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行快,众行远——第一期 李伯重|《火枪与账簿 —— 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

来源:中国MBA教育网    作者:原编    责任编辑:Elim    05/31/2017

5329


 “读”行快,众行远 —— 第一期

《火枪与账簿 —— 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


1hh.webp.jpg


书名:《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

作者:李伯重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


        荣获21世纪年度十大好书,入围经济观察年度十大好书。

        讲述15世纪末至17世纪是经济全球化大潮出现和迅速发展的阶段,即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这个时代的特征是“火枪与账簿”。火枪代表了军事革命导致的新型暴力,账簿则意味着对商业利益的积极追求。早期经济全球化的出现和发展,导致东亚世界原有的秩序被打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变局。在这个历史的十字路口,中国未能抓住机遇,从而不得不再等上两个世纪,才又在新的国际环境中重新开始近代化的进程。

        李伯重,厦门大学历史学博士,香港科技大学讲座教授、清华大学教授,曾任美国哈佛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和英国剑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等机构的客座教授或客座研究员,以及国际经济史学会执委会成员。


        李伯重老师原本是研究清明江南经济史的,我们之所以能看到他关于明代(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东亚世界的书,是因为他的心。治学多年,他没有故步自封,而是依然敞开内心聆听其他人的看法,依然跟随自己儿时的喜爱开始新的研究。也是这颗心使他在面对新研究领域里的各种困难时,不是知难而退,而是继续不断的学习、改变和完善。身处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通过本书去了解几百年前早期的经济全球化,以及那时全球化下的中国、东亚世界。



  第一章:这是一本什么书


1b.jpg


        李伯重老师没有开始就将大量的历史内容抛给读者,而是带着读者先来整体地了解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这本书要讲什么、怎么讲。他用前三个标题(新史潮、全球史、公共史学)为读者介绍了什么是历史,历史的功能和重要性,以及当今打破国家界限、在全球范围内看历史的必要性,并且表达了作为一名史学家,为大众写通俗易懂史学著作的心。

        之后李老师用后两个标题为这本书划清了空间和时间的范围。究竟东亚、东南亚和东北亚包括哪些国家和地区,东亚世界指的是哪里?作者借着儒家文化圈、借着地理位置回答了大家一直的疑惑,也告诉了读者本书要讨论的主要空间。另外作者在历史的长轴上画出了本书所涉及的时间范围,即15世纪到17世纪中期。



第二章:贸易打造的世界 


        本书谈及的时代之前,即15世纪以前,世界早存在一些国际贸易的网络,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丝绸之路。这条国际商道连接了当时最发达的几个国家——中国、印度和地中海世界。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这条丝绸之路是中国和外部世界联系的主要纽带,然而因为这条路途经高山、大漠、途中的邦国多有政治动荡,使得它在经济上意义有限。同样的状况也发生在连接中国、印度和欧洲的“海上丝绸之路”上。所以15世纪之前,世界各主要地区之间尚未有紧密的经济联系。而15、16、17世纪“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把世界历史带入一个新的阶段,新兴的海上通道把当时世界上的主要地区第一次真正联系了起来。


2b.webp.jpg




        如果把早期经济全球化的历史看成一部气势恢宏的大剧,那么这部剧的舞台、道具、演员和主题曲分别是当时的世界、贸易中的商品、商人和白银。李伯重老师娓娓道来这个舞台是如何搭建的,哪些商品成了贸易中的道具及其原因,形形色色的商人,白银是如何将这部大剧协调起来的。




第三章:这是一本什么书  



3b.jpg


        军事并非与经济全球化没有关系。早期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带来各国各地更加紧密的联系,而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也随之增多,于是军事技术被迫发展,同时全球化的网络又加速了军事技术的传播。

        作者以16世纪为时间轴上的坐标点,分别讲述之前和之后世界火器的发展变化。16世纪之前的部分,作者先是介绍了冷兵器、以及军队和战争的模式,后介绍了火器从宋代开始的发展。12-15世纪火器从东到西,即从中国到西欧的传播情况。

        火器技术在西欧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所以16世纪之后的部分(16-17世纪),作者讲述了火器技术的由东向西,即从西欧向东方扩散到世界各地。其中也对于中国(明代)火器技术的发展有不少着墨。



