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风采: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院长王兆华

来源: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作者:原编    责任编辑:杨雅欣    03/25/2022

11017

 

管理与经济学院浸润着北京理工大学深邃的延安精神和厚重的学术底蕴,30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培养了大批优秀管理人才和科研栋梁。


当前,我们国家正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对管理与经济的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管理与经济学院的发展目标是“建设一流学科、培养一流人才、造就一流师资、创建一流文化”,建成高水平的研究型管理学院。


管理与经济学院将通过创新制度、优化结构、突出学术、注重学科、招揽人才、开放办学等措施,实现学院的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培育并形成有影响的学科和品牌专业,建设优秀的师资梯队与和谐奋进的学院文化,培养具有创造力的杰出管理人才,孕育适合中国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开拓卓越的管理研究和管理实践。


仰望星空,寥廓自由;憧憬未来,激情满怀。我们诚挚邀请国内外一流的青年才俊和学术大师加盟,共同推动管理与经济学院的成长,为探索管理新知、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王兆华


 2.png 


个人简介


王兆华,管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理工大学徐特立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管理与经济学院院长。


兼任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副会长、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双法"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理事、中国"双法"研究会能源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北京高教学会高校管理研究会理事长。担任国内外多个学术期刊主编、副主编和编委等。


王兆华教授长期从事大数据驱动的低碳消费(生产)行为管理、能源资源与环境管理、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政策建模等领域的研究,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重点和杰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973"计划等课题(专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等30 余项;出版专著5部;在Nature、Nature Communications、《管理世界》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 余篇,被SCI/SSCI检索100余篇,累计20余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曾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教育部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北京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教育部人文社科、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国管理学会优秀成果奖等荣誉。


代表性学术成果


[132] 王兆华 ,张斌,关 * ,电子废弃物处理责任, Nature , 536 ( 2016 ), pp23 - 25 .

[131] 王兆华,赵文辉,邓娜娜,张斌和王波*,需求响应管理中的混合数据驱动决策:基于动态时间扭曲的非参数匹配DID的经验证据,Omega,2020-03-01 2020,102233。

[130] 杨元涛,申屈*,蔡博峰,梁赛,王兆华,王金南和徐明,绘制中国全球碳足迹图,自然通讯,11,2020-05-07 2020,2237。

[129] 沈屈,杨元涛,王兆华,邹建平和徐明*,《中国省级贸易相关CO2排放账户中存在巨大分歧》,环境科学与技术,2020-06-09 2020.

[128] 王兆华、孙叶飞、王波*。新型城镇化对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有何影响?从技术进步的角度进行实证分析.能源经济学(2019),917-927。

董晓阳、张斌、王波、王兆华*,中国补贴背景下城市家庭购买纯电动汽车的意向:成本因素重要吗?交通研究A部分:政策与实践,135,2020-05-01 2020,183-197。

[126] 王兆华,裴国强,张斌*,朱兰·纳瓦拉斯纳和克劳德尔·蒙博伊尔,金砖国家可再生能源消费与人类发展之间的联系:公共债务的调节作用,可再生能源,165,2020-11-09 2020,381-390。

[125] 孙叶飞, 王兆华, 张斌, 赵文辉, 徐凤新, 刘杰, 王波*.居民对电价政策的看法:来自社交媒体文本挖掘的证据,资源,保护和回收,160,2020-09-01 2020,104903。

[124] 王兆华、裴国文、张斌*、范和。生物质能生产及其对生态足迹的影响:G7国家调查,《总体环境科学》,743,2020-07-01 2020,140741。

[123] 王兆华,李浩,邓娜娜,程凯伟,卢斌,张斌,王波*。如何有效实施以激励为基础的居民用电需求应对政策?大规模试验和匹配问卷的经验,能源政策,141,2020-06-01 2020,111450。

[122] 张斌、陈海涛、杜占杰、王兆华*,车牌规则是否诱发了居民日常出行中的低碳选择:动机与影响,可再生与可持续能源评论,124,2020-05-01 2020,109780。

[121] 陈海涛,王兆华,徐爽,赵远东,程强生和张斌*,"在2°C变暖的世界中,转型期中国能源需求,减排和健康共同效益评估",《清洁生产学报》,264,2020-04-01 2020,121773。

[120] 李国明,林明坤,王兆华,利益相关者,绿色制造和实践绩效:来自中国时尚企业的经验证据,运筹学年鉴,290,2020-07-01 2020。

[119] 王兆华,穆罕默德·曼苏尔,阿尼斯·海德尔,基什瓦尔·纳瓦兹,王波*,赵伟辉和徐凤星,经济增长与预期寿命之间的动态关系:巴基斯坦能源消耗与金融发展的矛盾作用,结构变化和经济动态,53,2020-03-01 2020。

[118] 王兆华,薛梦田,赵远东,张斌*,公共自行车环境效益与时间成本的权衡:基于中国流数据的实证分析,《总体环境科学》,715,2020-05-01 2020,136847。

[117] 王兆华,孙叶飞,王波*,在促进居民节电行为方面,政策认知比阶梯关税更有效,能源政策,139,2020-04-01 2020,111338。

[116] 王兆华,裴国文,张斌,生物质能消费与人类发展的关系:金砖国家的经验证据,能源,194,2020-03-01 2020,116906。

[115] Muhammad Mansoor, Zhaohua Wang, Bo Wang* and Anees Haider, Nonrenewable Energy—環境和健康對人力資本的影響:來自巴基斯坦的經驗證據,環境科學與污染研究,27, 2020-01-01 2020, 1-17.

