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与技术变革的日新月异为商科教育赋予了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单一的学科知识已难以满足复杂商业问题的解决需求。这也促使当代社会对懂理论、善实践,能够引领未来商业趋势的创新型、跨界型人才有了更高、更深入的需求。
商学院作为培养未来商业领袖的摇篮,必须紧密关注社会经济发展的动态和需求。历经几十载芳华,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依托深厚的商学积淀与前瞻的学科布局,秉持“产教融合、创新驱动”的教育理念,以“服务国家战略、贡献地方经济、引领行业发展”为驱动,将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对接社会需求,顺应商科数字化转型趋势并不断创新改革,构建了独树一帜的MBA培养模式,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近日,中国MBA教育网《商学院之声》栏目特邀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院长何玉润教授围绕商科教育发展最新趋势、商学院MBA人才培养创新方案、品牌与核心竞争力打造等热点问题,深入解读新形势下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及革新发展与实践路径。
强化数智赋能 助推新质驱动
中国MBA教育网:新质生产力区别于传统生产力,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背景下,新质生产力如何赋能商科教育发展与人才培养?
何玉润: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国在新发展阶段培育现代化新动能、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而如何培育新质生产力,不仅要大力发挥科技创新的核心驱动作用,同时也要推进管理创新,以实现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着眼当下,非常重要的途径就是用好数字技术,发挥数据要素价值,推动数实融合发展,创新商业模式,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为此,工商管理学界应该和业界一起探索借助数字技术进行创新的规律,其中包括新模式、新业态、新动能,一同合力推进新质生产力的生成。
创新靠人才,人才靠教育。因此,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仅需要更多具备科技创新能力的理工科毕业生,也需要有具有国际视野与社会责任感、掌握数字化技能并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和管理者来推动。这不仅是商学院共同的责任,更是我院人才培养的目标。具体到举措上,顺应“商科数字化转型”的趋势,我院已通过开设数字化管理方向课程、建设智慧教室、加强与业界联系、强化教师与学生数字化技能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推进数智赋能商科教育发展与人才培养。
传统与创新结合 学科优势赋能专业升级
中国MBA教育网:面向新技术变革带来的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为推动世界一流商科建设,商学院采取了哪些新举措与行动,又取得了哪些新的发展成果?如何革新MBA教育的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以满足社会对商科人才的新需求?
何玉润:近年来,面向新技术变革带来的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在“立足北京,走向世界,创中国一流世界知名商学院”的愿景指引下,学院在学科方向、专业设置和组织结构上先后做了一些调整。
第一,在学科方向上,学院顺应时代变化与发展需求,对原有国资国企管理、服务管理、投资者保护、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几大方向做了相应调整,并在原有基础上增设数字化管理方向,同时搭建了专业学科团队。第二,在专业设置上,工商管理专业分设了“数字化管理”和“全球管理”两个方向。第三,在组织结构上,学院成立了智能财会、组织管理、数字运营三大学系,同时设立七个研究院、八大中心,将商学院的人才队伍充分激活起来。
与此同时,商学院高度重视MBA项目建设。近年来,北京工商大学MBA项目在总结前期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在保留管理、经济、法学类必修课程的同时,增设“数字管理与数字营销”、“数智会计与金融科技”、“食品与化妆品管理”三个前沿专业方向课程,涉及现代服务业、金融业、互联网行业、现代零售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现代制造业等数十个专业子方向。这让经典专业的稳定性和专业发展的前沿性能够充分结合,为学员提供了更加广泛的选择空间。
做数字化转型先锋 辟工商融合新路径
中国MBA教育网:您认为北工商MBA教育的优势和特色是什么?学院如何打造MBA项目的核心竞争力?
