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航·高金—2020新生专访丨李晓斌:科技创新的探路者

来源:上海高级金融学院FMBA    作者:原编    责任编辑:王佳昱    11/20/2020

5260

【中国MBA教育网讯】2007年,从同济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李晓斌入职中国移动设计院上海分公司;

2014年,入职交通银行,开启科技创新管理的职业篇章;

2017年,加入华泰证券,从科技创新中心负责人到信息技术部运营管理室负责人,全面参与华泰的科技、商业模式、管理、体验等创新建设;


从中国移动到银行再到券商,从数字业务设计专家到金融科技创新,李晓斌的每一步都踏准了技术发展与时代变革的节奏,走在了行业的前端,他也用一份份傲人的成绩单证明自己在科技创新领域的眼光和能力。

1.jpg

李晓斌

2020级在职制金融MBA

华泰证券信息技术部运营管理室负责人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行业


2007年,李晓斌从同济大学毕业初入职场。时值三大运营商蓬勃发展,他所入职的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作为中国移动的技术支撑单位,定位是“网络及数字化咨询服务专家”。上海分公司服务于上海通信咨询与设计领域,为上海移动网络建设发展提供支撑。


在移动设计院上海分公司的7年,李晓斌负责通信工程的设计与咨询,其中包括大量的规划工作。例如,每年帮助中国移动视频基地(咪咕视讯的前身)做三年滚动规划——软硬件如何布局,投入产出核算,工程的可行性分析等等。这是一份在专业性和软技能方面都非常锻炼人的工作。从IT角度,接触面非常广:从软件到硬件,从规划、设计到实施。另一方面,咨询工作也让李晓斌的逻辑思维、组织协调、表达沟通等技能得到了快速提高。


“我们的工作是站在行业价值链的角度,为中移动上海业务来做规划。因此,在中移动设计院,拓展了我的全局观和视野,学会站在更深入、更具创新和战略视野的角度去看待和思考工作。”回忆起在这段工作经历,李晓斌感叹,站在中移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理解整个行业的概貌,为他“非典型IT男”的职业路径打下了基础。


从行业的周期选择职业道路


2014年,受同事和朋友的影响,李晓斌决定出去看看。在他看来,选择工作首先选择行业;而科技创新下一个行业风口应该是金融业,于是李晓斌选择了总部在上海的交通银行。银行是信息密集型服务产业,其数据强度高踞各行业之首。据统计,银行业每创收100万美元,平均产生820GB的数据,在整体价值、企业平均数据量、绩效波动性、交易密度等方面遥遥领先于其他行业。相比通信行业,银行的专业化分工和效率都更高。


2.jpg


当时交行的信息技术团队分为开发中心、数据中心、测试中心和信息技术管理部。“入职时,我先去了开发中心,当时还紧急补了编程。两年多之后转入信息技术部,工作职能覆盖了从项目管理、产品创新研发,到机制文化创新等。这让我在踏入金融行业的时候,没有局限在某个具体的业务模块或者领域,而是可以站在更高的层面,参与到金融科技创新。”李晓斌回忆道。


银行的业务复杂,如果要做创新管理,李晓斌要对各类业务和管理体系深入了解。当时信息技术部承接整体规划等顶层设计和技术创新两大方面。之前的多年经验为李晓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跨界的实践经验让他的思路、视野更为宽阔。“早几年,银行开始在网点推进人工智能,比如撤高柜——现金柜台越来越少,自助服务越来越多;创新型机器人、营销人员使用的软件和工具等,雏形最初都来自创新实验室。‘智能化’不是仅仅在网点放几台机器,这背后是流程的优化和再造,是思维的创新改变。”李晓斌解释道。


踩在金融科技风口


近年来,数字化风暴席卷全球,客户行为的变化、更严格规范的监管、互联网模式的挑战等正持续颠覆着传统金融业的竞争格局。国内券商也陆续从组织、人才、理念和文化等多方面加大投入,探索新的数字化商业模式。


3.jpg


2017年,李晓斌转战证券行业,任职华泰证券科技创新中心负责人,再次踩在行业周期的风口上。他所负责的科技创新中心,是近两年新成立的中心,职能范围从最初的新技术研究和创新机制建设发展,到现在负责六大职能——既有侧重高视角的IT战略和数字化转型设计,也有偏交付的用户体验设计,以及偏向于市场运营的商业活动组织策划,成长迅速。


2019年,李晓斌带领团队在北上广深相继举办了四场科技博览会,这是业内在金融科技领域首次体系化、专业化和市场化的大型展会。这对李晓斌来说,是一项全新的挑战。他带领团队依靠极强的凝聚力和执行力,克服了很多超出预期的困难,出色完成了此次任务,为客户展示了以科技为平台,共同协作、共同成长、相互赋能的全新生态。


4.jpg


在新兴技术的研究方面,拥有多年金融科技创新经验的李晓斌发挥了他的创新“撮合”能力。他牵头推动公司第一个智慧网点的创新构思和项目建设,引入了服务机器人、人脸识别VIP、客流分析等创新服务模式,另外在语音、声纹识别领域,也提出了智能播报、客服提效等场景应用。在区块链方面,探索了存证、ABS、信用评价、股权众筹创新场景,这些场景都已经在试点或落地的过程中。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技术和业务更加融合,以创新、突破精神,让金融科技为行业发展带来更多价值。”李晓斌对自己的工作和行业满怀热情与憧憬,也对自己提出了新的要求。“进入金融行业5年多,我深刻感觉到对行业、金融专业的认知仅靠工作中的碎片化学习是远远不够的。现阶段,是学习的最好时机。这也是为什么,我选择来到高金。系统化地学习金融专业知识,高金FMBA对我来说,就是最好的选择。”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中国MBA教育网 问题反馈平台

您的身份

  • 院校老师
  • 备考生
  • 其他用户

如何称呼您

  • 先生
  • 女士

您提交的反馈意见

您的联系方式

您的每一个有效信息都至关重要
服务热线: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