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级复旦国际MBA项目校友、阿里巴巴质量技术专家李兴波看来,学习就是一个不断重塑自我的过程。
李兴波曾先后在传统制造业和互联网行业历练过,又在工作近十年后选择重返校园更新知识、为未来积蓄实力。在学业与事业的征途上,他都渴望踏上更广阔的平台,厚积以薄发。
享受学习,收获最大价值的回报
“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李兴波这样评价复旦MBA的学习之旅。“如果不是亲身在这里度过这两年,我很难想象学习竟然是如此美妙而令人享受的过程。”
李兴波坦言,当初之所以选择复旦MBA,正因为自己对其雄厚的师资力量 “一见倾心”:在复旦MBA,96.71%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而且大多都是各自专业内的领头人,有非常高的学术造诣。除此之外,学院还特聘80多名国内外著名的经济学家、管理学家和企业家为客座教授,为学生们带来前沿的商业理念和鲜活的实践案例。
“在复旦MBA课堂上,我们经常能看到平时难得一见的著名企业家前来讲课。听他们分享企业管理的故事与经验,思考他们亲身经历过的案例,我从中获得了很多宝贵启发。”
MBA的学习不同于本科时期,除了全面扎实的知识体系构建之外,能力的锤炼、视野的拓展也非常重要。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到同学们的职业发展前景。为此,复旦MBA项目更注重对学生“投资回报”的考量——这种回报不仅在于金钱,更在于职业定位的精准、职业潜力的发掘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职业发展中心(CDO)就是基于以上目成立,根据学生们的职业规划和兴趣特长,提供全方位的职业发布和就业指导。
“CDO的很多老师都有数十年的行业深耕经验,他们熟知各自领域的发展和状况,不仅能从企业交流中为我们带来一手的动态信息,还会为我们引荐最具发展前景的平台。”在老师们的精准指导和支持下,李兴波和同学们都找到了属于各自的职业发展方向。
据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复旦国际MBA 96名毕业生收到工作邀约率为 98.8%,创历史新高,平均每个毕业生获得 2.4 个就业机会。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职业发展中心合作企业1000余家,全年为学生提供全职就业机会1500余个,实习机会1000余个。在促进学生职业发展、实现学习价值最大化的道路上,复旦MBA的老师与专家都投入了大量心血,并为最终的成果感到骄傲。
遇见优秀“同行者”,在实践中明德砺志
回想当初,为了圆梦复旦MBA,李兴波着实下了一番功夫。“复旦MBA在学生选拔上是非常严格的,这也意味着选进来的同学都是最优秀的。”与这样一批佼佼者同行,李兴波坦言“压力有点大”,但这一卓越而积极的求学环境同时也激励着他不断前行。
复旦MBA项目中凝聚了来自金融业、制造业、教育业、数字信息业等各行各业的未来人才,也有来自美国、日本、欧洲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商业精英。多元化的行业结构和国际化的人员构成让大家再学习和交流中产生了丰富的碰撞。这个过程让李兴波感慨“整个求学的过程就像在做奇妙的化学实验,释放出令人惊喜的巨大能量”。
在学校组织的第二课堂及商业挑战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李兴波更是与同学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收获了充实又兴奋的学习体验。在校期间,李兴波参加了iLab商业咨询项目,与4位同学组成了一个小组,承接了一家芬兰公司的课题研究并向其提供咨询服务。在研究定论以后,小组成员们和老师一起飞到芬兰向公司负责人做课题的分析报告。
“这是一次极具实践性的商业咨询活动,我们提供的研究得到了公司CFO的高度认可。而且这种涉外的商业活动不仅提高了我的英语水平,还积累与国外企业打交道的经验,大大开拓了国际视野。”
如果说与外企合作是一次知行合一的学习过程,那么参加“爱心委员会”则让李兴波的精神世界获得升华,构建起“不忘初心、回馈社会”的使命感。复旦MBA“爱心委员会”是同学们自发成立的、专门从事公益活动的学生组织,主要活动内容是在城市与贫困山区的孩子们之间搭建起爱心桥梁,以知识传播、物质捐赠等方式给予他们改变自身命运的强大助力。
2021年,去往贵州支教的经历让李兴波充分感受到了复旦MBA刻进骨子里的精神基因——爱心与担当,传承与坚持。“从贵州回来后,我感到自己的内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对于人生意义有了新的理解。我希望能继续践行责任,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
学习、实践、投身公益,李兴波的复旦MBA之旅充满惊喜,他也由此重塑了一个敢于逐梦、勇于担当的全新自我。即使已毕业多年,李兴波依然清晰地记得临近毕业的那个晚上,全班20多位同学一起去校外吃火锅。“那天我们一起把酒言欢,谈天说地。回忆起在复旦的两年时光,我们拼搏过也收获过,希望我们都能怀着这份冲劲,一路突破向前,为自己也为他人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明天。”
在复旦MBA,还有很多像李兴波这样的追梦者。他们因求学而重新认识了自己,也再度确定了人生方向。课堂内外,他们全心投入,与更多优秀的伙伴同行;再上征途,他们落下的每一步都充满了力量。从复旦MBA起航,他们将再度扬起闪亮的生命风帆,继续乘风破浪。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您的每一个有效信息都至关重要
服务热线: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