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风采: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院长马铁驹

来源: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    作者:原编    责任编辑:周子丁    04/01/2022

6621


华东理工大学地处国际大都市和中国的经济中心——上海市,是教育部直属重点高校。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原名工商经济学院)作为华东理工大学转型为综合性大学的一项重要发展计划,在1983年建立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和1987年建立的经济发展研究所基础上,成立于1990年。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集经济学科与管理学科为一体,致力于两者的融合和发展。目前设有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工商管理系、经济学系、会计学系、金融学系等5个系。学院目前有上海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能源经济与环境管理研究中心;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上海公共经济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经济发展研究所、数据科学与商务智能研究所、运营与供应链管理研究中心、金融物理研究中心和中国企业国际化研究团队等校级研究机构和研究团队;公司财务研究所、营销科学研究所、欧洲研究所、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心、会计信息化与财务决策研究中心、商务英语教学与研究中心等院内研究机构;依托学校和行业,成立了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暨华东理工大学能源与化工经济管理研究中心和临港-华东理工大学自贸区创新研究院;成立了以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奥利弗·哈特教授命名的奥利弗·哈特合同与治理研究中心。学院设有专业学位教育中心,举办工商管理硕士(MBA/EMBA)、会计硕士(MPAcc)、金融硕士(MF)、工程管理硕士(MEM)等教育项目,与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合作,举办中澳合作MBA教育项目;设有高级管理培训中心(EDP),提供高级课程培训;与多所国外大学建立联系,开办学生互换和双学位教育项目。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目前有11个本科专业、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本科专业包括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物流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和经济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分别为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和工商管理,其中,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包括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和国际贸易学5个二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包括知识管理与信息系统、技术系统与科技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管理系统工程、金融工程和项目管理6个研究方向;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包括企业管理、会计学和技术经济与管理3个二级学科。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分别为工商管理硕士(MBA/EMBA)、会计硕士(MPAcc)、金融硕士(MF)、工程管理硕士(MEM)。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分别为管理科学与工程、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


W020201116636769670585.png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 院长 马铁驹


教授课程


本科:技术创新管理


硕士生:技术创新与管理


博士生:系统建模与分析,计算实验(部分)


教育背景


1994.9-1998.7 大连理工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学士


1998.9-2000.7 大连理工大学 系统工程 硕士


2000.10-2003.9 JAIST(Japan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知识科学 博士


工作经历


2003.10-2004.12 JAIST 博士后


2005.1-2006.12 IIASA(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Applied Systems Analysis) 研究员


2007.1-2008.9 JAIST 助理教授


2008.2-2008.3 哈佛大学 肯尼迪政府学院 访问学者


2008.9-至今 华东理工大学 商学院 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技术创新管理、能源系统分析


研究项目


技术演化与能源系统分析,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12.1-2015.12,主持。


中国绿色煤电系统的技术战略和空间布局优化,教育部霍英东基金, 2011.1-2014.12, 主持。


城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决策支持系统,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2010.1-2012.12, 主持。


新能源汽车推广的复杂性与加能站初始空间分布的优化, 国家自科青年基金项目,2010.1-2012.12,主持。


新能源汽车推广的复杂性与决策支持模型研究, 上海市浦江计划人才项目,2010.1-2011.12,主持。


新能源汽车扩散与交通技术系统演化 -- 基于agent的建模和分析 2009.1-2010.12 上海市教委曙光计划项目, 主持。


研究成果


代表性论文:


Tieju Ma*, Huayi Chen. Adoption of an emerging infrastructure with uncertain technological learning and spatial reconfiguration.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In press: http://dx.doi.org/10.1016/j.ejor.2014.12.026)


Hongbin Yan*, Tieju Ma. A group decision-making approach to uncertain 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 based on fuzzy preference relation and fuzzy majority.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41 (3): pp. 815-829, 2015.


Chenhua Yi, Tieju Ma*. Technology adoption with limited foresight and uncertain technological learning.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39:266-275, 2014.


Hongbin Yan*, Tieju Ma, and Van Nam Huynh. Coping with group behaviors in uncertain 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 Decision Sciences, 45 (6): pp. 1025–1052, 2014.


Tieju Ma*, Jiangjiang Zhao, Shijian Xiang, Ya Zhu, Peipei Liu. An agent-based training system for optimizing the layout of AFVs' initial filling stations. Journal of Artificial Societies and Social Simulation. 17 (4) 6, 2014.


向诗剑, 马铁驹*. ABM与GIS的集成及其在分析新能源汽车扩散中的应用 《管理科学学报》, 17(1):1-10, 2014.


Tieju Ma*, Ya Zhu, Peipei Liu and Chunjie Chi. A simulation method to generate commute trips-- for agent-based modeling on co-diffusion of alternative fuel vehicles and their filling stations. Simulation: Transactions of the Society for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International. 90(5):560-569, 2014.


Hongbin. Yan*, Tieju Ma, and Yashuai Li. A novel fuzzy linguistic model for prioritising engineering design requirements in 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 under uncertaint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51 (21): pp. 6336-6355, 2013.


Hongbin Yan*, Van Nam Huynh, Tieju Ma, and Yoshiteru Nakamori. Non-additive multi-attribute fuzzy target-oriented decision analysis. Information Sciences, 240: 21-44, 2013.


Chunjie Chi, Tieju Ma*, Bing Zhu. Towards a low-carbon economy: Coping with technologicalbifurcations with acarbon tax. Energy Economics.34, pp. 2081–2088, 2012.


Tieju Ma* and Chunjie Chi. Spatial configuration and technology strategy of China’s green coal-electricity system. Journal of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4, 031806 (2012).


Tieju Ma*. Coping with Uncertainties in Technological Learning, Management Science, 56(1), pp.192-201, 2010.


Tieju Ma*, Arnulf Grubler, and Yoshiteru Nakamori. Modeling technology adoption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nder increasing returns, uncertainty, and heterogeneous agents,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95, pp.296–306, 2009.


Tieju Ma* and Yoshiteru Nakamori. Modeling technological change in energy systems - From optimization to agent-based modeling. Energy, 34(7), pp. 873-879, 2009.


Tieju Ma*, Yoshiteru Nakamori, and W. Huang. An agent-based approach for predictions based on multi-dimensional complex data, Information Sciences, 176, pp.1156-1174, 2006.


Tieju Ma*, Shu Liu, Yoshiteru Nakamori. Roadmapping as a way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for supporting scientific research in academia, Systems Research and Behavioral Science, Wiley, Vol.23, No. 6, pp.743-755, 2006.


Tieju Ma and Yoshiteru Nakamori*, Agent-based modeling 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s an evolutionary process,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66, pp.741-755, 2005.


获奖信息


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3)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1)


上海市东方学者(2011)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9)


上海市浦江计划人才(2009)


上海市曙光计划人才(2008)


社会活动


IIASA 访问研究员 (2007~)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中国MBA教育网 问题反馈平台

您的身份

  • 院校老师
  • 备考生
  • 其他用户

如何称呼您

  • 先生
  • 女士

您提交的反馈意见

您的联系方式

您的每一个有效信息都至关重要
服务热线: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