[114] Nasir Mahmood,丹麦人,王兆华和张斌,核能在纠正环境污染中的作用:来自巴基斯坦的证据,核工程与技术,52,2019-11-01 2019。

[113] 王兆华,陈海涛,霍如,王波,张斌*,碳减排目标约束下的边际减排成本:中国不同地区的实证分析,《清洁生产学报》,249,2019-11-01 2019,119362。

[112] 王兆华,Yasir Rasool,张斌,Zahoor Ahmed和Bo Wang*,APEC领域工业化,城市化和二氧化碳排放之间的动态联系:基于DSUR估计的证据,结构变化和经济动态,52,2019-12-01 2019。

[111] 丹麦人,王兆华*。旅游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动态关系.可持续旅游杂志, 26 (2018), 1928-1943.

[110] 丹麦人,王兆华*,生态足迹驱动因素调查:我们从新兴经济体的经验中学到什么,可持续城市与社会,49(2019),101626。

[109] 王兆华, 孙庆宇, 王波, 张斌.中国消费者对节能电器的购买意向:能效标签是否有效?清洁生产学报, 238(2019):117896.

Claudel Mombeuil, Anestis K. Fotiadis, Zhaohua Wang*, The Pandora's box of corporate social nonresponsibility: An exploratory Study in a failed State context, Journal of Clean Production, 234(2019), 1306-1321.

[107] 杨元涛, 申瞿, 王兆华, 徐明, 行业CO2排放对中国供需格局变化的敏感性, 总体环境科学, 682(2019), 572-582.

[106] Zahoor Ahmed, Zhaohua Wang, 调查人力资本对印度生态足迹的影响:实证分析,环境科学与污染研究,26:26(2019),26782-26796。

[105] Zahoor Ahmed,Zhaohua Wang,Sajid Ali,调查城市化与CO2排放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实证分析,空气质量,大气与健康,12:8(2019),945-953。

纳西尔·马哈茂德、王兆华、纳齐亚·亚斯明、瓦卡斯·曼佐尔、阿特·乌尔·拉赫曼如何弯曲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生物质能的意义,环境科学与污染研究,26(2019),21598-21608。

纳西尔·马哈茂德,王兆华,赛义德·陶西夫·哈桑,可再生能源,经济增长,人力资本和二氧化碳排放:实证分析,环境科学与污染研究,26(2019),20619-20630。

[102] 孙佳森, 郭立, 王兆华, 中国循环经济体系的技术异质性与效率: 一种博弈元前沿DEA方法, 资源、保护与循环, 146(2019), 337-347.

[101] 丹麦人,王兆华。生物质能消耗是否有助于控制环境污染?金砖国家证据, 环境科学, 670(2019):1075-1083.

扎胡尔·艾哈迈德、王兆华、费萨尔·马哈茂德、穆罕默德·哈菲兹、纳扎卡特·阿里。全球化是否增加了生态足迹?马来西亚的经验证据,环境科学与污染研究,26(2019),18565-18582。

中文代表性论文(部分)

[24] 王兆华,马俊华,张斌*,王博,空气污染与城镇人口迁移:来自家庭智能电表大数据的证据,管理世界,2021年第3期,19-33.

[23]王兆华,丰超,中国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03-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5年06期

[22]王兆华,杨琳,基于生态足迹的我国居民间接能源消费研究,科研管理,2014年10期

[21]王兆华,卢密林,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中国城镇居民用电直接回弹效应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4年07期

[20]王兆华,丰超等,中国典型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动走向及趋同性分析——以八大经济区域为例,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19]杨忠敏,王兆华等,能源技术专利与CO_2排放的关联性研究,科研管理,2013年10期

[18]宿丽霞,杨忠敏,张斌,王兆华,企业间绿色技术合作的影响因素:基于供应链角度,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06期

[17]李果,马士华,高韬,王兆华,不确定交货条件下两供应商-单制造商协同供货模型,管理工程学报,2011年03期

[16]李果,王兆华,马士华,装配式供应链不确定性衍生机理及其控制策略,工业工程与管理,2011年16期(第2卷)

[15]王兆华,循环经济视角的工业园区副产品交换研究——以大连开发区为例,科学管理研究,2009年01期

[14]王兆华等,我国家电企业电子废弃物回收行为影响因素及特征分析,管理世界,2008年04期

[13]王兆华等,循环经济视角的我国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科学管理研究,2007年05期

