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故事@毕业季 | 同窗、师长与自我:刘悦在清华的三重遇见

来源:清华MBA    作者:原作者    责任编辑:王威林    07/23/2024

5376


刘 悦

首届清华科技创新MBA项目(非全日制)毕业生。曾任职于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现就职于中国光大控股有限公司,从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运营管理相关工作。



行走在毕业季的校园里,突然有一些恍惚。曾经在一个极短的时间窗口内忙忙碌碌地完成清华科技创新MBA申请的场景仿佛就在昨天,而现在却是要拿着校友卡的人了。作为第一届清华经管在深圳开设的科技创新MBA的学生,在当初申请时是靠着对清华这块金字招牌的信任和热情,在入学后也和学校、老师、同学们一起谱写了一曲成长的篇章;我想,或许也是这种共成长的经历,让我在过去两年多的学习生活中在这南国清华园遇见了许多,收获了许多,也让我在这个时刻更加不舍。



“芳华绽放,未来可期”,新生见面会是在五月的一个上午,这个季节的深圳总是有些闷热,但当我走进会场看见这个标语和已经在忙碌着筹备的同学们时,来路上那种忐忑的心情一扫而空。“你好,我叫刘悦…”“你好你好,我是…”第一次见面的同学们很快熟络起来,布置会场成为了同学们第一次高效愉快的合作。新生见面会也非常成功,初次见面的同学们就如同久别重逢的老朋友,在兴奋和憧憬中畅聊着对未来的想象。


在当时那场见面会上,我说我自己非常普通,何其有幸与这么多优秀的同学坐在一起,进入清华的课堂学习,希望自己能努力为这个班级做出一些微薄的贡献,也期待能与大家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现在想来,过去两年的收获真是远远超过了我当时的期待。


最开始的课程受外部环境所限,有时还需要在线上进行,所幸有经验丰富的老师把一个个深奥的决策模型融入生活,还在优秀同学与老师的互动获得了更多的启发。而回归校园之后的课堂更是精彩万分,大家会就一个理论、一项热点、一个案例,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们热烈地讨论。老师一个看似天马行空的问题,却在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中变得越发具象化,早晨还是一片空白的黑板,到了下课时已成为一幅布满知识的优美画卷。我想,这就是我所期待的课堂了。


但在清华,我的期待总是被超越。除了每周上课时间与老师的互动,每一次小组讨论和课堂分享都总是能给我惊喜。我还记得每一个深夜,天南海北的大家聚在线上会议室里讨论着小组的课题,从主题到框架,从内容到格式,在最终呈现到老师和全班同学面前的寥寥数页幻灯片背后,其实是无数个深夜的深入讨论和几十页的草稿。而在自己参与的小组讨论之外,听其他同学的分享时,我也常有豁然开朗与醍醐灌顶之感。


何其有幸,遇见如此优秀的同窗,拥有如此一段真挚的同学情。


清华科技创新MBA2022级新生拓展活动



久负盛名的资深教授们,是清华给予我们的最宝贵财富之一。以学习强度闻名的清华MBA在课程安排上毫不含糊,我们每一次上课都是满满一整天的“战役”;每次看到同学们已经在靠一杯杯咖啡提神而教授们还气定神闲地侃侃而谈的时候,都忍不住感慨顶尖人才果然智力和体力缺一不可。而老师们总是提醒我们牢记学校“争取至少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倡议,我们此时方知其用意深远。


高强度的学习过程中,老师们每次都是带着饱满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而来。从博弈论到供应链金融,从资本市场改革到AI大模型的应用,老师们高屋建瓴的知识传授与经验分享总是给我们带来看待商业社会乃至整个世界的新视野、新角度和新观点。而除了老师们的讲授,老师与同学们共同参与的课堂实践更是让我印象深刻。


我还记得在学习博弈论的课堂上,同学们分组作为市场的参与者,通过不同阶段的产品报价,最终力争获得最大的收益。在这个过程中一轮又一轮的报价,彼此试探的“商战”,试图麻痹对手的“烟雾弹”等等,都成为了教学的一个环节,我也在这个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了博弈论如何影响到生活和商业决策的方方面面。而在另一堂充满哲思的课堂上,老师带着大家从讨论“到底什么是成功”开始,进而聊到创业、创意和有效的商业模式,每次课前的电梯演讲更是给了大家展现自己天马行空的商业奇思妙想的机会,总是让我眼前一亮。


坦诚地说,在清华的每一门课程,学习任务都不轻松,完全破除了对MBA不重学习的偏见。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我总是庆幸自己选择了清华,让我付出的每一个周末都变得更加有意义,让每一次课堂、每一次讨论和互动都能带来新的思考和体悟。


何其有幸,遇见如此资深的老师,建立如此一段真诚的师生情。


清华科技创新MBA课堂



在入学之前,老师征集大家录一段小视频,讲述一下自己对未来在清华MBA的期待。我当时说,期待迎接更多的可能,探索人生的边界。其实这也是我想要读MBA的原因。


最近高考刚刚过去,让我想起在我当年从高中迈入大学的时候,其实并没有也很难想清楚自己想要过怎样的人生,能选择一个有兴趣的专业最终拥有一份热爱的工作,已经十分有幸。在社会打拼几年后,我还是会时不时的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但从学校到公司,一个个“小环境”如同一道道圈,圈住了我自己,当我满足于自己每一年的进步的时候却忘记了抬头看看更远的地方,看看山的那边有什么。于是,MBA成了我帮助自己翻山越岭的一个答案。我期望能在MBA的学习中遇到来自天南海北各行各业的同学、具有丰富经验知识渊博的老师,以及重返校园所能激发的内心热情。


而这些,都在清华实现了;更重要的是,这些因素让MBA对我而言,就像那个让原子发生跃迁的光子,让我有了底气和动力越过山丘去看看远方的世界,让我能遇见新的自己。


有时候日复一日的工作会略显沉闷,而晚上的班级小组讨论反而给这一天画上一个闪亮的句点;虽然总会调侃周末变得比工作日还辛苦,但还是会精神饱满的投入到每一次课堂和讨论中去,每天伴着夕阳从校园中满载而归时,内心都是充盈自得的;甚至在课堂之外,曾经断断续续的健身计划,也因为在同学中有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而大家彼此开心的“卷起来”。


管理实践模拟小组案例讨论过程中


从生活到工作、到学习,我在清华的学习过程中逐渐找到了内心的力量,明晰了未来的方向。再次看看这毕业季的校园,我握紧手中的校友卡,感慨何其有幸,我能在清华遇见同窗、遇见师长、遇见自己。


心中默念“行胜于言”,我将笃笃前行,越过山丘,去探索一个山与海的新世界。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中国MBA教育网 问题反馈平台

您的身份

  • 院校老师
  • 备考生
  • 其他用户

如何称呼您

  • 先生
  • 女士

您提交的反馈意见

您的联系方式

您的每一个有效信息都至关重要
服务热线: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