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MBA于我,
是“启发”,是“勇气”
复旦MBA于我,
是“唤醒”,是“重塑”
复旦MBA于我,
是“涅槃”,是“新起点”
复旦大学MBA项目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
8月30日在正大体育馆举行。
来自不同行业、不同背景的新同学们
满怀对知识的热忱和对未来的憧憬,
共同踏上探索和成长的新旅程。
点燃聚劲之魂,汇聚科创新力量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郑明教授在致辞中介绍了2024级新生画像及Orientation设计理念:
“新”是一种面貌,代表青春和理想。2024级同学平均工作年限9.7年,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比例为14.5%,拥有985/211高校背景占比33.5%。超过55.9%的新生拥有5年以上管理经验。来自民营企业的同学占比首次超越其他类型,排名第一,达到45.6%;来自外资和合资企业的同学位居第二,占比37.8%;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为12.9%。
我们欣喜地看到,2024级同学拥有非常多元的职业背景,横跨信息科技、新能源、制造业、金融、医疗健康等多个前沿领域。新一批科技创新力量在这里汇聚,你们高度认可管院“无科创,无未来”的战略理念。
“新”更是一种精神,代表求知与探索。自1999年开始筹划,2000年正式启动以来,复旦MBA聚劲Orientation已经走过25个年头。每年由MBA项目组携MBA学长学姐组成的聚劲传承人队伍为当年新生量身定制,是行动中学习的重要实践项目。期待2024级新生将聚劲之魂燃烧每一个学习瞬间,照亮生活之路,铸就职场辉煌。
同学们,你们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今天,你们再一次站在了新的起点上。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这片聚集人才的知识高地上,相信你们将不负韶华,勇攀高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你们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定大有作为!
全力以赴再出发,拥抱变化勇攀高峰
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陈焱教授在致辞中向同学们提出三点希望:
生逢盛世,重任在肩。作为未来的领导者,同学们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成为经济管理的专才,更需要具备综合性的能力素养,特别是创新领导力,成长为可以从容应对种种复杂挑战,带领团队和企业持续突围向上的行业领袖。身处人生的新阶段和学校发展的重要时刻,有三点期望与大家共勉:
一、全力以赴再出发。希望大家能够放下过去的荣誉与成就,以更加谦逊和开放的态度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在复旦这个充满智慧与创新的殿堂里,汲取新的知识和灵感,开拓自己的思维和格局,拓展自己的事业和朋友圈,一步一个脚印,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二、突破自我再攀登。希望大家能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以更宽广的视角充分运用复旦大学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学习平台,追求学术卓越的同时,努力拓宽能力的边界,不断的挑战自我、突破自我,攀上一座又一座高峰,做卓越而有趣的复旦人。
三、拥抱变化再蓄力。希望各位同学主动适应新时代、新变化,积极拥抱科学智能的新范式,踊跃学习和参与开发新工具新方法,锻炼“AI+”创新能力,积极投身这场重塑人类知识边疆的大竞争,以确定的自己去迎接不确定的未来。
发挥领导力,用未来的知识武装自己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教授在致辞中向新生们表示热烈欢迎并提出三点建议和期望:
今天,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仅凭个人的确定性很难应对外部的变数,因此,在当下回到学校学习是最好的选择。关于如何充分利用在复旦管院学习的这段时间,我想与大家分享三点。
第一,构建多元化知识体系。在系统管理学知识基础上,广泛学习历史、哲学、国际政治、宗教文化,了解国际金融体系,掌握科技知识。
百年未遇之大变局正深刻改变当今世界,过去40多年的发展历程所积累的经验,如今已不再完全适用。要在充满不确定的复杂环境中找到未来的成长空间和时机,仅靠管理知识不足以提供答案。因此,我们需要以创新思维、创新方法来探索未来的道路。
本轮科技革命由多个赛道相互交织、相互促进,形成新的产业,进而推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同学们要更加积极地学习所在行业的前沿科技,了解这些科技的应用前景,包括哪些新产业可能由此诞生以及传统产业将如何转型,从而找到新的机会。
第二,重视领导力的作用,拥有企业家精神。在当今社会,企业家精神与科学技术都是稀缺资源,我们不仅要有职业精神,更要有企业家精神。
第三,在学习中享受校园生活。在复旦管院学习是一项挑战,你们是在学习,也是在生活。去尝试结交新的朋友,投入时间、真情付出、建立友谊,他们会成为你一生的挚友。
希望你们暂时忘却校园之外的纷繁喧嚣,在明亮的教室里,努力用知识和真理的灯塔照亮自己,提升各种能力,建立自信心,找到确定性。
眼里有光,心中有梦
2011届复旦大学MBA校友王景阳分享了自己的学习经历和成长感悟:
选择远大于努力,一定要多做大概率会成功的事。读MBA就是,读复旦MBA更是!生在中国也是。学管理要学认知、学知识系统、学共识、学格局、学天地良心,不要学精致的利己主义,那只有小我,会很烦恼。
在智能新时代,我们要像陆院长一直号召的“无科创,无未来”那样投身到联合创业,科技创新之中去。MBA的学习价值不只是“短期回报”,更将长期伴随一生。如果要实现长期的、复利的回报,起点应该是利用所学,躬身入局,深入行业,特别是深入那些在未来更有价值的行业,去创造自己的价值。
对于个人,我更期待同学们能做个理想主义者,保持坚韧和尖锐。用我去年激励团队的话与大家共勉:脚下要有泥,手上要有活,眼里要有光,心中要有梦。
为了鼓励MBA同学全面发展,勤奋学习,学院设立了多项奖学金。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助理冯天俊教授向国际MBA联考奖学金、国际MBA预审奖学金、国际MBA GMAT奖学金一等奖代表姜明智、彭江岸芷、杨笑菊、朱钧涵、盛玮、张孟楠颁奖。
郑明副院长向非全日制MBA联考奖学金、非全日制MBA预审奖学金一等奖代表范雨菲、张炜杰、董琪、李寅、孟令明颁奖。
上海睿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副总经理庄宝丁,上海宁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周为为向李琦、丁同颁发公益奖学金。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李尧鹏代表学院向庄宝丁、周为为赠送纪念品。
传旗仪式上,新生代表从复旦大学MBA项目主任曹能手中接过旗帜。
新生代表共同宣读《复旦MBA文化公约》。
《复旦MBA于我》作为开学典礼“保留节目”,今年继续由新生代表和传承人代表共同讲述。他们是:吕向峰、彭泽宇、阮健俊、艾雪、谭浪、郑飞海、邵丽敏、尤艳艳、马慧枫、李琦、Ahmad Riandi、包敏。
传承人代表领颂《聚劲宣言》。
曹能主任主持开学典礼。
扬帆起航,向海阔天空。
点燃梦想,为超越自我。
让我们携手奋进,
共赴前程。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您的每一个有效信息都至关重要
服务热线: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