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学院MBA教育项目历经四十载,已成为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管理教育品牌。值此大连理工大学MBA教育40年周年华诞之际,央广网、MBA教育网特邀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专业学位教育中心主任丁永健副教授,为我们详细阐释大连理工大学MBA教育的独特之处,深入分享“大工精神”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以及学院在可持续发展和创新教育方面的独到经验与前瞻性思考。
坚守初心,铸就商科教育新篇章
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作为中国MBA教育的先驱者之一,在四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坚守初心,致力于为学生提供拓展全球化视野和重构本土化思维的情境管理教育,培养富有时代商业精神和创新管理思维的企业家和精英管理人才,为中国乃至世界商科教育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大工管理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80年。当时,中国工业科技管理大连培训中心与大工管理工程系同期成立,率先引进西方现代管理教育。大工MBA教育始于1984年,开创了中国MBA教育的先河。大工于1987年成立全国第一个案例中心,2007年成为全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的承办单位。丁院长表示:作为一个开拓者,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一直注重MBA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丁院长与我们分享,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陆续通过国际精英商学院协会(AACSB)认证、欧洲质量发展认证体系(EQUIS)认证、英国工商管理硕士协会(AMBA)认证,成为全球第106所通过三大国际商学院权威认证的学院。同时,学院还通过了中国高质量MBA教育(CAMEA)认证,成为国内第7所实现国际国内顶级商学院认证大满贯的学院。
在推进国际化的同时,大连理工大学MBA教育教育秉持工科院校的特点,面向实体经济,发挥科创优势,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特色。“大连理工大学MBA教育注重案例教学,提供企业案例分析、企业诊断咨询实践课程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能够扎根中国实践、面向世界的一流管理人才。”自办学之初,大连理工大学MBA教育便秉承了国际合作和面向实体经济的特色,不断探索和前行,高度重视案例教学在培养管理人才方面的作用,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具有针对性的培养模式。同时,该项目还积极引入工科领域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以满足新时代对复合型管理人才的新要求。
创新人才培养,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随着社会对商科管理人才新要求的提出和复合型人才需求的快速增长,大连理工大学MBA教育积极拥抱变革,锐意创新,致力于培育具备前瞻视野、创新能力与实践经验的新质人才,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坚实的商科力量。
在探讨大连理工大学MBA教育的革新之道时,丁院长介绍到,第一,大连理工大学MBA项目设定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项目致力于培养具备全球视野、创新精神、领导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复合型管理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项目设定了多元化的课程,涵盖商业知识、领导力培养、创新能力提升以及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等多个方面。第二,在培养模式和课程设计上,大连理工大学MBA教育充分融入学校的特色优势,使之与众不同。他强调,学校注重与工科交叉融合,引入工科领域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强调实践导向,通过案例研究、企业实习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第三,大连理工大学MBA教育推出了SMART计划,包括十个关键要素,从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实践环节到国际合作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全面规划。计划中特别注重与工科的交叉融合,邀请学校的顶尖科学家参与MBA授课和指导,推动商科与工科的深度融合。此外,还面向国家战略性的新兴产业,推出行业特色方向的MBA课程,以满足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
战略调整与数字化实践,领跑新时代商科教育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MBA教育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大连理工大学MBA教育紧跟时代步伐,进行了一系列战略调整,以确保项目始终处于领先地位,满足时代需求。
首先,大连理工大学MBA教育紧跟科技前沿,强化数字化技能培养,充分利用学校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厚科研实力,增设了与这两个领域紧密相关的课程。通过引入前沿知识和技术,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数字化时代所需的技能和思维。其次,大连理工大学MBA教育深度推进传统MBA课程的数字化升级,对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传统MBA课程进行了系统的更新和改造,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需求,这一工作已经取得显著成效,首批十几门课程已经完成了数字化改造。同时,大连理工大学MBA教育引领教学革新,采用先进的数字化教学手段。通过巧妙融入互动教学、案例分析等创新方法,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而且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信息化、素质化。这一举措不仅为学生带来了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还为他们提供了更多实践锻炼和思维拓展的机会。这些战略调整不仅提高了大连理工大学MBA教育的竞争力,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优质、高效的学习体验。
深化产教融合,培育企业家精神
在当前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刻变革下,企业家精神的培养对于塑造能够适应复杂商业环境的高级管理人才显得尤为关键。大连理工大学MBA教育积极响应时代需求,致力于培养具备企业家精神、国际化视野并深刻理解中国管理情境的复合型人才。
丁院长指出,大连理工大学MBA教育的特色在于“扎根中国实践”。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校构建了独特的GLC教育体系,即强调全球化视野(Globalization)、本土化思维(Localization)和情境式体验(Contextualized Experience)。这一体系使学生能在全球背景下,结合中国本土的实际情境,深入学习和实践管理知识。
在企业家精神培育方面,大工MBA教育采取了多项前瞻性的创新举措。首先,学校与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紧密合作,为学生搭建与央企高级经理人直接交流的平台,让学生能近距离接触和学习顶尖企业家的思维方式与管理经验。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更为学生未来成为卓越企业家奠定了坚实基础。其次,学校秉持开放办学理念,积极邀请各行业的杰出企业家来校分享创业历程和管理智慧。这种直接的交流方式使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企业家的思维方式和决策过程,从而激发创新精神和创业热情。
产教融合是大工MBA教育的又一显著特色。学校将课堂延伸到企业内部,让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直接参与教学,实现教学与实践的深度融合。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能亲身体验企业的运营环境和管理实践,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此外,学校还通过组织多样化的活动,如学科竞赛、创业大赛和体育竞赛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在不确定环境中寻求机遇的能力,这些正是企业家精神的重要体现。
聚焦科创,服务高质量发展
在全球经济格局不断演变、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大连理工大学MBA教育正积极布局未来,绘制新的发展蓝图。该项目不仅致力于培育中国式新质生产力,更将全面更新课程体系,紧跟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步伐,为商业生态和经济成长贡献力量。
丁院长讲到,大连理工大学MBA教育将系统推进课程体系的更新与升级,以培育中国式新质生产力,确保教育内容与中国快速发展的科技创新趋势紧密接轨。通过增设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等前沿领域的课程,项目将为学生提供最前沿的商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助力学生成为未来商业领域的领军人物。他强调,大连理工大学MBA教育将紧跟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步伐,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和方向。在当前商业生态发生系统性变革的背景下,商学院传授的知识将变得更为有用和关键。项目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本土思维、创新能力以及领导力,使学生能够成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级管理人才。
作为中国最早的MBA项目之一,未来,大连理工大学MBA教育将继续发挥其在商业教育领域的优势,为企业界培养更多具备全球视野、本土思维、创新能力以及领导力的人才。同时,项目还将积极探索产教融合的新模式,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中国经济的持续繁荣。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您的每一个有效信息都至关重要
服务热线: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