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太难了。
新冠肺炎、澳洲山火、东非蝗虫、南方水灾,倒闭潮、失业潮、裁员潮接踵而来。
图片截自寿碧英教授PPT,版权归其所有
今年,企业目标只有一个——活着。
图片截自寿碧英教授PPT,版权归其所有
世道艰难,企业应该如何存活?
EMBA的同学来自各行各业,产品和服务类型千变万化,有没有万变不离其宗的规律?
7月25日、26日,寿碧英教授用诡谲多变的国际形势启幕「运营与供应链管理」的课堂。
现任香港城市大学副教授、
运营与供应链管理硕士项目主任;
清华经济管理学院本科;
美国西北大学工业工程与管理科学博士;
曾任美国 4R Systems 运营分析师、
2019香港生产运营国际会议组委会主席
「运营与供应链管理」可分为「内部运营流程管理」 以及「外部供应链管理」两部分。
图片截自寿碧英教授PPT,版权归其所有
无论是管理企业内部的流程,还是优化企业外部供应链,最终目标都是高效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或服务,并使总利润达到最佳。
乱世之下,越能高效提供产品与服务的企业,就越能让客户满意,扎根也就越稳。
而这,正是「运营与供应链管理」这门课核心。
高效提供产品或服务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比如,我们去医院看病,为何总是排队五小时,看病五分钟?
比如,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爆发,为何口罩“一罩难求”?
而回到公司运营,哪个环节会对系统的生产服务效率起决定性作用?
寿碧英教授说,别慌,我们先去速食快餐店「赛百味(Subway)」买个汉堡。
图片截自寿碧英教授PPT,版权归其所有
在赛百味买汉堡,最强烈的体验,就是足!够!快!
买汉堡只需要四步:选面包,加肉和芝士,加菜和酱汁,结账。
四个步骤只需要120秒。
哪怕赛百味只有一个店员,也能在1小时之内,处理30(3600秒/120秒=30)个订单。
图片截自寿碧英教授PPT,版权归其所有
但如果是在高峰时期,一个人忙不过来,赛百味就会再增加两位人手,让三个人负责整个流程。
A负责「选面包」 &「 加肉和芝士」两步,一共需要40秒。
B负责「加菜和酱汁」,需要50秒,
C负责「结账」,需要30秒
当有三人分工合作时,一小时能处理多少订单?
图片截自寿碧英教授PPT,版权归其所有
答案是72个!
为什么?
因为将流程中每个环节拆开来看,
A一小时能处理的订单数为:3600/40=90个;
B一小时能处理的订单数为:3600/50=72个;
C一小时能处理的订单数为:3600/30=120个。
B是整个流程中最慢的环节,但如果B不处理完,C也无法动工,所以,系统只能在1小时内处理72个订单。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系统的生产服务效率,由整个系统中最慢的那一步骤决定。
系统运作的次序,被称作「流程」,流程中最慢的那一环,就被称作「瓶颈」。
一个赛百味买面包的例子,学生轻轻松松理解了「流程」与「瓶颈」的概念。
图片截自寿碧英教授PPT,版权归其所有
这时,让我们再次回到课堂开初的「口罩」和「医院」。
为什么今年年初会出现「一罩难求」的现象?
寿碧英教授援引科普团队「回形针」的视频,给出回答。生产一只口罩,要先提炼聚丙烯,再将聚丙烯生产为可过滤病毒的熔喷布,再组装耳带、鼻夹等附件,最后包装销售。
口罩生产的流程中,熔喷布就是瓶颈。 突破熔喷布瓶颈,才能解决口罩危机。
去医院看病,反复、数次排队即是瓶颈,所以许多医院都引进如自助缴费挂号机等信息化手段,突破瓶颈。
华为老总任正飞有句名言:“企业管理就是狠抓三件事,客户、流程、绩效”,可见流程对于企业的重要性。
在实际生活中,很多流程虽然耗时,但无法避免,这时,寿碧英教授给出建议——企业可以试着给流程增值,来更好地服务客户。
例如,海底捞会给等待的客户提供免费小食、美甲或者擦鞋服务等等。
图片截自寿碧英教授PPT,版权归其所有
“你所在的企业中,有哪些基本流程?”
“流程中最大的瓶颈是什么?”
“你们又是如何解决瓶颈问题的?”
