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师之灼见之新质生产力专栏|关于新质生产力与MBA教育的思考

来源:SHUMBA    作者:原作者    责任编辑:王威林    03/29/2024

11194



上海大学MBA中心公众号推出“师之灼见”栏目,与您分享我们MBA的教授、业界专家与企业导师们的灼见真知。“师非道也,道非师不帱;师非学也,学非师不约”。《师之灼见》已成功推出二十期余期,累计二十多位教授专家,从不同角度、不同专业领域出发,聚焦时事热点,直击领域痛点,灼见真知跃然纸上。期期见解独到、引人深思,热议好评如潮。

近日,上海大学MBA中心主办的“新质生产力与MBA人才培养研讨会”在上海大学宝山校区举行。研讨会聚焦热点,汇聚学术界与企业界的见解,共同探讨在“新质生产力”浪潮下,企业的发展趋势、挑战与机遇,以及MBA教育如何适应并引领变革。

为了进一步分享专家们的见解,并为上海大学MBA学生们的未来学习和生活提供指导,中心从即日起在“师之灼见”栏目中推出一个“新质生产力”专栏。这个专栏将定期发布专家们关于新质生产力的观点和建议,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适应当前和未来的商业环境。

首期嘉宾,我们荣幸邀请到上海大学MBA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上海原副校长、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唐豪教授。他将与我们一同深入探讨,在“新质生产力”的浪潮中,MBA教育如何不仅适应变革,更能成为引领变革的力量。


本期嘉宾

唐 豪

上海大学MBA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首席教授

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副校长

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

上海市工商联合会原驻会副主席

上海市第十、十一届人大代表,第十、十一、十二届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决策咨询专家,上海市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

研究领域:产业经济学、科技金融



关于新质生产力与MBA教育的思考

“新质生产力与MBA人才培养研讨会”发言


我国MBA教育已有三十多年历史。在这期间,我国实现了由有计划商品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推进封闭经济体制向开放和国际化经济体制的转型。与此同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又实现了工业化完善、信息化加速到智能化启动三大阶段。发展阶段的快速转换导致起源于工业化进程的MBA教学内容始终处于渐变之中,因为不同发展阶段对企业管理人才的需要有所侧重。目前,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更强调创新驱动尤其是科技创新的作用,这对高校MBA的教育教学提出新的要求。

去年九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视察中首提“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在理论上得到学术界的高度认同,在实践中引起企业界的普遍响应,对我国教育,尤其是MBA教育教学与MBA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质生产力是科技重大创新甚至是革命性突破形成的生产力,是新旧生产要素或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创新和优化组合产生的生产力增量。它源于创新,体现于更高的全要素生产率,又因技术与经济双高特质形成高质和高价值产出。如果说科技创新有助于突破中等收入陷阱,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则将推动我国进入高收入国家之列。无疑,这取决于高端人才的数量与质量,取决于高学历数理工教育培养能力。然而,新质生产力又必须落实于经济产出,离不开尖端技术创新和突破性技术的产业化推广和规模化商务营运,因此自然与MBA这一商科高层次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相关联。高校MBA教育机构及工作者应当认识和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作为完善工作的导向和重要依据。

令人欣慰的是一些MBA教育工作者已经洞悉新发展阶段对MBA教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积极讨论如何创新MBA教育教学以助力我国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我国MBA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许多知名高校MBA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十分显著,上大MBA中心20年的工作成绩也很亮眼。但是,我们仍需要改革创新,正视新时代对商科高层次应用人才的期望,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使MBA教育在促进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中发挥应有作用。

上大MBA中心始终在教学计划、课程结构和教学活动组织等方面探索创新,开设以大数据、智能技术、绿色低碳技术为基础的商务应用课程;对商务课程或其中部分内容探索数智技术赋能;鼓励教师学科专业交叉,合作开设讲座或编写案例和教材;组织学员参访典型科技企业开展交流和互利合作,引导激励学员关注创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聘请社会专业机构开设课程、讲座或辅助论文指导;开设科技与创业、投融资、规模经营相关的短课时选修课;鼓励学员以科技创新和技术突破作为论文选题,引导学员讨论和分析研究科技创新创业、新型产学研合作和产业链国际化布局等问题。我非常期待,上大MBA教育在国际化特色基础上,在适应未来科技发展和商务环境上,迈上一个新台阶,在培养适应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的高层次应用人才方面探索出新模式、做出新贡献。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中国MBA教育网 问题反馈平台

您的身份

  • 院校老师
  • 备考生
  • 其他用户

如何称呼您

  • 先生
  • 女士

您提交的反馈意见

您的联系方式

您的每一个有效信息都至关重要
服务热线: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