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5日
《商业模式创新与重构》
七月的第一个周末,雨后彩虹,夏意暖暖,亚商EMBA深圳中心邀请到了南开大学商学院金牌教授,资深管理专家李亚教授来为亚商EMBA总裁班同学们授课!
李亚教授简介
【主要背景】
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南开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后
南开大学商学院金牌教授,资深管理专家,现代管理研究所所长
互联网学者、企业投融资与公司治理专家、互联网转型专家
中央电视台CCTV2财经评论专家
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特邀高级研究员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天津财经大学特聘EMBA讲师
多家VC、PE合伙人,曾任一带一路金融产业研究院院长,天津滨海国际股权交易所融资学院专家,世界新经济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天津市市场经济研究促进会高级顾问
现任瑞普生物董事,兼任多家民营企业长期管理顾问
多家互联网企业长期管理顾问,对互联网新技术应用及商业模式创新有很深的研究,18余年的职业经历,期间多次赴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德国、丹麦、瑞典、挪威、日本、韩国交流访问。
【管理实践】
毕业于南开大学,曾经有3年企业总经理、2年外企首席代表的企业管理经历,曾任一带一路金融产业研究院院长、北京华商学院常务副院长、北京集翔集团研究院院长。具有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和培训经验。
南开大学博士生指导教师小组成员、民营企业研究室主任。
主要从事互联网战略、民营企业管理、公司治理、资本运作和企业变革的教学研究,重点关注互联网产业、健康产业、教育产业、金融产业。
在中央电视台、中央广播电台、《人民日报》、《中华工商时报》、《21世纪经济导报》、《香港信报》、《香港大公报》、《天津日报》、《今晚报》、《中国企业家》、《北大商业评论》、《中国商业评论》、《管理学家》、《经理人》、天津电视台、北方网等报刊和电视栏目发表有关经济管理的专论、时评。
什么是商业模式?
老师用最直白的话告诉大家:商业模式就是公司通过什么途径或方式来赚钱?简言之,饮料公司通过卖饮料来赚钱;快递公司通过送快递来赚钱;网络公司通过点击率来赚钱;通信公司通过收话费赚钱;超市通过平台和仓储来赚钱等等。只要有赚钱的地儿,就有商业模式存在。
老师给出商业模式的九个要素,每个商业模式会以某个要素作为核心来组建,商业创意来自于机会的丰富和逻辑化,并有可能最终演变为商业模式。其形成的逻辑是:机会是经由创造性资源组合传递更明确的市场需求的可能性,是未明确的市场需求或者未被利用的资源或者能力。
商业模式案例
随后,老师为同学们分析几个商业模式的案例:从个人商业模式樊登读书会到群体商业模式“华为的故事”,也对比腾讯和阿里的商业模式。在2005年的西湖论剑时,很多人对阿里巴巴并购雅虎中国表示羡慕,几年之前,阿里巴巴不过是一个婴儿,几年后,即成为IT界的巨子。
当年大家都搞互联网的时候,只有搜狐,新浪等门户网站赚了大钱;等到大家都去搞门户的时候,互联网却遭遇寒冬,反而是做B2B的阿里巴巴赚钱了;等大家都去做电子商务的时候,没有想到出来个陈天桥,人家搞游戏就发财了,那些发财的人,都是走的与别人不一样的道路。
新的商业模式不仅仅表现在IT行业,在其它的各个领域,也出现了新的商业模式,如家改变传统酒店模式,以连锁和简化酒店功能的新型商业模式,获得了商务人士的广泛推崇,分众传媒,“发现”了楼宇广告,并且开创了户外媒介传播的新方式
认真上课的同学们
商业模式的创新比技术创新更重要。
日益稀薄的利润,已经使众多企业纷纷开始寻找新的出路,而到底技术创新还是商业模式创新,在实际范围内都存在很大争议。
而在中国,商业模式的创新,显然比技术创新更为重要。
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存在一个庞大而低端的消费市场,而且这个市场在绝对意义上说,远远没有饱和,无数商品还没有被寻常消费者享受到,商业并没有得到更广泛普及。而在短期内,国民的收入不会发生大的变化,这也导致中国对高端消费的抑制,这个时候,发现新的需求,并且创造出新的需求模式,显得尤其重要。
成功者总是令人羡慕。但是,成功不能复制,成功者往往是最不可学的。
课间讨论
中小企业商业模式设计有两个要点,其一,中小企业在商业模式上不能简单模仿成熟的商业模式;其二、中小企业的商业模式通常要具备很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尤其是创业型的中小企业,因为中小企业更关注扩张与发展,而大型企业更关注持续。
发现新的需求,并且对各种商业元素进行融合,将导致商业模式的普遍改变。
同时,新的商业模式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在于未来的不可预知。那些具有异常商业嗅觉的人,才能够把握商机,迅速崛起,这就是为什么新的商业模式往往由新势力创造,而非相近领域的传统强大势力所创造的原因。
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新的商业模式也会层出不穷,而这也正是商业社会的魅力之所在。也许某一天,从一个不知名的角落里,崛起一个巨大的商业帝国。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您的每一个有效信息都至关重要
服务热线: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