介绍完基本概念后,寿碧英教授启发大家运用刚学的思维工具反思自身行业。
邓江林同学是某外科医院的常务副院长,她对医院的例子非常感同身受。
她补充道,目前在全国一些地区,看病的瓶颈不是排队,而是「名医效应」——哪怕小感冒也有很多要找当地最有名的医生,从而造成了资源浪费。
由此,很多地区在推行「家庭医生」制度,于社区中设置家庭医生,分管社区数人,将小病小痛扼杀在社区之中,免去对名医名额的占用。
陈文娜同学和邓江林同学来自同一间医院。
她提出,为了提高看病流程中最关键的一步——医生就诊的效率,医院特地给主治医生添置助手,帮助医生进行叫号、撰写医嘱等简单操作,这样医生就有更多时间专心看诊,医院服务满意度也就相应提高。
介绍完内部流程的管理后,寿碧英教授用香港知名商贸「百佳超市」为例,强调「外部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
图片截自寿碧英教授PPT,版权归其所有
宝洁公司曾在分析婴儿尿布供应链时发现:婴儿数量在美国各地基本上平稳,尿片使用量也相对平稳,但是,宝洁工厂收到的订货量却大起大落。再往供应链上游看,宝洁发给供应商的订货量起落更大。
换句话说,越往供应链上游走,订单波动就越大:
图片截自寿碧英教授PPT,版权归其所有
这就是经济学当中的著名现象——牛鞭效应。
图片截自寿碧英教授PPT,版权归其所有
牛鞭效应又称雪球效应。
当信息流从最终消费者向生产商、供应商端传递时,需求信息会逐步扭曲,从而导致订单出现越来越大的波动。
供应链层级越多,响应时间越长,牛鞭效应通常也更严重。
牛鞭效应会导致预测误差增大,产能短缺与过剩交替,供应链成本也会相应提高。
寿碧英教授提醒同学,在管理供应链时,应试图让供应链间的信息流通更为顺畅,从而减少牛鞭效应对供应链成本的影响。
唯品会的产品多而杂,苹果产品少且精,涉及到选择产品品类问题时,企业到底应该向哪一家企业学习?
图片截自寿碧英教授PPT,版权归其所有
寿碧英教授解释到,两家公司选择产品品类的策略,正好体现了两种不同商业思维。
图片截自寿碧英教授PPT,版权归其所有
二八定律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发现。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约 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
长尾效应则是由《连线》的总编辑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 于2004年提出, 他则认为,那些原来不受到重视的、销量小但种类多的产品或服务,由于总量巨大,累积起来的总收益却相当可观。
还记得去年全球最大会员制仓储式零售店Costco(开市客)在上海开业时的疯狂场景吗?
Costco是长尾效应的典型案例——Costco只卖品类“冠军”。
据统计,13000 平米的Costco内只有3700个品类,而一个100平米的7-Eleven 就有3000个商品品类!
长尾效应的典型案例则有近年国内很火的二手书转卖电商:多抓鱼。
国内二手平台尤其多,为何只有多抓鱼可以脱颖而出?
寿碧英教授给大家播放了多抓鱼创始人在一席上的演讲,做出解答。
进入库存管理的讲解前,寿碧英教授带着同学们做了一道数学题。
图片截自寿碧英教授PPT,版权归其所有
每年双十一,是电商促销最好时机,但备货问题常让商家头大。
实际上,经济学上的经典的「报童模型」就能解决此问题。
图片截自寿碧英教授PPT,版权归其所有
报童模型在「单位缺货成本」 以及 「单位超储成本」之间进行比较。
此题中,单位缺货成本(少卖一件的损失) =250-50=200元;
单位超储成本(剩下一件的损失)=50-0=50元。
200远大于50,所以,我们宁愿多存货,也不要少备货。
再套用公式进行计算,最佳备货量则为8400。
图片截自寿碧英教授PPT,版权归其所有
让人头大的双十一备货问题,被一个经济学公式瞬间解决。
这也说明了库存管理重要性——对物资的存储进行优化,才能以便使企业在恰当的时间,以最低的成本,满足其用户对特定数量和质量产品的需求。
运用课上所学的一揽子思维工具,结合当下形势,同学们在课堂讨论中,活学活用,反思自身企业优劣。
16秋班的厉爱萍同学从事门类制造行业。
疫情期间,政府号召复工复产,但市场销售却趋近停滞,最后,她从流程入手,改造生产流程,减少门的产量,来稳住公司盈利。
19秋班的江乐阳为医院提供医疗器械,听完课后,他对供应链的管理进行反思。
医院的质量要求严格,能够成为医院的供应商并非易事,有稳定的供应商来源极其重要。
如何保证供应链稳定?
他提出了四点建议:
第一,多找几家供应商,不要依赖单一供应商;
第二,供应商可以有地域上的布局,比如东南西北各一家,这样哪怕南方涝灾或是北方水灾,商家都有后备;
第三,商家与供应商应该是共同成长的关系,在产品日趋单一化的情况下,要督促供应链进行创新;
第四,最重要的生产环节要能自给自足,掌握关键技术,才不会在风险来临时束手无策。
看到同学们你来我往的思维碰撞与交锋,你大概能猜到,寿碧英教授给EMBA的同学上的这堂「运营与供应链管理」课有多燥了。
疫情阻挡不了想见面的心,几位同学凑到了杭州,组了个小分队,硬是把线上课变成了线下课;
坐在湖边的长亭内,喝着浓茶吹着微风,听课都有种悠然的氛围;
浓浓的中国风氛围,和(美丽儒雅的)寿碧英教授的云上课堂背景简直不要更配:
“城二代”齐上阵,商务知识从小听,长大铁是商政精英;
课程最后,寿教授也给大家留了作业。
看书写读书笔记,画企业流程图,每一项课后作业都与课堂内容环环相扣。
图片截自寿碧英教授PPT,版权归其所有
寿教授还提到,优秀作业代表将被邀请在八月的课堂上进行展示和分享。
伴随着同学们下课时的笑容——
让我们一起期待八月份寿教授的讲解和届时同学们的分享吧~
想要参加有趣的课堂、
与各行各业的精英展开讨论、
学习更加前沿的商业知识吗?
欢迎点击链接 http://www.mikecrm.com/O6VCto#rd ,填写报名表,了解项目详情~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您的每一个有效信息都至关重要
服务热线: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