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2022第二十届中国MBA创业大赛上海交通大学校内赛初赛在线上举行。来自交大安泰在校生及校友共100组团队展开首轮角逐,经过团队路演、评委提问及打分等环节,最终18组团队脱颖而出,晋级交大校内赛的决赛。
01
大赛影响力持续提升
参赛数量创历史新高
受疫情影响,本届大赛交大校内赛推迟到5月份才启动。由于宣传到位,赛事得到空前响应,惊人地吸引了209支团队,共537名安泰MBA学生报名,其中2022级新生占了55%,将近一半新生体验了这项MBA学生最不愿意错过的赛事活动。
近年来,MBA学生创业的比例在逐年提高,如安泰目前入学新生的创业比例在15%左右,而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比例更是高达70%以上,创业大赛以培训+比赛的形式为有意愿的MBA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训平台。数据显示,近5年来参加创赛的安泰MBA学生项目,未来3年中落地创业的比例,从创赛前的15%左右提高到44%,创业大赛成为名副其实的创业培育阵地。
02
MBA学习和培训成效明显
项目质量持续提高
参与本次评审的18名评委,绝大多数来自天使投资机构,其中华威国际投资集团合伙人桑琳博士,乾洋资本合伙人傅俊等6名评委已经连续多年参与交大赛区的评审工作,他们一致认为,本届项目质量整体上又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其他初次参审的评委则认为与其他大学生创业赛事相比,MBA项目相比更成熟,无论是项目运作的思考及商业计划书的呈现,都比较充分。
项目质量的持续提高得益于两个方面:
一是MBA培养体系对创业的支撑作用。这次项目大多来源于MBA学生自身的工作实践或生活经验,再把MBA学习中获得知识运用到项目实践中,加上同学之间资源的整合,使原来比较单一的创业项目,充实丰满了起来。
二是不得不提的创业精英班的培训作用。为期两个月共8门创业课程的辅导,从商业机会的把握,创新思维的建立,商业模式的梳理,企业家精神的培养,再到商业计划书的撰写,路演的技巧,融资和估值的方法,股权设置等实操层面的技能培训,让参赛学生对创业项目有了更深的全面的思考,商业逻辑更有章法,商业计划书质量以及项目路演技巧也得到极大提升。
03
“软硬”兼施是未来努力方向
对纸上谈兵说“NO”
一直以来,MBA学生的创业项目的特点之一就是行业跨度大。本届赛事也不例外,从科创到文创,从服务到生产,从互联网到制造业,从传统的产业升级到新经济的模式创新,包罗万象,既反映了当下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诸多机遇,也反映了同学们敏锐的商业洞见能力和澎湃的创业激情。但总体上看还是商业模式创新,尤其是平台资源整合类的占据大多数,少数技术类项目也是应用层面的居多,这个跟MBA学生绝大多数非技术背景或者缺乏强有力的技术资源支撑有关。
对此,评审专家普遍认为,当今中国创业趋势由单纯的商业模式创新逐渐转变为商业模式和技术更新相结合,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将成为创业的主力军。为此评委建议,要寻求用新的技术,去重新构建解决方案,并不是简单地去复制或者链接自己的资源优势。更有评委指出,交大作为国内顶尖理工科大学,科技成果丰富,若MBA学生与交大科技成果转化进行结合,产学研效果更佳,也符合当前科技创业的趋势。
本次初赛另外一个特点在于实战性强。虽然创意项目占了8成,但多数并非纸上谈兵,而是注重项目落地的可能性,除了点子,更有具体的创业行动方案以及为之配套的团队和资源储备。而最终晋级决赛的18个项目中,创意项目占据10席,评委们看重的不是眼前的销售和财务数据,更看重未来发展潜力及清晰的操作路径。当然也有不少同学的项目还停留在创意阶段,忽视了项目落地的可能性,成绩不理想也在情理之中。
04
比赛只是一个过程
未来创业成功任重道远
本次初赛项目暴露出不少问题,如很多项目出发点很好,看到了市场的机会点,然而商业模式仍然存在偏理想化的情况,对于微观层面如商业路径、客户画像等方面认知较少呈现,用什么样的方式和手段去精准把握市场机会还需要深入调研和思考。
大赛只是创业过程中的一个小节点,胜负并不代表项目是否能成功,大赛最大的意义在于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展现的平台,在大赛的竞争环境下,与团队伙伴一同思考提炼商业模式和技术的价值,并收获一群志同道合的创业伙伴。
恭喜晋级的选手们,希望在接下来为期一个月的“导师一对一”辅导中,认真总结初赛中暴露的问题,及时加以改进和提高,在9月份举行的交大校内赛决赛中取得好成绩。也祝愿参赛的其他团队享受过程,看淡结果。
最后感谢大赛组委会的工作人员,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并在大赛历史上首次的线上比赛中,勤恳敬业,认真出色地完成初赛筹备和比赛工作。
恭喜晋级,再接再厉
附:2022中国MBA创业大赛交大校内赛初赛晋级项目
(按出场序号排序)
部分小组赛线上路演截图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您的每一个有效信息都至关重要
服务热线: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