第四章:大洗牌—早期经济全球化的东亚世界


4b.jpg


        讲完军事,作者开始讲东亚世界的“文化圈”,更准确的说是讲宗教文化。在把婆罗门/印度教、佛教、伊斯兰教、儒家文化和基督教各自简略介绍后,作者较为详细的介绍了后四者的发展。

         伊斯兰教第二次扩张的主要力量是谁,扩张的主要方向,以及扩张的结果和影响。佛教起初的发展,以及如何形成了一道环绕中国西、北、南三面的“佛教长城”,而这个长城起到了什么作用。对于大家熟悉的儒家文化,作者也简明清晰的讲述了其发展和影响。而关于基督教的部分,作者分别讲了当时其在中国、日本和东南亚发展的状况。最后作者总结文化版图与早期经济全球化的关系,说: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变化,而这又为文化和政治力量的传播铺平了道路。同时,文化圈的发展也反过来促进着早期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第五章:角力海陆—早期经济全球化的东亚国际纷争




5b.webp.jpg



        经济全球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是双方面的:一方面全球化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但冲突也增加了;另一方面,全球化又提供了解决冲突的新方法。这种关系使得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关系比以往更加复杂和多样。

        与中国争夺陆上权力的是早就有的“北狄”和新出现的“南蛮”。“戎”“狄”“蛮”“夷”是古代华夏人对周遭非华夏人的称谓。北方主要是游牧人,书中主要讲了蒙古和满洲。南方则主要讲了安南(今越南)、缅甸、暹罗(今泰国)如何成为中国南部的威胁。而在海域上的争夺,中国则主要面对“东洋”和“南洋”。“东洋”地区有日本、朝鲜和琉球,“南洋”则指的是南洋群岛及其海域。

        作者用了不少的篇幅讲明曾经的以“中国为中心,几乎覆盖亚洲全境的朝贡制度”开始失效,因朝贡制度带来的地区稳定也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中国周边的新兴国家力量和局势的不稳定。



第六章:战略与军队—晚明的国家安全形势与军事改革运动



6b.webp.jpg


        本章李老师先为读者讲明为什么中国国家安全的传统国策是“划疆自守,不事远图”,而早期经济全球化使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国家安全形势,中国必须积极面对四面日益严峻的局势。在此时的明代军队问题丛生,作者从军队使用的火器和军队体制两个方面讲明为什么明军不堪大任。

        面对挑战,晚明军事改革运动也是从武器和军人两个方面着手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作者为读者详细介绍了戚继光创建的戚家军,孙承宗创建的辽东军营和徐光启等创建的登州火炮营,从中可见改革的效果。当然改革的成就也有其有限的地方。





第七章:烽烟四起—晚明东亚世界四大战


7b.webp.jpg

        通过查看安南(今越南)、日本、缅甸、荷兰、满洲所拥有的军事实力,就能知道当时中国面临的威胁有多大。介绍各国的军事实力后,作者分别详细讲述了1576-1606的中缅边境战争,1592-1598的中日朝鲜战争,1618-1644的明清辽东战争,以及1661-1668的中荷台海战争。四场战争中,明朝的表现很不相同,主要是因为投入战争的部队很不同,既显明了明朝军事改革的成效,也显明了改革的有限性。

        明朝最终灭亡,而明朝这场军事改革的成果被清朝继承了,这使得清朝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着强大的战斗能力,以至于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在东亚世界一直处于无人敢挑衅的地位。




结语:

        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对应的是中国明朝,李伯重老师把明朝放置于那个时代的世界当中。在当时的全球化中,看中国经济的发展变化和担当的角色,看中国军事的发展和结果,也看中国与周边国家、西欧少数国家的国际关系。多个脉络的观察使我们对当时中国和东亚世界有了更清晰的看见和熟悉。

 

        读罢此书,在跟随历史的跌宕起伏之后,我们或许也有更清晰的眼光看如今的经济全球化,日光之下并无新事,曾经的智慧一样适用于今天。除此之外,读者也能在书中体会使李老师不断前行的那颗心,也许那个才是更重要的。






1502680895805303.png


本文由中国MBA教育网原创、原编,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中国MBA教育网 问题反馈平台

您的身份

  • 院校老师
  • 备考生
  • 其他用户

如何称呼您

  • 先生
  • 女士

您提交的反馈意见

您的联系方式

您的每一个有效信息都至关重要
服务热线: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