建: 1.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一个新型的通讯设施建设,如5G、物联网、卫星互联网、算力基础设施等等,以满足数字中国的建设。 2.融合基础设施建设:融合就是在前述的基础设施建设上深度应用这些技术,来支撑传统基础设施的转型升级,将硬件和软件的基础结合行业内的数据来解决管理上的问题,如智慧市政、智慧交通、智慧能源等等。 3.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为了更好的融合应用新基建的成果,解决新基建应用环节和管理环节是新基建最主要的目标。通过研究和技术开发手段,扩展应用领域,扩大应用范围,提升应用层级。比如尝试基于5G的物联网技术,把传统的楼宇管理系统做一个升级,做一个更加集成的管控系统,并直接将管控系统接到城市大脑中去。 总结来说,新基建对于工程建设这个行业,最主要的就是要能够最终实现融合基础设施,把基础设施这些新的技术融合到建筑行业里面,改善提升建筑行业的效益。 反过来看,新基建与BIM有什么样的关系和联系呢? 新基建的七大热点领域分别是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中心、5G这七个热点领域,其中5G主要服务数据采集及传输,人工智能做算法,工业互联网则把数据集成和整合之后应用到整个城市的各个场景中。 这对建筑业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可以试想,在混凝土罐车上装上传感器,用工业互联网技术,结合5G的数据传输,我们把和施工进度、质量相关的数据进行整合的话,对我们的建筑业就会带来一定的价值。 要想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先把建筑工程数字化,我们需要一个电脑可以识别的、可视化的、可分析的数据。数字化的建筑工程分为几何孪生和信息孪生,几何孪生就是我们的可视化、模型、和模型过程。信息孪生就是IOT、CIM和背后的一些规则。几何孪生和信息孪生相辅相成,才可更好地实现数字孪生,只有BIM才能承载这么大的数据量,把BIM和新基建联系在一起的原因也正在这里。 在新基建的背景下,BIM生命周期会更长、BIM模型深度会更深、BIM信息内容会更多、BIM信息规则会更高、BIM信息集成会更广。在带来新的挑战的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比如我们在倾斜摄影的基础上做数据集成,将倾斜摄影的模型应用场景进行扩展,基于BIM模型进行运维管理等等。数字孪生的发展也会从项目级发展到企业级,再由企业级发展到行业级,最终实现工业升级。 17级MEM发言人李昌提到,新基建的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等对传统建筑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推动了数字建筑这个概念的发展,影响到我们从建造到运维维护的整个过程,也影响到业务的扩展,从一个领域到多个领域,从传统的单个施工到现在的EPC、PPP。腾讯、华为等科技公司现在也参与到建筑业当中,从中可以看出新基建的发展在推动着产业化的整个布局,其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数据,不光影响到现场施工和工艺标准,同时也包括施工企业的管理模式等。 传统建筑人要认真思考,今天谈到的BIM可以理解成为最终产品的使用方或者运营方搭建起来的一个大的数据骨架,在骨架上做模块化组装。远期来看,就是在有机结合的基础上进行良性的相互融合,进行运作。 19级MEM发言人尹豪另辟蹊径,从不同角度分析解读BIM,让大家触类旁通,有了更通俗易懂的理解。同时,尹豪还结合自己的投资经验,分析提出,新基建一定是未来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的一个大的趋势和方向,国家层面会不停出台相应政策。相关概念股的政策延续性和实体落地延续性都是非常好的,建议大家关注,也会有额外的收获。 19级MEM发言人张筱军提出,简单来说,BIM的可视化就是为了方便让大家看得懂。但如果仅仅关注BIM的可视化又会把BIM的用途大大缩小。BIM和装配式应该是一种孪生关系,BIM的三维模型就是为了装配式更好施工,保证配件能够完美结合。但目前来看,BIM 的行业推行还有很多困难,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同时,在高校教学方面,也应该加大对BIM的助力和推广。 2020级MEM发言人喻鹏德根据自己带领BIM团队的相关实际经验提出,BIM是一门语言,一门将建筑业与互联网融合的语言,BIM最重要的是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信息数据。基础模型的数据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新的处理、集成、交互、存储,结合新基建的设施,在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以及云计算的保障下,来实现智慧建造以及智慧运维。 BIM技术从提出到现在已经发展了十多年,国家也出台了很多政策,但是BIM的应用一直不是很乐观,他根据自己的从业经验总结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被动的BIM,目前大部分项目引入BIM是仅为满足政策要求;二是BIM应用存在很大的人才缺口;三是BIM应用基层落地效果不理想;四是BIM市场较为混乱;五是BIM在项目中的实际地位较低。 新基建的提出对于BIM发展而言,喻同学认为存在三大挑战: 一是技术挑战。建筑项目快周转进度紧,项目要求高。BIM应用如何在投入时间少,但模型精度和准确度要求高上获得平衡,保证应用效果?BIM应用与项目管理结合,如何更好更快为项目带来效益? 二是数据挑战。如何有效利用BIM模型附带的全生命周期的信息数据来进行全生命周期的项目管理,如何实现标准化的项目数据库、企业及产业数据库,从而达到我们行业实现信息化数字化升级的一个目的?这个应该是BIM未来最大的挑战。 三是人才挑战。在未来建筑业数字化、信息化升级过程中,懂BIM技术的复合型项目管理者、懂工程管理的BIM技术人才、懂工程的互联网自主研发人才是整个行业中较缺的三类人才。 2020级MEM发言人张楚主要从两个方面谈到新基建背景下BIM行业的机遇。BIM技术确实为装配式的设计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但一直得不到稳定持续的应用。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装配式设计与生产的脱节:设计不懂生产,生产不懂设计。同时,建筑设计与工业生产所使用的信息化技术不相匹配,造成设计的BIM模型无法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去,最终还需依靠二维图纸进行对接。这也是BIM+装配式一直得不到广泛认可的原因。在新基建背景下的信息基础设施正好是解决目前存在问题的一个绝佳方案:通过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可以打通BIM技术从设计到生产到建筑的通道。 另外,BIM作为一个信息的承载体,应该具备更多的接口和集成能力。比如IOT、GIS等,都可以通过BIM模型实际运用到运维管理平台。这样就需要各种物联网设备都有接口可以调用BIM模型的信息,进行相互的数据衔接。张楚表示,在多专业融合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在新基建未来发展中,肯定会有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您的每一个有效信息都至关重要
服务热线: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