何玉润:北工商MBA教育已经走过了十六年发展历程,MBA项目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新兴产业适应力及主导力的社会管理者、商界领袖、创业创新领域的开拓者,以及首都发展需要的专业化人才”为宗旨,持续精进人才培养模式与理念。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学院工商管理学科拿到了B+的成绩,在北京市属院校同科类中属于最高级别。
北工商MBA教育的特色优势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深厚的商学综合积淀。学校前身之一的北京商学院是我国建国后建立较早的、专门培养经济管理人才的高等院校之一,也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因此,在财务会计、商业零售、物流与供应链等领域拥有多年的学术积累与校友资源。
第二,领军商科数字化转型。近年来,商学院以数字商学新兴交叉学科平台建设为龙头,先后成立了数字商科实践教学中心、数字教育研究院、数字商科与首都发展创新中心等机构。通过各机构的协同发力,我们以商科数字化转型为突破口,创新商科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在商科课程群、师生数字素养提升等方面积累了较好的经验。
第三,“工商融合”的培养方向。北京工商大学是一所多科性大学,基于我校商科、食品、轻工三个特色优势学科,MBA项目突出“工商融合”的学科优势,通过学科交叉和课程共享,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践学习和视野开拓的机会,从而培养具有双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
校企紧密合作 产教深度融合
中国MBA教育网: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在商科教育方面一直秉持着“产教融合、创新驱动”的教育理念。商学院又是如何将这一理念融入到MBA教育中体现的? 您认为MBA教育如何为学生和社会赋能?如何强化MBA学生综合管理实践能力的系统培养?
何玉润:我们对商科教育的定位是:为社会培养输送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工商管理人才。为此,我们秉持“产教融合、创新驱动”的教育理念,从三个方面构建MBA的培养模式:
第一,“专业-企业”双导师制。项目邀请企业家和业界优秀管理者担任校外实践导师,每一位学员均由校内专业导师和企业高管校外导师共同指导。校外导师会从行业经验的角度,在实操方面为学员提供指引和答疑。这非常有助于学生在开拓视野的同时收获职业发展联系。
第二,建设“校企携手”实践基地。学院通过组织企业调研、承接研究课题等方式,主动与首都大经济圈的骨干企业进行对接,以了解企业运行情况、当下课题和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目前我们与首商、首旅、京东方、百度等众多首都经济骨干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通过共建实习实践教学基地等方式,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第三,加强课程开发和迭代。学院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持续优化重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一方面体现多学科思维融合、产业技术与学科理论融合、跨专业能力融合、多学科项目实践融合;另一方面邀请知名专家和企业家开设工商管理与服务业发展前沿讲座,使学生能够了解业界前沿课题,增强创新意识并提升创业能力。
持续品牌引领 创新特色MBA教育
中国MBA教育网:MBA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要综合性的策略和持续的创新,推动MBA教育向更高质量发展有怎样的建议?MBA招生与品牌建设如何两手抓?招生效果与就读价值如何提升?
何玉润:MBA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要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需求,不断创新教育模式,实现特色发展。为此,学院要系统总结MBA教育的经验与问题,不仅要传承经验,还要开拓创新。
在北工商十六年MBA教育历史中,我们在“产教融合、创新驱动”的理念指引下,积累了丰富的的经验,取得了显著的业绩。未来,我们将通过“内培外引”进一步完善师资队伍、创新课程内容和形式、加强学生职业发展辅导等方式,持续提升我院MBA项目的培养质量。同时,还会加大品牌宣传力度,以期招募到更多优秀的青年学子,实现“卓越体验-教育品牌-优秀学员”间的飞轮效应。
明确目标科学规划 开启MBA学习新篇章
中国MBA教育网:2025年招生进行中,对于报考的考生有怎样的要求?今年的招生政策是否会有新的变化?对于有意向报考的考生,您有哪些建议和祝福?
何玉润:2025年我院MBA项目招生的基本条件和管理类全国统考的报考条件一致,我们期望有更多志向远大、善于学习、综合素质优秀且愿意与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共同发展的学生加入北工商MBA。
大多数MBA考生在工作的同时还要兼顾学习,这是非常不易的一件事。但备考也是一个检验自我领导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机会。我建议大家设立明确目标、分阶段规划、营造助推环境,在过程中对照个人目标做好自我反馈、自我激励与调整。只要做好备考过程,满意的结果便会水到渠成,衷心祝愿大家能够取得理想成绩,顺利上岸!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您的每一个有效信息都至关重要
服务热线: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