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下午,人大商学院 “明德笃行:2024 MBA ORIENTATION”入学导向首场暨“MBA入学第一课”在逸夫会议中心第一报告厅举办。商学院院长易靖韬、党委副书记廖冠民、副院长赵大旋出席,分别为2024级拟录取学生带来前沿知识讲座。MBA中心老师、350余名24级拟录取同学参加,活动由中心执行主任岳楠楠主持。
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数字时代的跨国公司理论
易靖韬院长根据本人领衔的学术团队最近几年在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的研究成果,以《数字时代的跨国公司理论》为主题首先给新生同学们做讲座。跨国公司始于上世纪50年代,而后迅速崛起并成为支配全球经济和商务发展的主导力量,跨国公司理论应运而生。易院长重点阐述了跨国公司理论的时代演进和数字时代平台型跨国公司理论两方面内容。随着全球社会步入数字经济时代,跨国公司理论也不断演进,经历了由传统跨国公司理论(MNEs)、新兴经济体跨国公司理论 (EMNEs)向数字时代平台型跨国公司理论(MNPs)的发展转变。
在传统工业时代,中国本土很少出现最具世界标杆意义的领先管理实践,进入数字经济时代,中国已经从跟随者转为创新者甚至先驱者和领导者。中国已经拥有全球范围内最佳数字经济实践,BAT、京东、小米、今日头条等以数字平台作为支撑的头部企业提供了世界上最大的管理学实验室,并结合数字实践应用场景形成了前台、中台和后台的三台模式生态系统,为在数字时代构建中国自主的工商管理知识体系提供了重大的时代机遇。
研究数字时代中国企业的成长逻辑,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促进全球数字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才能有效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这对实践经验丰富的MBA同学们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研究中国本土企业管理智慧:
从财务报表透视企业竞争力
党委副书记廖冠民以《从财务报表透视企业竞争力》为题给MBA新生同学们带来讲座。廖书记首先引用了巴菲特的投资理念:锚定目标公司持久的竞争优势,引申出投资选股的关键在于充分挖掘有竞争力的企业。
接着廖书记讲解了竞争力对于企业持续盈利、获取现金流、维持市场地位等方面的重要性,分析了波特“五力”模型,阐述了差异化、低成本两种竞争战略,同时结合中国本土行业、企业案例,围绕毛利率、经营资产周转率等多维财务指标具体解读了如何分析企业竞争力,为同学们培养财务分析能力打下基础。
探索中国住房市场可持续发展:
广厦万间:中国住房市场的过去与未来
副院长赵大旋带来主题演讲——《广厦万间:中国住房市场的过去与未来》,从供给端、需求端两个底层逻辑角度分析了过去30年中国住房市场的巨大变化。在高房价、高住房自有率的现状下,住房市场需求存在种种异象,改革迫在眉睫。面对人民群众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中国住房市场需求依旧存在。同时,国家加快新型保障房体系的建设,重点保障住房有困难且收入不高的工薪收入群体以及城市引进人才。赵老师也提出,市场的复苏需要多方的努力,未来的房地产市场将继续处于转型和调整过程中。
数说新生
最后MBA项目中心执行主任岳楠楠以“数说新生”为题分享了24级拟录取新生图鉴,以大数据量表的形式,展示了24级新生的地域、行业、职位等情况信息,让新生们第一时间了解了本年级同学,为后续更好的融入班集体打下基础。
2024 MBA ORIENTATION入学导向活动第二场:
6月2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张瑾教授将为大家带来《数智时代的“计算管理学”》,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