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MBA教育网讯】随着深圳大学原党委书记刘洪一到龄退休,担任深圳大学校长八年多的李清泉多了一个职务:深圳大学党委书记。
12月15日下午,深大召开干部大会,宣布了上述人事变动。目前,学校官网上李清泉的职务已更新为:党委书记、校长。
李清泉简介 李清泉,1965年1月出生于安徽天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深圳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党委书记、校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理事长。 1981年李清泉进入武汉测绘学院工程测量系就读,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198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硕士毕业后留校工作,先后担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998年获得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博士学位;2000年至2012年担任武汉大学副校长、常务副校长;2012年担任深圳大学校长至今。 八年,弹指一挥间。当年风华正茂、年富力强的李清泉,而今头上也有了些许斑白的头发。 八年多来,身处这座日新月异的城市,管理一所不断扩容与变化,有着辉煌历史但又不是985、211,永远处于深圳、广东乃至全国聚光灯下的特区大学,毫无疑问是压力山大的事情。李清泉也曾多次在访谈中表达过这种危机感:如果深大不能在宝贵的窗口期,从“独子”成长为“长子”,就可能成为“弃子”。 这样的危机感与务实态度,可以说跟窗口期同样宝贵。值得欣慰的是,这所特区大学还在不断进取中;值得期待的是,目前党委书记、校长“一肩挑”的李清泉依然年轻,55岁的他还有充足的时间,为深大出力,帮深圳圆梦。 2012年7月,47岁的李清泉作别珞珈山,南下特区,接棒备受深大学子敬爱的老校长章必功,成为第七任深圳大学校长。 彼时,温文儒雅的李清泉早已声名在外:一是具有丰富的高校行政管理经验,35岁即担任过两所高等学府的副校长,成为国内高等教育管理队伍里的“年轻少帅”;二是具有很高的学术造诣。在地理信息系统、智能交通、遥感测绘等领域,李清泉均有多项卓著的科研成果。 在今年8月受邀做客深圳新闻网直播间时,李清泉回忆,第一次收到深圳邀请时,他还是武汉大学常务副校长,那会他正全心忙于武大工作,并没有考虑来深工作。但当他到深圳走访了解后,他答应了邀请。 而在当年宣布李清泉出任深大校长的干部大会上,当时深圳市领导曾讲述,时任湖北省领导专门指示湖北省委组织部落实,把湖北、武汉最优秀的人才推荐给深圳。“深圳反反复复跟武汉、教育部进行沟通、研究,在武汉推荐的10位人选中,精挑细选,经过多方比对和深入研究、了解,最后圈定了李清泉同志。可以说,我们是把他挖过来、请过来的。” 今年7月,网易旗下浪潮工作室一篇《这可能是中国上升速度最恐怖的大学了》,仔细盘点深大近几年在各大高校排行榜上的名次,一时成为网络爆文。 回到李清泉2012年上任的时候,他便亮明了打造名校的雄心和求贤若渴的诚心。他给全校师生规划了一个大大的梦想:未来八到十年,让深圳大学进入全国前50名。 时至今日,深大交出了一份颇为靓丽的答卷: 在中国颇具影响力和公信力的大学排行榜品牌艾瑞深校友会网发布《2019世界十大权威大学排名(中国大学)》,深圳大学排名第53名,在广东高校中位列第3名,仅次于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 在QS教育集团发布的2020年世界大学排名中,深圳大学首次上榜,在全国排名并列第32名,依然位列广东高校第3名; 在2019年最新自然指数中国内地高校TOP200排行榜中,深圳大学排名36位,在全球排行榜上,深圳大学居181位(两年时间内,深大全球排名提升298位,内地排名提升30位)。 在2021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深圳大学进步神速,从501-600跃升至401-500; 在2020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深圳大学首次跻身于全球300强。 火箭般的上升速度背后是雄厚的科研经费支持。仅2019年,深圳大学获得34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资助总额度达到1.47亿,进入全国前20名。而深圳对深大的“偏爱”同样在经费上体现,2019年,深大的科研总经费已经高达13.38亿元。 高比例的投入,自然换取不凡的科研实力。2020年4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公布了2019年国际专利(PCT)申请情况。不同于国内专利,国际专利(PCT)申请多分布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医疗技术等科技领域,且要接受指定国的初步审查和实质审查,质量更高,更能反应创新水平和科研活力。 在中国高校中,顶尖高校清华、北大赫然在列不足为奇。而年轻的深圳大学以247件的国际专利(PCT)申请数量位于世界第三,仅次于加州大学、清华大学。 在论文发表上,深圳大学的表现也同样生猛。2019年,SCI收录论文4139篇,SSCI收录论文238篇。深大SCI论文发表数量年增长率近50%,自然指数国际排名两年内提升298名。 在2019年的一次专访中,李清泉的幸福感从心而发。