[12]王兆华等,循环经济视角的产业集聚区共生网络模式研究,改革,2006年10期 (本文被《新华文摘》2007年第1期全文转载,51-54;本文被人大复印期刊《工业经济》2006(11)全文转载)

[11]王兆华等,生态工业园工业共生网络运作模式研究,中国软科学,2005年02期

[10]王兆华等,循环经济理论的国际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改革,2005年03期

[9] 王兆华,雷家骕,主要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研究,中国软科学,2004年07期

[8] 王兆华,雷家骕,基于国家经济安全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分析与对策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年05期

[7] 王兆华等,生态工业园中生态产业链结构模型研究,中国软科学,2003年10期

[6] 王兆华等,基于工业生态学的我国工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本文被人民大学图书资料中心“工业经济” 期刊2003第11期全文转载)

[5] 王兆华,武春友,基于工业生态学的工业共生模式比较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年02期

[4] 王兆华,武春友,基于交易费用理论的生态工业园工业共生机理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年08期

[3] 王兆华等,高新技术企业与风险投资协作动力机制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年06期

[2] 王兆华,武春友等,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城市国际竞争力提升——兼论大连市国际名城的建设,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1] 武春友,王兆华,企业营销决策综合效果的DEA评价方法,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0年04期

 

代表性著作


[1] 王兆华著,《区域生态产业链管理理论与应用》,科学出版社,2010年2月(受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

[2] 王兆华著,《逆向物流管理理论与实践》,科学出版社,2013年3月

[3] 王兆华著,《循环经济:区域产业共生网络》,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3 月

[4] 王兆华,张斌著,Low-Carbon Consumption In China: Residential Behavior, Corporate Practices and Policy Implication,科学出版社和Springer联合出版,2020年11月.(英文专著)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部分)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 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城镇居民低碳消费行为机理、价值分析及管理决策研究,2018.01.01-2021.12.31. 项目负责人

[2]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能源资源可持续发展管理与政策建模,2017.1-2021.12. 项目负责人

[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温控1.5℃和2℃阈值情景下我国碳排放和减碳社会经济代价评估研究,2016.6-2021.6. 课题负责人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低碳背景下的我国城镇居民可持续消费行为机理、模式与环境综合影响研究,2016.1-2019.12. 项目负责人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低碳约束下产业链上企业协同减排机制、模式与竞争策略研究,2012.1-2015.12 ,项目负责人. 后期评估为“特优”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延伸生产者责任的电子废弃物回收网络构建模式与管理研究,2008.1-2010.12,项目负责人.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向老工业基地产业再造的区域生态产业链规划模型及管理研究,2005.1-2007.12,项目负责人.后期评估为“优秀”

[8]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延伸生产者责任机制设计与实施对策研究,2008.6-2010.6,项目负责人.结题鉴定为“优秀”

[9]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基于延伸生产者责任的逆向物流运作模式与管理研究,2010.1-2012.12。项目负责人

[10]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基于循环经济的绿色物流管理研究,2010.5-2013.5,项目负责人

[11]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基于延伸生产者责任(EPR)的电子废弃物逆向物流网络结构、模式与管理研究--以PC回收为例,2011.1-2013.12。项目负责人

[12]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实现碳强度目标的政策建模与路径选择研究,2011.1-2013.12,项目负责人

[13]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我国复杂装备产品模块化创新模式、路径与实施对策研究,2006.11-2007.12,项目负责人

[1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面向产业集聚区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建设研究,2006.1-2007.12,项目负责人

[15]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发展循环经济战略、路径与实施对策研究,2006.10-2008.12,项目负责人

[16]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循环经济的京郊区域生态产业链结构模型及管理研究,2007.1-2008.6,项目负责人

[17]北京市优秀人才资助计划,京郊小城镇发展循环经济路径与对策研究,2007.1-2008.12,项目负责人

[18]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建立以中国为主的气候变化国际/区域研究中心的可行性研究,2010.3-2011.12,课题执行负责人

[19]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典型区气候变化的适应措施及其成本效益分析,2012.1-2016.12,专题项目负责人

[20]中国CDM基金项目,应对气候变化科技研发进展及发展战略研究,2012/01-2015/12,项目负责人

 

荣誉和奖励


[1]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17)

[2]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6)

[3] 第十二届“中国青年科技奖”(2011)

[4]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5)

[5]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3)

[6]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13)

[7]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2)

[8]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9)

[9] 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7)

[10] 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1)

[11] 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2012)

[12] 北京市优秀教师(2017)

[13] 第六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奖(2012)

[14] 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2010)

[15] 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百人工程"人选(2009)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中国MBA教育网 问题反馈平台

您的身份

  • 院校老师
  • 备考生
  • 其他用户

如何称呼您

  • 先生
  • 女士

您提交的反馈意见

您的联系方式

您的每一个有效信息都至关重要
服务热线: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