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班子建设为抓手,深化党建工作与行政工作结合
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强而有力的领导班子是关键。近年来,学院党委以班子建设为抓手,不断健全集体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推动学院党政干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深度融合,不断提升领导事业发展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在紧邻北交大明湖的思源东楼里,经管学院党委书记李彤和院长郭名的办公室挨得很近,办事的师生从旁边经过,时常能看到书记、院长凑在一块研究工作。涉及学院方方面面的事情,这对默契的搭档都会及时通气、统一意见,共同承担起办学治院的主体责任。同时注重调动每一位班子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共同维护风清气正、团结奋进的良好生态。诸如书记副书记率队走访校友企业洽谈合作、院长副院长带头开展师生党建活动之类的报道,在学院网站上经常可见,早已不算新闻。
北交大经管学院党委下设师生党支部60余个,拥有党员1200多人,是学校党建规模最大的学院。为回应和破解学院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的“由党建大院向党建强院转变提升”的实践课题,2023年10月,学院党委广泛调研、精心制定了《“四有双高”立体党组织建设方案》,通过在党委层面实施政治领航、创优提质、融合引领、凝心聚力“四个工程”,在支部层面实施定标明向、制度强基、文化传承、党建育人、结对共建、品牌创建“六项行动”,着力打造“有情怀、有力量、有作为、有温度”的“四有双高”立体党组织,形成了未来几年学院党建的整体“施工图”。一年多来,这些建设举措逐一落地,取得了一系列显性成果,先后获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网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
彼时还是学院副书记、副院长的郭名作为核心成员参与了方案的策划。他指出,制定这个方案,就是要在一体推进学院党的建设和事业发展过程中,持续增强学院党委的领导力、基层支部的组织力和师生党员的执行力,引导全院师生始终胸怀“国之大者”,矢志实现“建设引领中国产业发展的经济管理学院”愿景追求。
以制度建设为依托,深化系所与支部结合
党支部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系所是推动学院发展的基本依靠力量。近年来,学院党委以制度建设为依托,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进支部建设与系所发展有机融合,打通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上级决策部署“最后一公里”。
2023年4月,北交大经管学院信息管理系的谢祥高票当选新一任系主任,此前其担任的职务则是系党支部书记兼副主任。正是之前的党务工作经历,使其具备了较强的融合意识与经验,上任伊始就与新任党支部书记宫大庆密切配合,凝练提出“敢闯善为”工作机制,引领推动党建与业务“双融合”“双促进”,很快就在多个关键维度实现突破性进展,连续两年获得学院年度系考核第二名和第一名的好成绩。
另一个两年考核分获第一名和第二名的物流管理系情况如出一辙。他们也是由有过支部书记经历、现任学院党委委员的周建勤接任系主任,上一任的系副主任杨叶飞出任支部书记,这样的基层党务、行政干部交叉任职,为持续推进系里“党建+业务”深度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来该系在一流人才引进、高水平成果产出方面始终保持高位运行,支部也于2024年成功入选北京市党建样板支部。
正是在这次同步开展的教工党支部和系所负责人换届中,学院党委作出了“着力实现干部年轻化”的制度安排,全体班子成员下沉到各自联系的支部调研座谈、集思广益,最后党委通盘考虑支部与系负责人人选,大胆选用了一批有担当、能干事的中青年干部,确保学院事业后继有人。学院党委还第一时间开展培训交流,提升新任干部履职尽责的意识和能力。
为了从制度层面更好保障系所层面党建与事业发展“一融双高”落实落地,学院党委于2023年底出台系、部门考核办法,全面实行党建成果与业务发展共同考核,以推动事业改革发展的实践成效检验支部党建工作成果,各系、部门个人绩效与考核结果直接挂钩。旗帜鲜明的政策导向之下,“一融双高”不再只是概念和口号,而是真正转化为贯穿方方面面的务实行动。
事实上,除了上面提到的信管和物流,无论是大而强的企管、经济、会计,还是小而精的工管、金融、劳经,学院每个系都在此方面开展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形成了各自的特色。特别是充分依托学院系务会议制度,在支部和系负责人共同讨论决定本系重要事项的过程中,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找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结合点、着力点,主动服务人才培养等主责主业,已成为学院各系的普遍做法与成熟经验。
以青年教师为重点,深化管人与管事结合
坚持党管人才是人才工作最根本的原则,是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学院党委以青年教师为重点,统筹实施人才强院战略,深化管人与管事结合,团结带领全院干部师生一同创造、共同分享改革发展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
为进一步促进基层党建工作提质增效,2024年,北交大党委组织部创新实施“二级党组织书记履职亮点工程”,着力破解制约基层党建工作瓶颈。这与学院党委年度重点工作思路不谋而合。不到两天的时间,《铸“青”魂 赋“青”能 暖“青”心——党建引领青年工作激发青春力量》的学院书记履职亮点工程实施方案就正式成文发布,由此可见是“早有预谋”。
正文不足千字的方案,包括了铸魂、赋能、暖心3个工程近10项具体举措,满满都是干货。
北京交通大学因铁路而生,由管理起家,天然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和密切的产业联系。随着近年来新聘教师学缘结构的愈加多样,学院许多青年教师对交通特别是铁路接触不多、了解不够。作为青年“铸魂工程”的一部分,2024年7月,学院党委专门组织干部教师赴哈尔滨铁路局开展“研寻铁路发展 践行育人初心”学习教育,3天密集安排近10个学习点位,生动感知中国铁路百年巨变和交通强国伟大实践。近两年来,学院党委还先后组织赴井冈山、曲阜、邢台等地开展“追寻红色足迹”“探寻师道文化”“思寻先进事迹”等“寻系列”主题实践,锤炼党性、涵养师德,覆盖干部教师近150人次,其中六成以上为青年教师,反响十分热烈。长期不懈的思想引领与价值感召,也吸引和凝聚了一批优秀青年教师向党组织靠拢,成功实现学院教师党员发展连续7年不断线。
同样作为书记履职亮点“赋能工程”的重要安排,学院党委主导推动举办2024年学院青教赛,充分发挥老中青“传帮带”作用,以赛促教、强师赋能,最终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同时支持学院青年教师联谊会配合科研部门组织国家级项目申报指导、高水平论文撰写交流等,协同推进“有组织科研”。近两年学院每年新增科研经费连续破亿,多篇论文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中文顶级刊物和UTD24国际顶级期刊,青年教师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生力军作用,共同推动学院实现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和历史性突破。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高质量事业发展,高质量党建是前提,有效融合是关键,高质量发展是衡量标准。”李彤强调,“重点就是要始终聚焦高质量、坚持高标准,真正做到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形成双向促进、融合发展的倍增效应。”(文/李世珍)