他说:“深大七年,我觉得是把这所学校的潜能发掘出来了,让大家找到了自信,找到了发展道路和方向。” 今年,李清泉又提出了最新的目标:2035年前让深大进入“世界一流名校”行列! 提起李清泉,不少新世代年轻人都会说一句:哦!那位很潮的校长! 每年一到开学或者毕业典礼,李清泉的致辞总会成为众多媒体关注的焦点。为何如此?皆因执掌深大八年,李清泉每年都能出金句: 2016年深大毕业致辞:不论你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遇到怎样的挑战,请别忘记:你的身后站着深圳大学,站着十万深大校友。 2017年深大毕业致辞:刚毕业的你们,也许马上就要从10万+地段的宿舍搬到公司附近的小小蜗居,每天不得不与外卖小哥邂逅三四次,不由怀念起饭堂阿姨打饭动作的豪迈。当纯真的爱情遭遇高企的房价,当丰满的理想遭遇惨烈的职场,不妨想想姜华经历生死考验登顶世界之巅的豪情,又或者在暴走大事件中一笑而过,继续前行。奋斗的青春通常更能赢得生活的垂青。到时回头看看,曾经的迷茫也许就成了励志的故事。 2018年深大毕业致辞:你们出门在外,“996”的时候,不妨建个“夸夸群”小小催眠;感情不稳定的时候,翻出2015深大宣传片,雨天不带伞的桥段还是蛮治愈的;应酬、加班、叫外卖多了,要保重身体,注意锻炼,管理好BMI,试想你三四十岁的时候,还能轻松穿上大学时的牛仔裤,生活该多么美好! …… 而其对典礼的重视程度,又不仅是经过多次修改,打磨而成的致辞稿,更在于细节。每一次上台演讲,他都会仔细整理服装,让每一位与自己合照的深大毕业生都得到应有的尊重。 不仅如此,在深大校园内,他也是一位颇受学生欢迎的校长。每月一期的校长午餐会,李清泉都会与学生共话深大发展,听听学生对学校的意见与建议。 李清泉在“校长午餐会”上与学生共饮“秋天的第一杯奶茶” 校长午餐会合照 虽然来深圳工作前,李清泉一直在武汉求学和工作,但他对特区教育的改革创新、粤港澳教育的交流合作,有着自己深入的思考。早在就任深大校长之初,李清泉就特别提到,深大处于改革前沿阵地,应借鉴国内外特别是香港高校的成功办学经验。 2018年,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李清泉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递交了“创建湾区联合大学”的提案,建议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粤港澳三地政府、高校、企业和社会多方合作创建一所新型联合大学,打破三地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的体制壁垒,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协同发展。 同年7月,深圳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签约共建“大湾区国际创新学院”。有评论认为,着是深圳大学校长李清泉倡导的“湾区联合大学”落地的具体行动,可以看成是推进“湾区联合大学”建设的重要一步。 不过,在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方面,深圳的邻居东莞也表现得非常积极。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同时也是深大校友的马化腾建议,在粤港澳大湾区设立“湾区大学”。很快,在当年5月举行的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媒体峰会上,东莞方面就披露,国家已经初步同意,在东莞滨海湾新区设立一所高质量、高水平的“大湾区大学”。 “大湾区大学”与李清泉一开始提出的“联合大学”不尽相同,但有相似点。 “联合大学的提出,主要是从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创新协调发展角度去看。”作为筹建中的“大湾区大学”顾问,李清泉表示,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高校、教师和学生各层面的合作交流较少,相互之间的壁垒越来越严重,同时,区域内高校与高科技企业没有形成良性互动,支撑区域创新发展的力度不够。他希望通过“联合大学”或者“大湾区大学”等项目的运作,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更高层次的交流与合作。 这一理念无疑与官方思路高度一致。日前,教育部、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国家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试验区,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重要枢纽,以及内地与港澳教育全面合作发展生动典范,建成世界领先水平的高等教育体系和国际教育示范区。 在这样的融合与协同发展过程中,身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的深圳大学,不会被边缘化,也不会被pk掉,而会在更高层次的交流与合作或者竞争中,变得更加开放、创新与强大,成为世界城市大学的标杆,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这是深圳的底气,是深大的底气,也是李清泉的底气。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您的每一个有效信息都至关重要
服务热线: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