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MBA教育网 作者:原编 责任编辑:周子丁 09/18/2023
8月29日,新增MBA培养院校工作交流会议于杭州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全国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主办,中国计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承办。来自40余所新增MBA培养院校的90余位主管负责人参会并交流。会中,吉林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MBA教育中心负责人、副主任赵梓翔接受中国MBA教育网《商学院之声》独家专访,就商学教育发展趋势、MBA项目特色、人才筛选与招生政策等话题展开分享。
吉林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MBA教育中心副主任赵梓翔(左)与中国MBA教育网记者刘柳(右)
顺应变革趋势
激发商科教育活力
中国MBA教育网:随着经济环境的变迁和新技术、新行业的不断涌现,您认为新时代对商科教育提出了怎样的新需求?应当如何赋予商科教育新的活力?
赵梓翔:一方面,就当前的发展形势来看,以人工智能技术为重要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企业与政府纷纷开展数字化转型浪潮的现状与趋势,对商科教育带来了颠覆式的影响与变革,经济社会发展亟需这方面的管理类人才;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复苏和后疫情时代的重新开放,国际化人才培养是大势所趋,如何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与更全球化的视角来看待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培养。
荟萃资源多措并举
培养应用型、国际化工商管理高级专业人才
中国MBA教育网:当前各高校都在强调特色化发展,吉林外国语大学MBA项目创办背景、办学理念与使命愿景是什么?在人才培养具有哪些特色和优势?
赵梓翔:吉林外国语大学是一所外语类的综合性大学,与其他学校相比,我们是一所民办型大学,自承担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探索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办学模式”专项改革任务以来,围绕“非营利办学”积极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现已成为全国民办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示范基地,吉林省应用型高素质外语外事人才培养基地,东北地区语种最多、特色鲜明的世界多语言文化教育中心,吉林省培养“多语种翻译+”人才和创新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摇篮。
吉林外国语大学MBA项目于2021年经过教育部审核批准,2023年进行首批学员的招生。MBA项目依托国际商学院“专业+外语”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高度开放和灵活的办学模式,形成了“国际化”和“产教融合”的优势与特色,致力于较高专业外语和第二外语应用水平的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化人才培养。
在学院MBA培养体系之下,我们着重加大对于学生国际化视野、跨国交流、跨文化管理能力的培养,包括英语专业能力的强化,像我们很多的专业课程都是采用双语教学,教学材料与授课方式也都与国际接轨。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人才培养上我们还加入了第二外语的学习培养,将语言这一优势学科融入到了工商管理硕士人才培养当中,也就是说,我们的MBA学生不仅要懂专业,在英语方面具备扎实的能力,同时还要具备掌握第二外语的能力,像朝鲜语、日语、德语、蒙古语等都是我们独特的优势特色。从这一方面来看,我们MBA人才培养也正是顺应全球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另一层面,吉林外国语大学MBA项目高度重视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是省内最早在本科、研究生阶段均采用工商管理案例教学模式的学校,依托吉林省经管案例教学与研究中心,与企业合作开展案例研究,专业课程引进中外原版商业案例进行案例教学。此外,我们采取校内外“双导师”制,还会邀请很多中小企业、创新企业高管进入到我们的MBA课堂,和校内老师一起授课,并根据学生就业方向设置多类型的专业实验实训、实习环节,培养学生全球化背景下的综合管理能力。
“专业+外语”能力并重
全面赋能学生成长
中国MBA教育网:首年招生,在优质生源的选拔方面,学院MBA项目如何开展?期望招收到怎样的优质生源?
赵梓翔:正如我院MBA项目办学理念与培养目标所示,我们更希望我们招收的学生既有突出的管理能力,又有较强的语言优势,特别是有像在外资企业、国际组织、政府部门等平台工作的经历,或是有像这些平台发展的工作意向的学生来报考我们的项目,因为我们高度重视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我们也非常有自信这类学生经过吉林外国语大学MBA项目的培养,在未来能够蜕变成长为更加国际化、更加应用型、更加开放性的复合型人才。
招生政策划重点
欢迎报考吉林外国语大学MBA
中国MBA教育网:当前正处于招生季,请您介绍下贵校MBA项目招生政策?对于有意向报考的考生您有哪些建议和祝福?
赵梓翔:吉林外国语大学MBA项目采取全国联考+复试的招生政策。复试阶段,我们重点考察学生的综合应用管理能力,考核内容大都基于管理案例与管理问题出发。此外,我们也会考察学生跨文化沟通的意识、观念与理解能力,以及语言表达与应用能力。2023我院MBA项目招生名额比较充足,非常欢迎同学们以第一志愿报考吉林外国语大学MBA,同时也衷心祝愿今年所有的MBA考生都能顺利考取自己心仪和理想的院校,一战成硕。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您的每一个有效信息都至关重要
服务热线: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